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學員提問

00_FB_OfficeHour_112
2024 / 9 / 25

問:要上班又要學習臨床技能,哪來時間寫論文?

 

 

 

 

00_FB_OfficeHour_112

 

 

問:要上班,也要學習臨床技能,怎麼可能有多出來的時間寫論文?

 

答:(蔡依橙)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每次到了 PGY 應徵的季節,總會有部分同學有 SCI 發表,而另一些則沒有。

 

 

時間就這麼少,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都靠背景?

 

如果有論文的同學在網路上被討論,總有人認為,PGY 就是要好好學習各科的知識,如果去寫論文就是不務正業,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大谷批評者:指定打擊就好好打擊,去盜壘就是不務正業,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還在想著要當投手,真是太糟了。)

 

許多 PGY 同輩也很好奇:「明明白天要上班、照顧病人、學習臨床知識,晚上如果又加班值班,時間根本不夠用。那些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靠背景?或者是別人幫他寫的?」

 

上班加上學習,剩餘的時間並不多。但其實這個問題並非 PGY 專有,即使到了主治醫師甚至科主任也都是一樣的,他們要上班,開不完的各種會議,加上自己的門診跟手術時間,更別說還有不少人有家庭跟小孩要顧。但是……

 

閱讀更多 »

office_111
2024 / 9 / 19

問:PGY 努力做研究,為何應徵時履歷上沒有論文成績?

 

 

 

office_111

 

 

問:PGY 決心要寫論文,也努力寫出來了,但應徵的時候,卻沒有成績可以列出來,可能是什麼原因?

 

答:(蔡依橙)

 

根據我 Office Hour 的經驗,這類遺憾可以歸納為「把寫完當成是終點,而不是刊出」。

 

我能理解,PGY 第一次寫完整篇全文,也準備好圖表,是很不容易,也有成就感的事。但這時候就放鬆的話,後面很容易出包。實際遇過的例子,歸納為下面幾種。

 

閱讀更多 »

00_QA_111
2024 / 8 / 28

問:盛行率研究,也可以做統合分析嗎?像是特定職業的憂鬱症盛行率、特定族群的某症狀盛行率等等?

 

 

00_QA_111

 

 

答:(蔡依橙)

 

技術上容易且可行,但策略上有些需要補充。

 

首先是技術的部分。這個在 CMA 其實是很容易做的,如果上過課之後,可以參考下圖這個輸入格式的方式,就能夠簡單的算出來。研究幾乎都會告知它們到底研究了多少人,也就是 sample size,然後會給予一個 prevalence,也就是在這裡你可以輸入為 event rate。如果研究給的是 event 的數目,那也沒問題,你也能選擇對應的輸入方式。這些數字在文章中都很容易找,也是你所要統合的文章的核心數字。

 

閱讀更多 »

01_QA110_cover
2024 / 4 / 25

主治醫師指導醫學生 / PGY 的三大建議原則

 

 

 

 

方向與可行性

 

要確定知道什麼是可行的,了解後續可能進度,口述告知該如何去做,由學生花時間去完成。如果指揮學生撞到死巷子,對彼此都是煎熬。

 

 

細節你要會,但不要幫他做。

 

你要會,是因為遇到困難細節時,才能畫龍點睛的幫忙一下。不要幫他做,是因為都做好了,花時間的是還是你,學生一樣沒學到。

 

閱讀更多 »

20250103_meta_qa_109
2024 / 4 / 23

問:統合分析如何運用在教育領域的研究?教育領域常見使用之資料庫為何?

 

 

QA_109

 

 

答:(蔡依橙)

 

最適合初學者寫成第一篇的統合分析主題,就是一個介入、一種指標。

 

您可以思考一下,在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裡面,有沒有哪一種學習成效的評估,使用一樣的量表或考卷做前測與後測,例如同樣的數學考卷。然後,學生被分成兩組,一組是使用先進科技輔助學習,例如說數位工具;另一組則是傳統的上課方式。像這種的研究,如果有很多人做,這些發表就能被統合起來,看看先進科技比起傳統上課方式,究竟有沒有更好?

 

這樣的研究架構,就跟我們兩篇指定論文的結構是一樣的。

 

閱讀更多 »

OfficeHour_109
2024 / 4 / 10

問:課後想盡快拚發表,要自己先找題目,還是找老師要題目?

 

 

OfficeHour_109

 

 

問:校長好,這次我想問一個關於應對進退的問題。我上完統合分析工作坊之後,對整個流程算是走過一次了。接下來我應該要自己找題目,還是去找老師,請他們給我題目呢?我想,如果請老師給好像比較方便,但只是當伸手牌,好像也過意不去。

 

答:(蔡依橙)

 

同學好。這個問題,還好你有提出來,因為聽你的提問就知道你有些事情可能不知道。

 

在社會上,你去跟老師要題目之後,其實是有責任跟壓力的。而實際上就我們的經驗來說,如果你找的老師,他沒有寫過統合的經驗,他所說出來的題目常常沒有可行性。即使老師有統合經驗。今天隨口跟你說的題目,他自己也不見得有做過搜尋,只是想要你去完成。

 

這種低可行性的題目很麻煩,因為你請長輩給一個方向之後,你就有道義責任需要根據這個建議去做一些搜尋,但如果你搜尋之後發現可行性並不高,還必須要用很委婉卻又清楚的方法,把整個搜尋的過程做好陳述,讓老師知道這個方向的可行性不高。

 

而且這個溝通過程,一不小心會讓人家覺得:「奇怪,這個年輕人怎麼都不配合,這個主題那麼重要,一定可以做,他為什麼一直想要推託,沒有要把事情做出來,那當初為什麼要來找我?」(氣)

 

請人家給方向,是有壓力的。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