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QA16 拷貝
2022 / 8 / 3

問:我是 醫學生 / PGY / R,目前臨床經驗不多,真的可以寫出統合分析嗎?

 

 

QA16 拷貝

 

 

答:(蔡依橙)

 

是的,我也很想知道,究竟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是不是可以真的靠 PubMed 與上課所教的內容,就完成統合分析。所以我做了一個實驗,確認是可以的。

 

我的實驗是:在自己完全不熟的領域,只根據文獻閱讀,寫出第一篇統合分析。

 

我的專長是放射科,對胸腔、心臟、血管、介入性,都略懂,過去的臨床研究也都是這個方向。所以我特別選了我不熟的保健食品領域切入,想試試看,就靠閱讀文獻,使用 PubMed、CMA,把自己放到一個 醫學生 / PGY / R 的狀態,是不是真的可以寫出來。

 

閱讀更多 »

00_FB_20220730_rader
2022 / 8 / 1

2022 / 7 / 30(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20730_rade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 分,單堂分數最高達到 5.0 滿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學員最年輕者為 22 歲,年齡最長者為 40 歲。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研究新手入門容易,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對往後醫學職涯的發展相當有幫助
  • 首次參加新思惟活動的新朋友佔 80%,延續近年來的偏高趨勢,由於課後校友論文發表不斷創高,越來越多的新朋友相信我們高品質的課程,真的能幫助各位學術生涯順利起步,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醫學生、PGY 到住院醫師佔 80%,許多年輕醫療同仁希望在生涯早期奠定研究基礎,讓自己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發展。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 且免收案,新手也有機會,課後五個月發表人生第一篇 SCI
  • 無發表經驗的同學占 80%。只要電腦能上網搜尋文獻資料庫,就能寫出 meta-analysis 論文,不再受資源侷限所苦,研究更容易發表。因此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在這個時代,沒資源的醫師,也能學術起飛
  • 本次的學員組成:醫學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博士生,新思惟的研究課程,至今協助許多學員順利起步,只要問對問題、用對方式,藥師護理師都有校友成功發表!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
2022 / 7 / 12

新手課後五個月,發表人生第一篇 SCI。

 

作者: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林庭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超音波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傘狀回顧,獲 Journal of Neur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

 

 

應徵住院醫師,從沒想過有學術經驗會更加分。

 

醫學生還有 PGY 的時候,不時有聽說同學參與研究,不論是幫忙收 data、跑統計或是直接到實驗室,但我遲遲沒提起興趣,總覺得是要花很多課餘時間的苦差事,結果申請住院醫師時,在好多家醫院被問到類似「是否有參與任何研究,還沒發表也沒關係」的問題,真的什麼都答不出來,完全空白。

 

當離開原本訓練的醫院,老師對你的了解只來自短短幾頁資料和 10 分鐘面談,原本不以為意的小缺點突然被放大。

 

幸好還是有申請到理想的科別,除了熟悉學習新的臨床事務,也想嘗試未知的領域,充實精進,正巧醫院有進行中的研究計畫,收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就鼓起勇氣,聯絡大學討論課時擔任導師的張凱閔老師,因為知道老師也是復健科醫師,在研究領域早是一方翹楚,可以給予有力指導。

 

然而,從 EndNote 都沒有、文獻怎麼搜尋整理也不清楚的狀況下開始,每個步驟常反覆花很多時間,還會在各種莫名小地方卡住,就在這懵懵懂懂的階段,報名了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PA_20211127_0853_fip_changch
2022 / 7 / 7

基層小主管做研究,以績效經營為導向。

 

作者:安南醫院 精神科 張俊鴻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甲基安非他命使用疾患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刊登!

 

 

MEPA_20211127_0853_fip_changch

 

 

藉這個機會回顧陽春主治醫師與血汗小主管研究的異同,再次感謝林院長與蘇副院長支持身心科與憂鬱症中心。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625_0242
2022 / 7 / 4

2022 / 8 / 21(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2 年 8 月 21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曾秉濤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01

 

 

Meta-analysis 對升等有幫助嗎?」對於統合分析,許多人內心存在著疑慮,究竟統合分析論文能不能當作升等的主要論文,其實是要各單位如何認定,而即使不能當作便當主菜,作為一個豐富便當的配菜,也是誠意十足。能夠學會獨力寫作,是這個大環境中的加分技能。

 

然而想開始學,不知道從何下手、想開始讀,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想開始寫,但不知道收多少才算合理?統合分析論文和一般論文的差異是什麼?真的只要一個人就能發表?新手常見的問題我們都明白,新思惟以系統化的方式整理學習體驗,從研究規劃到收集文獻,課中協助您親自跑出統計,再告訴您一篇好的論文有哪些必要條件,用最好、最有效率的方式學會!

 

 

01_20220730_evnet_20220514_feedback_00001

 

02_20220730_evnet_20220514_feedback_00002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在這個時代,meta-analysis 已經是個不容錯過的好領域。

 

 

 

立即報名 8/21(日)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625_0524
2022 / 7 / 4

2022 / 8 / 21(日)課程記錄

 

 

 

 

 

 

2022 / 8 / 21(日)活動內容

2022 / 8 / 21(日)課程講者

2022 / 8 / 21(日)報名截止

2022 / 8 / 21(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22 / 8 / 21(日)課程照片記錄

2022 / 8 / 21(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