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曾秉濤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48
2021 / 8 / 5

防疫期間就是寫論文,拚一篇自己的統合研究!

 

作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蕭玉屏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48

 

 

學妹課後成功發表了,自己也想寫一篇。

 

久仰新思惟蔡校長的課程,然而一直沒有機會上,疫情期間行程鬆了些,加上有來上過課的學妹大力推薦,我趁著防疫降至二級時,就立即參加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學妹說,她上課完收穫滿載,回去立馬發了一篇統合分析論文,真覺得超神奇的!我也希望自己可以追上腳步朝發表努力。

 

先上網看蔡校長的網頁資料,發現好多堂課都額滿了,也看到授課師資的論文與產能都相當優秀,學員們的留言都是正面的,再次給我不少信心,抱著期待又有點忐忑不安的心情,心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像他們一樣,發一篇屬於自己的統合分析論文?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86
2021 / 8 / 5

在 R1 結束前,讓自己培養出研究能力!

 

作者:眼科 陳彥如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86

 

 

從最先的遲疑,到慶幸有來學習。

 

從 clerk 時期,就久聞新思惟的大名,默默追蹤粉專、網頁很長一段時間,總是因為價格和對課程效果的遲疑,而怯步不敢報名。

 

從 intern、PGY 時期,零星寫 case report、case series,總是希望自己在學術上能更精進,看著許多學長姐、同學們在各大 center 寫 original articles,而自己所在的單位,因為科部和醫院等原因遲遲沒有產出,終於在 R1 的最後,狠下心來當作送給自己的禮物,報名了《統合分析工作坊》。

 

感謝老師們在上課時就把各種可能遇到的狀況先提醒我們,蔡校長在一開始就告訴大家:「今天沒有笨問題,也沒有不該問的問題。」真的讓人有種很放心、什麼都能問的感覺,尤其每堂課結束的問答環節,因為有著一起上課的同學們,分享自己做研究時遇到的瓶頸跟疑問,讓還沒開始起步的我,彷彿體驗了大家做研究的 struggle。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210731_0196
2021 / 8 / 4

2021 / 7 / 31(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10731_0196

 

 

三級警戒之後,很多事情都改變了,我們努力的恢復課程,適應新的場地、新的座位間隔,同學跟工作人員們都戴一天的口罩,大家也能適應習慣。感覺很不容易。

 

很開心又跟各位見面,一起帶給初學者們一樣難忘的學習與啟發,是很棒的事!

 

課前提醒與現場的指導,皆十分有耐心與貼心。感謝新思惟生動與專業的教學,讓非醫學領域的學員也可以吸收內容。

 

課程以發表為學習導向,不僅能深入了解 meta-analysis 論文的寫作架構與邏輯,還有廣獲好評的招牌「互動實作」,帶各位實際走過統計流程,做出 forest plot、funnel plot 等 期刊等級的全套統合分析圖;從寫作到產出,每個步驟都環環相扣,讓邁向研究之路的每一步,都更加紮實。

 

精采的課程內容,之前也想嘗試挑已經發表的 meta-analysis 來做學習,但總不了解其內涵,今天終於認識其精髓。

 

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過來人,深知自己一個人摸索起步並不容易,所以將超過 300 篇的論文發表經驗,轉化為課堂知識,直接帶各位踏出統合分析的第一步,精準地解決菜鳥上路的所有問題,以高效的學習幫助大家一次到位!

 

收穫滿滿,希望早日投稿成功,打鐵趁熱。

 

工作坊開課至今已協助多位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拚出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超前部署,把握機會的窗口。可見掌握這個好工具之後,論文發表真的是指日可待!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01_BMJSPC_WuMK_07_TsengPT_58
2021 / 8 / 4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光照治療對癌因性疲憊之統合分析,獲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刊登!

 

 

01_BMJSPC_WuMK_07_TsengPT_58

 

 

文章介紹

 

癌症病人約有 45% 會有中至重度的癌因性疲憊,對於生活品質影響很大。目前證據強度最高的介入方式,是運動,不過這牽涉到改變患者的行為,難度較大。曾醫師想研究看看,光照療法對於癌因性疲憊,是否有效?

 

共收入 9 篇文章 231 位患者做統合分析,結果發現,每天早上用白光照 30 分鐘,對比於暗紅光,患者的疲憊嚴重程度有顯著改善。相對的,照白光則對憂鬱程度、生活品質,沒有顯著幫助。但整體來說,照白光與暗紅光相比,患者的接受度與安全性則是類似。

 

對於臨床上有意思的問題,在新的研究出來後,如果稍加分析發現能得到一些過去統合分析沒能看到的細節,加以整理刊登,是個不錯的研究策略。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01_BS_WuMK_06_TsengPT_57
2021 / 6 / 10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經顱直接電流刺激以增強手術技術學習之統合分析,獲 Brain Sciences 刊登!

 

 

01_BS_WuMK_06_TsengPT_57

 

 

文章介紹

 

近來有初步研究發現,經顱直接電流刺激 tDCS,似乎能夠增進技能的學習,例如手術。吳醫師與曾醫師團隊想要知道,如果能統合現有的幾篇研究,是否能發現初步的趨勢。

 

研究收入了 6 個隨機對照研究,共收入了 198 位受試者,結果發現 tDCS 比起 sham control 組,的確可以增進手術技能學習與表現。分組分析方面,發現刺激雙側前額葉,以及刺激主要運動皮質,都能得到較佳的手術進步幅度。整體來說,tDCS 並沒有造成較多的錯誤以及局部不適。

 

整體來說作者認為,初步的統合結果,是支持 tDCS 可以增進手術技能學習的。

 

針對一些正在萌發的議題,在初步的研究上線後,抓緊時間做統合分析,提供大致的整體方向,是很有意義的發表,也是很好的寫作主題。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01_IJO_ZengBS_02_ZengBY_05_TsengPT_56
2021 / 6 / 2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非侵入性腦刺激協助肥胖患者減重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刊登!

 

 

01_IJO_ZengBS_02_ZengBY_05_TsengPT_56

 

 

文章介紹

 

關於肥胖的原因,近年有研究發現,似乎與大腦內的獎勵機制 reward system,以及背外側前額葉之間的迴路有關。也有人嘗試使用非侵入性的腦刺激,作為減重的治療方法之一,不過目前尚無確切結論。

 

曾醫師團隊,預計使用網絡統合分析,將目前既有的資料做個整理,看看哪一種非侵入性腦刺激治療最好。

 

經過收入 8 個隨機對照研究後,發現高頻反覆經顱磁刺激,針對左側背外側前額葉,在降低 BMI 上是第二好的,在降低總熱量攝取跟降低飢餓感方面,效果則是最好。而降低 BMI 效果最好的,則是使用高頻深層經顱磁刺激,針對雙側背外側前額葉與腦葉。

 

作者總結認為,根據這樣的初步分析,未來在設計相關研究時,能提供更為明確的方向。

 

經顱磁刺激,是近年相當熱門的新治療,機器不是太貴,施作相對容易,而且因為其非侵入性的特質,在臨床上應用很方便。針對可能的適應症與療效做探索,在隨機對照研究逐漸刊登時,抓準時機做統合分析,是很不錯的研究與臨床應用探索策略。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