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 工作坊,第一次開課,就嘗試讓同學們做出指定論文的「全部圖表」,讓各位實際體驗,SCI 論文的圖表,從自己手中做出來,是怎樣的感覺!就像同學在匿名手寫回饋中寫下的:「一步一步就可以把 publishable 的圖表都做出來。」
結果,幾乎所有同學都能做出最困難的核心圖表,美感部分也都注意到,導致我(蔡依橙)在選擇得獎作品時,相當困難 XD
經過反覆的端詳與思考,最後得獎的兩位,一位完整細膩,一位突破極限。一起看看,他們為何得獎?
Meta-analysis 工作坊,第一次開課,就嘗試讓同學們做出指定論文的「全部圖表」,讓各位實際體驗,SCI 論文的圖表,從自己手中做出來,是怎樣的感覺!就像同學在匿名手寫回饋中寫下的:「一步一步就可以把 publishable 的圖表都做出來。」
結果,幾乎所有同學都能做出最困難的核心圖表,美感部分也都注意到,導致我(蔡依橙)在選擇得獎作品時,相當困難 XD
經過反覆的端詳與思考,最後得獎的兩位,一位完整細膩,一位突破極限。一起看看,他們為何得獎?
電痙攣療法(ECT;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廣泛用於治療嚴重、頑固型之重度憂鬱症(MD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治療時會搭配麻醉與肌肉鬆弛藥物,因此病患在治療過程不會感到痛苦和不適。
傳統上搭配 ECT 之麻醉藥物有 methohexital、propofol 或 thiopental,近年來則有不少論文研究改用 ketamine 能否有更佳之療效。Ketamine 是一種短效麻醉劑,且被認為具有 antidepressant effect 而有許多文獻探討其可能之作用機制。
但是關於 ketamine 用於 ECT 療效之議題,不論是在許多臨床研究論文、或者近年發表的統合分析文章(2014、2015、2016)中,皆顯示仍無定論。近期在學術網路上新增了數篇設計優良之文獻,因此曾醫師團隊做了更新的統合分析研究,與世界分享。
分析結果顯示 ketamine 用於 ECT 之 antidepressant effect 在短期(1-2 週)與中期(3-4 週)療程,皆顯著優於其他麻醉藥物;但是與對照組相比 ketamine 亦顯著有較明顯之副作用、以及較長之恢復期,這是臨床醫師在實務上需注意之處。
評審:蔡依橙
《統合分析工作坊》,強調的就是「真的讓你做出能去投稿的東西」,所以,最後來個「統合分析製圖大賽」,也是很合理的。
這次的獎品,讓「個人」在城市中生存不可或缺的,便利商店禮券 3000 元!買禮盒、喝咖啡、吃午餐、請同事,都很適合。一份純抽獎,繳回問卷就有機會。兩份靠實力,用你的數據視覺化能力來贏。
建議您先加入 新思惟之友 (InnovaRad: Radiating Innovations),很快會有人核准您的申請。
上課會場,備有免費無線網路,活動當天「互動實作時間」結束之前,將您做好的圖表,全部以相片形式上傳「新思惟之友」社團,就算參賽,數量沒有限制,只要夠好,獎品就歸你。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大腸急躁症」與「躁鬱症」之統合分析與系統性回顧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語言是很奧妙的,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和 Bipolar Disorder 症狀之一的 irritable 雖然共用同一個字,但兩者之間症狀實在是大相逕庭。
這篇文章會誕生事實上完全是一個巧合:最剛開始時,只是大家在一起聊天時,提到腸躁症(IBS)這名字的由來,然後就有同事提到容易讓人聯想到精神科常提的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容易讓人混淆。就這樣,激發起我做研究寫文章的興趣了!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大腸急躁症」與「躁鬱症」之統合分析與系統性回顧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其核心價值在於將目前已知的文獻、證據、與其數據,整理分析,給出一個更高等級的證據力,為現在醫療科學不足之處,提供一個新的方向。
然而,目前統合分析研究往往著重於單科發展,而且熱門主題也漸漸被前輩們開發完畢,甚至連一些冷僻的題目也被其他人搶先,這是一個統合分析的大航海時代,羅傑把寶藏都藏在那兒了,只等所有人去搶!
大腸急躁症(IB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為沒有腸胃道疾病下,出現腹痛及排便型態改變的症狀,目前仍不清楚病因。不少 IBS 患者也有精神疾病相關問題,如焦慮症、慢性疲勞症候群、憂鬱症。
2015 年的一篇 case-control trial 顯示細胞激素(cytokines:TNF-α、IL-8、IL-10)濃度異常與 IBS 症狀、以及抑鬱情緒之嚴重度皆有顯著相關。一般認為,細胞激素在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病理學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臨床上有時會用抗憂鬱劑作為 IBS 的輔助藥物,若患者合併有躁鬱症便可能增加 phase-shift、躁期發作之風險。故作者團隊假設 IBS 與 躁鬱症有某些共同的病理學機制,進一步分析這兩種疾病的共病症比率(comorbidity rate)為何。
曾醫師團隊以統合分析與系統性回顧方法進行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IBS 族群顯著有較高的躁鬱症盛行率。因此在治療 IBS 患者時,若考慮開立抗憂鬱劑作為輔助藥物,需小心躁期發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