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國際

00_FB_Meta-analysis_20190505_1695
2019 / 5 / 8

2019 / 5 / 5(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190505_1695

 

 

2018 年新思惟校友的研究成績,meta-analysis 佔原創研究比例「從 2017 年的 5%,上升到 2018 年的 11%」,此研究方法不需要經過 IRB,也能利用臨床之餘的零碎時間工作,還被多數學校升等接受,綜觀上述條件,對於沒有資源的初學者而言,meta-analysis 確實是出道的好領域。

 

然而,想要入門 meta-analysis,光是統計不同、文獻搜尋繁瑣等諸多狀況,若靠自行摸索不僅費時費力,還未必能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這門課,就是為研究初心者量身規劃,以系統化的學習,幫您省下試誤的時間。

 

感謝新思惟的老師們和助教們,不論我們的步伐是多麼的跌跌撞撞,過了今天,知道有許多人和我一樣,也有大人們在前方走給我們看,告訴我們不要害怕!真的十分感動。

 

非常感謝安排這樣一個深入淺出,對初學者 friendly 又能有效率成長的課程!

 

只要一天,就能學會投稿 SCI 的核心知識,連投稿等級的統計圖表也可輕鬆上手!課程中,直接教導各位使用 CMA 統合分析軟體;不用寫程式語法,僅是照著課堂指引及實作手冊做,forest plot、funnel plot 等圖表,兩小時內就能順利完成,讓您學有所成且滿載而歸,踏上研究之路更有信心。

 

實作手冊與教材(軟體)可以互相搭配上手,讓人忍不住想快點使用。

 

內容充實,互動實作很有收穫。

 

在工作坊練功,協助各位克服「資源較少」、「統計不同」的阻力,回家您就可以開始作 meta-analysis。無資源起步,一個有論文的未來更是指日可待!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0_FB_20190505_radar
2019 / 5 / 6

2019 / 5 / 5(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190505_rada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64 分,最高達 4.92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我們的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主治醫師佔 50%,住院醫師佔 31%。非醫師的職類,有國外大學研究助理、科技通訊業專案經理、大學體育講師、醫院管理師、藥師等,合計 19%。
  • 參加學員中,有 63% 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但都非 meta-analysis。大部分來上課的人雖然不是完全 0 發表的研究新手,但對 meta-analysis 的了解仍然相當陌生。
  • 老朋友佔 53%,新朋友佔 47%,跟過往梯次相似,可見新思惟高品質的課程,深受老朋友肯定之餘,也持續吸引新朋友一同來更上層樓。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

 

但現在,我們已經度過了摸索期,整合過往經驗,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513_0241
2019 / 3 / 14

害怕統計的我,課後卻喜歡上製作圖表!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230513_0241

 

 

當實證護理成為職場必備能力

 

醫學中心及醫學院校都在推實證醫學還有醫策會的比賽,就可知其重要性,若臨床醫護人員不認識、不做初步了解就會被淘汰。護理學會也在推行「實證護理」,進而發展臨床指引,真的是一大工程,對於臨床護理人員而言是極大挑戰與壓力。

 

壓力來自於,許多技術或照護都找不太到文獻,要不就是要參與研究,礙於研究經費來源等因素,讓臨床護理人員沒什麼動力。忙碌的臨床工作還要被逼著寫報告,尤其是醫學中心醫師升等、護理人員行政績效,所有技術或 SOP 都要證據佐證。

 

實證醫學、實證護理在臨床上如同一隻巨獸,不斷無情地啃食醫護人員的生命。要升等、晉升快,就要靠寫出不錯的統合分析的文章(拍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90309_0495
2019 / 3 / 14

為論文難產的困境,找尋一條出路。

 

作者:台中慈濟醫院 放射腫瘤科 陳冠文 主任

 

 

Meta-analysis_20190309_0495

 

 

臨床研究文章難產,會讓你有莫名恐慌,而且症狀會不定期發作。發作之後,除了感到罪惡,也會有股衝動,想讓自己快點脫離文章難產的窘境。

 

這次報名《統合分析工作坊》,就是在這樣的間歇發作及衝動之下,按下綠界科技的刷卡鈕,當時的心裡念頭是:「看起來不用寫 IRB,也能進行研究」、「不用收病人資料,不需要使用醫院的資訊系統,在家裡就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作研究」、「如果可以在一邊搜集資料、評讀文獻的過程中,就順便把文章完成那就太好了」……

 

閱讀更多 »

202401129_meta_FB
2019 / 3 / 14

免收案做實驗,提高研究產出的一門技術。

 

作者:鹿港基督教醫院 莊武龍 醫師

 

 

Meta-analysis_20190309_0366

 

 

來上《統合分析工作坊》的課之前,其實已經被不少人問到:「你為什麼想做研究?醫院有要求嗎?」

 

 

跟國際好手打交道,論文就是你的底氣。

 

我想,換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沒有做醫學研究、沒有產出醫學論文的感覺是什麼?

 

假設你去國際研討會,跟來自世界各國的醫界高手交流、學習最新的研究成果,看起來一切都很棒,但是你沒有醫學論文產出,就像你去參加 Party(國際研討會),看到別人手上都拿香檳在喝(大型研究結果的發表、技術領先的研究),而你的手上連瓶啤酒(SCI 論文、研究海報)都沒有,不會覺得自己很無趣嗎?總不能跑到國際醫學研討會,卻跟與會的醫界高手聊 NBA 籃球吧!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90309_0763
2019 / 3 / 14

無資源也能做研究,犧牲年會來取經。

 

作者:奇美醫院 婦產部 徐英倫 醫師

 

 

Meta-analysis_20190309_0763

 

 

從住院醫師開始,便時常在晨會報告或聽別人報告 meta-analysis 的文章,那時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文章,或如何寫出這類型的文章(應該說從沒想過要寫),那時的 meta-analysis 好遙遠,彷彿是另一個次元的生物。

 

 

克服收案困難,資源少也能做研究。

 

直到自己當主治醫師,有發表文章的壓力,才開始探索、了解各種文章類型,就在這時,重新注意到 meta-analysis。

 

畢竟收案做研究困難重重,除了需要花許多時間,自己病人量也不多,最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要收什麼 case,也不知道怎麼收,若能著手 meta-analysis,似乎可以克服收案的難關。

 

目前碩士班的指導教授,也一直希望我能抽出時間好好學習 meta-analysis 的課程,這對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會有幫助,無奈開課時間我一直無法配合……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