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張凱閔

advise_fip
2022 / 10 / 3

自組團隊協作與請多產作者指導的建議

 

講者:張凱閔

 

 

advise_fip

 

 

統合分析,是一定要組團隊的文體,包括文獻搜尋、收錄判定、數據萃取、量表確認等,即使條件寫明了,偶爾有些模糊地帶需要主觀判定時,都要寫明是哪兩位作者的共識。

 

新思惟校友中,統合分析順利起步的模式很多,多數是來上過課的夥伴們一起合作,因為都上過一樣的課,知道的東西一樣,對事情的觀念跟看法有共識,合作起來尤其迅速。像是平輩同事一起合作,或者 PGY 負責事務性工作,找主治醫師協助補足「臨床感」,都很常見。當然也有找很有經驗的多產老師指導的。

 

 

但,找到老師,或者組成團隊,並不保證產出。溝通不順利,或者對合作有不同的預期,都可能使得合作不了了之。在與同事朋友協作的過程中,我們該注意些什麼,才能持續一點一點的前進。尋找比我們資深的有經驗者指導,該注意些什麼,如何接觸、如何報告進度、自己要有怎樣的準備,這些都和最終是否能產出論文有關。

 

這堂課,我們將分享關於找老師、團隊合作的各種技巧,尤其是確保論文能夠生出來的技巧,協助各位順利產出自己的統合分析!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1217_0259
2022 / 10 / 3

張凱閔(Ke-Vin Chang, MD, PhD)

 

 

meta-analysis_20221217_0259

 

 

張凱閔醫師為國際知名的復健科與超音波學者,並擅長統合分析,相關 SCI 論文達數百篇,積極回饋學術與醫療社群,曾擔任多本國際期刊之主編或客座編輯。

 

 

現職

  • 臺大醫院 北護分院 復健科 主治醫師
  • 臺灣大學 醫學院 復健科 臨床教授

 

 

學歷

  • 臺灣大學 醫學系 學士(2004 年畢)
  • 臺灣大學 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博士(2015 年畢)

 

 

經歷

  • 臺大醫院 復健醫學部 住院醫師
  • 第九屆亞洲醫用超音波學會 最佳口頭發表論文獎
  • 連倚南教授復健醫學教育基金會 住院醫師最佳學術論文獎
  • 連倚南教授復健醫學教育基金會 主治醫師最佳學術論文獎(兩次)

 

 

相關連結

 

 

活動內容

 

 

20220913_QA_24
2022 / 9 / 13

問:基本統計的理論不夠扎實,是否會影響統合分析的學習與執行?統計沒有差異的時候怎麼辦?

 

 

20220913_QA_24

 

 

答:(張凱閔)

 

統合分析的統計技巧難度並不高,只要照著步驟走,例如:選對 random 或 fixed effect model。至於如何選擇 random 與 fixed effect model,上課會詳細說明,同學不必擔心,不過假設同學是從事臨床研究的統合分析,因為研究之間都存在相當的異質性,因此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選擇 random effect model 準沒錯。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
2022 / 7 / 12

新手課後五個月,發表人生第一篇 SCI。

 

作者: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林庭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超音波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傘狀回顧,獲 Journal of Neur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

 

 

應徵住院醫師,從沒想過有學術經驗會更加分。

 

醫學生還有 PGY 的時候,不時有聽說同學參與研究,不論是幫忙收 data、跑統計或是直接到實驗室,但我遲遲沒提起興趣,總覺得是要花很多課餘時間的苦差事,結果申請住院醫師時,在好多家醫院被問到類似「是否有參與任何研究,還沒發表也沒關係」的問題,真的什麼都答不出來,完全空白。

 

當離開原本訓練的醫院,老師對你的了解只來自短短幾頁資料和 10 分鐘面談,原本不以為意的小缺點突然被放大。

 

幸好還是有申請到理想的科別,除了熟悉學習新的臨床事務,也想嘗試未知的領域,充實精進,正巧醫院有進行中的研究計畫,收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就鼓起勇氣,聯絡大學討論課時擔任導師的張凱閔老師,因為知道老師也是復健科醫師,在研究領域早是一方翹楚,可以給予有力指導。

 

然而,從 EndNote 都沒有、文獻怎麼搜尋整理也不清楚的狀況下開始,每個步驟常反覆花很多時間,還會在各種莫名小地方卡住,就在這懵懵懂懂的階段,報名了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625_0242
2022 / 7 / 4

2022 / 8 / 21(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2 年 8 月 21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曾秉濤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01

 

 

Meta-analysis 對升等有幫助嗎?」對於統合分析,許多人內心存在著疑慮,究竟統合分析論文能不能當作升等的主要論文,其實是要各單位如何認定,而即使不能當作便當主菜,作為一個豐富便當的配菜,也是誠意十足。能夠學會獨力寫作,是這個大環境中的加分技能。

 

然而想開始學,不知道從何下手、想開始讀,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想開始寫,但不知道收多少才算合理?統合分析論文和一般論文的差異是什麼?真的只要一個人就能發表?新手常見的問題我們都明白,新思惟以系統化的方式整理學習體驗,從研究規劃到收集文獻,課中協助您親自跑出統計,再告訴您一篇好的論文有哪些必要條件,用最好、最有效率的方式學會!

 

 

01_20220730_evnet_20220514_feedback_00001

 

02_20220730_evnet_20220514_feedback_00002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在這個時代,meta-analysis 已經是個不容錯過的好領域。

 

 

 

立即報名 8/21(日)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