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張凱閔

00_FB_20200920_radar
2020 / 9 / 21

2020 / 9 / 20(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00920_rada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66 分,最高達 4.83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新朋友佔 81%,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50%,住院醫師佔 31%,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
  • 醫療相關 17%,非醫療相關 2%,包含:護理師、護理長、心輔碩士生、資訊室主任、藥師、護理系博士生。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參加學員中,僅有 36% 已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20200920_feedback_00001

 

20200920_feedback_00002

 

20200920_feedback_00003

 

20200920_feedback_00004

 

20200920_feedback_00005

 

20200920_feedback_00006

 

20200920_feedback_00007

 

20200920_feedback_00008

 

20200920_feedback_00009

 

20200920_feedback_00010

 

20200920_feedback_00011

 

20200920_feedback_00012

 

20200920_feedback_00013

 

20200920_feedback_00014

 

20200920_feedback_00015

 

20200920_feedback_00016

 

20200920_feedback_00017

 

20200920_feedback_00018

 

20200920_feedback_00019

 

 

最新活動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82
2020 / 9 / 3

Meta-analysis 新手,一天做出期刊等級的圖表!

 

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蘇吉禾 博士生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82

 

 

從課前的忐忑不安,到課後的成就滿滿。

 

身為 meta-analysis 的新手,我在上課前很忐忑不安;有試著去圖書館借書來看,因為沒有相關知識,所以難以讀懂,此外,也試著在網路上搜尋一些資料來自學,但仍是看不懂。

 

最後,我依照新思惟的課前通知,在課前讀完指定論文,還有閱讀課前提問的檔案後,便去參加工作坊。沒想到一整天下來,我居然能親自做出跟期刊論文一樣的圖表,非常有成就感,也對新手要學習 meta-analysis 有更多的認識與可行的方向,以下說明自己的學習心得。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28
2020 / 9 / 3

離開醫學中心後,用統合分析耕耘學術之路!

 

作者:成大醫院 斗六分院 骨科部 劉原輔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28

 

 

離開醫學中心的我,如何持續耕耘學術?

 

今年八月剛升上主治醫師,依照著科部安排來到斗六分院。在離開前老師們就耳提面命提醒(恐嚇) 我:「即使離開醫學中心仍然不可與學術脫鉤,未來才有機會回來。」

 

住院醫師時期,雖然參與過臨床研究,也順利有論文發表,但那是享有良好的資源與研究環境才有這樣的機會順利產出,而今離開醫學中心保護傘的我,真的有能力跟機會持續產出研究論文嗎?

 

因為這樣徬徨不安的心,促使我想找尋在資源有限下的其他研究方式,在過去搜尋或閱讀期刊時,常會看到統合分析這類文體的文章,心裡想著:「這會不會是我現階段的一線生機?」但想要著手進行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482
2020 / 9 / 3

在 PGY 時期,讓自己具備寫 paper 的能力。

 

作者:台北榮總 黃煜博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829_0482

 

 

優質的課程,學長姐給予高評價。

 

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就聽說許多住院醫師學長姐與主治醫師們,有上過新思惟的課程,無論是簡報、研究或是個人品牌等課程,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因此這次決定在當 PGY 的時候提早做準備,希望從新思惟的課程中,學到對於未來職涯發展有助益的知識與技能。

 

Meta-analysis 是近年研究相當熱門的文體,對於初學者也是一種相對好上手與獨立作業的論文寫作方式,除此之外,因為在醫院中常規性寫 meta-analysis 的主治醫師相對較少,所以我希望參加這個課程,可以增加自己未來寫 paper 的多元性。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200829_0205
2020 / 9 / 2

2020 / 8 / 29(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200829_0205

 

 

進入防疫新生活時期,我們也該為疫情後的將來做打算,完成屬於自己的論文。

 

新思惟校友在 8 月以單月 72 篇發表,再次打破月紀錄,這群校友們,遇到前所未有的疫情,不是恐慌、不是虛擲光陰、不是等待,而是繼續在自己的發展道路上,真正化危機為轉機

 

這堂課對新手在 meta-analysis 領域初步探索很有啟發性。讓我們知道如何開始。

 

為什麼許多校友之前會卡關?因為沒人可以給予正確的提醒。自己摸索時,常會覺得怎麼評估工具這麼多、這麼嚴格,到底要如何生出這麼多內容,統合分析的統計方式似乎又跟其他論文不太一樣。新思惟課程協助大家搞清楚這架構、套路與模版,照這個模版操作,要寫出文章,就沒那麼困難。

 

很棒!講者很用心,助教們也都不厭其煩地指導。

 

許多學員常常會擔心浪費錢又聽不懂,但是後來發現是自己想太多,能夠親身參與課程,並且解決寫論文上的疑惑,尤其是統計軟體的部分,自己在家摸索看書,大概是永遠都學不會。

 

新思惟直接幫大家挑好軟體,並用實際的論文數據,搭配詳細步驟解說的手冊,帶著大家在自己的電腦上跑過一次,做出圖表真的不困難。未來找到題目,就有信心嘗試寫作投稿,驗證自己學會了撰寫統合分析的技能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PATI_20200614_0437
2020 / 7 / 3

快速審閱 18 天,成功發表第一篇統合分析!

 

作者:中國附醫 神經部 蔡昇達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蔡昇達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的神經學表現之系統回顧,獲 Frontiers in Neurology 刊登!

 

 

PATI_20200614_0437

 

 

轉瞬即逝的發表機會

 

清明連假的晚上,部主任打電話來:「新冠肺炎全球蔓延,我們也該為世界做些什麼!我們來寫一篇 review,統整所有新冠肺炎的神經學症狀,昇達覺得如何?」

 

聽完有點震驚,想說我連一個新冠肺炎的病人都沒照顧過,要來寫 review?但仔細想想,部主任的視角還是比較寬廣,因為台灣疫情控制得好,才更應該來寫 review 幫助疫情嚴峻的國家,節省抗疫醫師們的寶貴時間。

 

想完後立即答應主任,主任隨即交代最關鍵的重點:「要快!寫這種文章的機會轉瞬即逝!」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