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1_neurotherapeutics_TsengPT_62
2021 / 10 / 13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治療慢性偏頭痛之單株抗體藥物統合分析,獲 Neurotherapeutics 刊登!

 

 

01_neurotherapeutics_TsengPT_62

 

 

文章介紹

 

慢性偏頭痛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影響甚鉅,目前的新藥物,是針對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作用的單株抗體,目前有四種主要的藥物,且治療劑量頗為多元,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統合既有文獻,看看究竟哪種藥物、哪種劑量最好,並用各種不同的評估方式,來評估療效與副作用等。

 

經過收入 13 篇統合分析,共 5634 位受試者,曾醫師團隊歸納出了以下各種狀況的最佳藥物,包括:最能降低每月偏頭痛天數、最有效反應藥物、最有效降低急性偏頭痛藥物使用、最低退出率(意指能持續用藥)等,也同時找出了最多副作用的藥物和劑量組合。整體來說,CGRP 的單株抗體,有很好的安全性、接受度、治療效果。

 

對於新種類的藥物,當商品與劑量百花齊放時,使用網絡統合分析,間接與直接並用去比較,嘗試找出最好的選擇,並避開較多副作用的組別,是很不錯的研究方向。曾醫師團隊回答了重要的新臨床問題,也因此登上高分期刊。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01_diagnostics_ChengCF_03
2021 / 10 / 5

[快訊] 鄭喬峯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Anti-DFS70 鑑別自體免疫風濕病之統合分析,獲 Diagnostics 刊登!

 

 

01_diagnostics_ChengCF_03

 

 

文章介紹

 

檢測抗核抗體 ANA,對於找出全身性自體免疫風濕病 SARD,是很重要的工具,不過 ANA 檢測常見 false positive,尤其一部分的正常人身體中就有,往往 ANA+ 後,花了很大的力氣檢查,但最終卻是虛驚一場,造成資源浪費與不必要的焦慮。

 

後來有人認為,anti-DFS 抗體或許可以用做區分,因為這個往往在正常人有,也是造成 ANA false positive 的原因。於是鄭醫師預計用統合分析,去看看,使用 anti-DFS 究竟能不能有效地排除健康者,真正留下需要進一步檢測的患者。

 

收入 8 個研究共 4168 位受試者統合之後發現,anti-DFS 的敏感性只有 0.19,專一性則有 0.93,整體 AUC 為 0.69。

 

對於新出現的工具,去總結目前的看法,並提供數值是很重要的。許多新的檢測,一開始原理上往往很不錯,但實際使用就不太理想。也有那種實際使用覺得很理想,但卻不太清楚原理的。雖然這類困境都是醫學上的難題,不過正因為是難題,才有研究跟精緻化的空間。如本文針對 anti-DFS 的診斷效益做總結,就是不錯的研究方向。

 

 

恭喜鄭醫師!

 

閱讀更多 »

01_GO_TsaiSW_07
2021 / 9 / 28

[快訊] 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與腎移植患者接受全關節置換術之預後統合分析,獲 EFORT Open Reviews 刊登!

 

 

01_GO_TsaiSW_07

 

 

文章介紹

 

末期腎病變的患者,接受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置換手術後,手術部位併發症較高,人工關節感染機會也較多,不過,末期腎病變患者一般會接受洗腎治療,但也有部分人最終會接受腎臟移植,蔡醫師團隊對於這兩種人的手術預後究竟有沒有差異,很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了 22 篇文獻共 9384 位患者後,共有 8921 位洗腎、463 位腎臟移植者,手術後整體死亡率,在腎移植患者中略高於洗腎患者(15.8% vs 13.8%),整體手術部位併發症也是(3.6% vs 3.3%)。關於人工關節感染,洗腎患者則略高於腎移植患者(4.0% vs 3.7%)。

 

使用多變項迴歸分析,確認各種因素的影響後,會發現其實使用洗腎或腎移植,並不是顯著的預後決定因子。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腎臟不好,會造成關節手術的風險,那如果之後把腎移植進去呢?風險會降低嗎?至少以本篇研究來看並沒有,雖然也可能是因為腎移植患者通常經歷過一陣子的洗腎,且移植後的照護也同時合併許多藥物,但無論如何,接受腎臟移植,並不會讓預後神奇的逆轉。

 

很多時候研究主題,就是這些很吸引人的問題,與強烈的好奇心開始的,這是個很不錯的例子。

 

  • PubMed
  • Article on EFORT Open Reviews

 

恭喜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OO_TsaiTY_04
2021 / 9 / 23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鼻咽癌患者影像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Oral Oncology 刊登!

 

 

01_OO_TsaiTY_04

 

 

文章介紹

 

鼻咽癌的患者,如果在影像上看到疾病侵犯到淋巴結以外的範圍(rENE),是否意味著較差的預後呢?雖然概念上有可能,但目前尚無統合分析做定論,蔡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回答。

 

研究收入 9 篇共 7532 位受試者,其中 7 篇研究是未分級的 rENE,而 3 篇是很清楚且毫不模糊的明確晚期 rENE。分析結果發現,未分級的 rENE 與較差的總死亡率,以及無轉移死亡率有關。明確晚期 rENE 也是一樣,而且風險比更高。作者總結認為,鼻咽癌患者,如果在影像上看到疾病侵犯淋巴結以外的區域,意味著預後的確不好。

 

在搜尋論文時,發現有趣的問題,有研究但尚無統合分析,加以整理統合,就是一篇很好的臨床統合分析論文。

 

 

恭喜蔡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isis_20210509_0571
2021 / 9 / 22

反客為主:藥物副作用人見人惡,但是它也能當作研究的主要目標嗎?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 beta blocker 增加氣喘發作風險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Meta-analyisis_20210509_0571

 

 

服用乙型阻斷劑與氣喘的風險

 

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是一個很常使用的血壓藥物,也常常被使用在心跳速率過快的症狀治療,而這個藥物在使用的時候,最常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它的副作用,甚至可以被稱為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也就是「引發氣喘」的風險。會有這個現象,主要是來自於乙型阻斷劑的作用機轉,它會導致患者的氣管收縮,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感受不深,但是對於有氣喘病史(或稱氣喘體質)的人來說,就會造成氣喘被誘發。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90811_0967
2021 / 9 / 22

藥物有副作用是難免的,但是該如何分析才能帶給臨床醫師更多的資訊呢?論分類方式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 beta blocker 增加氣喘發作風險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Meta-analysis_20190811_0967

 

 

為何非使用乙型阻斷劑不可?

 

就像我在另外一篇心得中提到的一樣,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在使用的時候,最常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它的副作用(甚至可以被稱為禁忌症),也就是「引發氣喘」的風險,它會導致患者的氣管收縮,因此對於有氣喘體質的人來說,就會造成氣喘被誘發。

 

所以理論上,乙型阻斷劑應該很少醫師在使用,但是事實上,現在還是很多臨床醫師繼續使用乙型阻斷劑,這也代表了乙型阻斷劑一定有些過人之處,才能繼續被使用,其實乙型阻斷劑在某些特定情形之下,它真的是最好用(也幾乎是最方便)的選項,例如因為精神科藥物而導致的手抖、過度緊張焦慮而產生的發抖(假設你不想吃 BZD 的話)、或者偏頭痛的處理,它都能提供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也不用擔心患者成癮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乙型阻斷劑之所以被人繼續使用的原因。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