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CMA

00_FB_20190309_radar
2019 / 3 / 11

2019 / 3 / 9(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190309_rada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8 分,最高達 4.91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我們的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主治醫師佔 60%,住院醫師佔 23%。研究所副教授、藥師、護理師和護理學系教師等,合計 17%。
  • 參加學員中,有 62% 尚未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來上課的人多為研究起步的新手。
  • 老朋友佔 66%,新朋友佔 34%,跟過往梯次相似,可見新思惟高品質的課程,深受老朋友肯定之餘,也持續吸引新朋友一同來更上層樓。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

 

但現在,我們已經度過了摸索期,整合過往經驗,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0463
2019 / 3 / 7

臨床上的困境就是研究的契機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吳易澄醫師、曾秉濤醫師參與團隊關於藥物治療與預防譫妄的統合分析,獲 JAMA Psychiat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170311_0463

 

 

這篇譫妄症(delirium)治療的網路統合分析,是我們團隊值得紀念與慶祝的一篇文章,從研究設計到最後文章被接受,經歷過一段非常漫長的心路歷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0386
2019 / 3 / 7

臨床困境,串起全世界的專家一起研究。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吳易澄醫師、曾秉濤醫師參與團隊關於藥物治療與預防譫妄的統合分析,獲 JAMA Psychiat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170311_0386

 

 

譫妄症狀(delirium)是臨床醫師非常頭痛與困擾的一個症狀,每當這個問題出現時,就是給臨床醫師一個重大警訊:病人要開始出狀況啦!

 

然而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目前卻沒有明確有用的治療方式,可以處理患者,我們往往只能用「證據不充分」處理病人,而且還要附加一句話:這個治療有可能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這種高風險的作法,比踩鋼索還更危險!

 

閱讀更多 »

01_clip_pnbp_huangyh_zengby_tsengpt_share_35_Meta-analysis_20181124_0336
2019 / 2 / 27

奇怪且不合理的統計結果,該放棄?或是繼續堅持?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黃郁惠、曾秉濤醫師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鎂元素之統合分析,獲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 刊登!

 

 

01_clip_pnbp_huangyh_zengby_tsengpt_share_35_Meta-analysis_20181124_0336

 

 

如同我在「別放棄任何一個點子」所說,「鎂(Mg)與過動症(ADHD)相關性」統合分析這篇文章,完全是無心插柳的結果,起初我也不曉得,鎂對於過動症,扮演著這麼重要的角色。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1216_0474
2019 / 2 / 27

破除「理所當然」,就會成為話題。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減少焦慮症狀的統合分析,獲 JAMA Network Open 刊登!

 

 

00_FB_Meta-analysis_20181216_0474

 

 

前陣子在「新思惟之友」社團裡面,校長也稍微介紹到這篇文章:文章一上線,就受到世界各地民眾與研究者的注目,衝上 JAMA Network Open 熱門文章排行榜第一名。

 

事實上這篇文章的整體架構非常簡單,以統合分析來說,更是「不嚴謹」:因為文章的異質性太高,從收錄的文章來看,我們總共收錄了一般健康受試者、心臟病患者、經前症候群患者、創傷後症候群患者、醫護人員和考試學生,這些患者有焦慮症狀的背後原因也相當複雜。

 

理論上,這篇文章應該沒有機會發表出來,為什麼最後還是被刊登,而且獲得大家青睞呢?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