作者:台中榮總 婦女醫學部 牛思云 醫師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近來受訓醫院的研究風氣盛行,目標不再只是追求病人數量,還積極鼓勵大家發表論文,去國外參加研討會,並有新的產出。
婦產科常需要在醫院值班,其實待在醫院的時間不少,但經常有突發的事情,導致時間變得零碎。常覺得自己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進入狀況太慢,可能是對自己研究的目標和架構不夠清楚,而無法有效的利用時間。
作者:台中榮總 婦女醫學部 牛思云 醫師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近來受訓醫院的研究風氣盛行,目標不再只是追求病人數量,還積極鼓勵大家發表論文,去國外參加研討會,並有新的產出。
婦產科常需要在醫院值班,其實待在醫院的時間不少,但經常有突發的事情,導致時間變得零碎。常覺得自己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進入狀況太慢,可能是對自己研究的目標和架構不夠清楚,而無法有效的利用時間。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就如同我在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裡面提到的,今天你會想到這個主題的時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專家們也會想到這個主題,那麼你要能夠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想得比其他專家更多,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開始統合分析的第一個心理門檻(尤其是對我這種進行跨科跨領域的研究者來說,這個問題更是一個巨大門檻,因為我不見得知道這個領域的專家真正在意的賣點是什麼),既然這樣,我們該如何克服(或說是跨過)這個門檻呢?
教大家一個小訣竅:多翻翻這領域的回顧性研究(review article),多讀幾遍之後,你會對這些專家的思考脈絡開始有一些感覺,然後拿著這個感覺,去比對下一篇回顧性研究,如果這個感覺仍然適用下一篇回顧性研究,恭喜你,你抓到那個感覺了!
以我們這篇研究為例,當初我在閱讀回顧性研究的時候,就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他們要把口 / 咽的念珠菌感染分開寫分開討論呢?難道這兩者真的有不一樣的地方嗎?當我帶著這個疑惑念下一篇回顧性研究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到下一篇,也是用這個模式架構去討論與撰寫!
作者:義大醫院 神經科 謝孟倉 醫師
又是一個滿滿收穫的七個半小時,有三位講師精彩的課程,加上緊張刺激又實用的互動學習時間,上完課又有了滿滿的動力,想要趕快開始動手做。
對於統合分析,在這次上課前真的是不熟悉,以前只知道,在製作報告看到 meta-analysis 或 review article 時,就不用再花太多時間找文章了,這類文章的證據等級高,可信,但是入門門檻似乎也很高。
就像一開始蔡校長分析寫論文的幾種文體,當真的開始寫論文、嘗試做研究的時候才會發現,要遇到有賣點又可以寫的 case 很難,寫了又很少地方能投;要做臨床研究要寫 IRB,而且要有病人、要有錢;做基礎研究隔行如隔山,而且要燒更多錢。
當第一梯次《統合分析工作坊》開課時,心裡還在猶豫:這樣一堂好像要很高深統計方法的課,真的能一天上完嗎?猶豫的結果,就是很快就報名額滿了,幸好第二梯次開放報名時,一大早就看到,才有機會來參加這麼實用又有收穫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