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口長庚 兒童心智科 黃文怡 臨床心理師
在父親節的隔天,我參加了由新思惟國際舉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首先要感謝老公願意在假日一打二照顧孩子,讓我有機會外出進修。
雖然之前在研究歷程中接觸過文獻閱讀與數據整理,但對於如何系統性地從研究想法走到期刊發表,尤其是「統合分析」這種高度嚴謹的研究設計,我仍覺得相當陌生。
這次工作坊彷彿替我打開了一扇新窗,讓我看見統合分析在研究世界中的應用潛力,也在圖表製作與期刊策略選擇上,獲得了實際可行的工具。
作者:林口長庚 兒童心智科 黃文怡 臨床心理師
在父親節的隔天,我參加了由新思惟國際舉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首先要感謝老公願意在假日一打二照顧孩子,讓我有機會外出進修。
雖然之前在研究歷程中接觸過文獻閱讀與數據整理,但對於如何系統性地從研究想法走到期刊發表,尤其是「統合分析」這種高度嚴謹的研究設計,我仍覺得相當陌生。
這次工作坊彷彿替我打開了一扇新窗,讓我看見統合分析在研究世界中的應用潛力,也在圖表製作與期刊策略選擇上,獲得了實際可行的工具。
作者:新光醫院 一般醫學科 魏子捷 醫師
早在大五進醫院實習時,我就常在 Facebook 上看到新思惟的廣告,課程評價之高讓我印象深刻。那時我心想:要不要先找到老師帶我寫論文,卡住了再去上課?畢竟一次課要四萬多塊,好貴!是不是應該先自己研究清楚生物統計再去聽,才會有收穫?
就這樣,在臨床實習與國考的夾擊下,碌碌無為地過了兩年,既沒找到老師帶我寫論文,面對龐大的統計學也不知從何下手。直到不分科住院醫師第二年的開始,又一次看到統合分析工作坊的廣告,我心想:既然實習與工作都沒遇到機會,那就藉由報名課程,踏出第一步。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護理系 張庭珊 助理教授
第一次在 FB 看到這個工作坊,就覺得應該是一個很棒的課程,但確實有被價格驚嚇到,當時候我的心裡 OS:有需要上個統合分析花那麼多錢嗎?
過去就有參加過實證種子講師的訓練課程,偶爾學校也會辦統合分析的課程。到底這課程有那麼厲害,值得我花這個費用去學習嗎?
作者:台中榮總 護理部 張心恬 腫瘤個管護理師
擔任腫瘤個案管理師已經有 10 多年的經驗,除了臨床工作外,常常也需要閱讀期刊。雖然對於研究發表算是有些入門的經驗,也持續都有海報的發表和研究計畫申請,但對我來說統合分析一直是個艱深的領域。
作者:大腦科學領域專家
這次參加《新思惟國際》主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由蔡依橙醫師與張凱閔醫師聯合授課。課程內容從統合分析論文的寫作架構、實務技巧,到實際操作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CMA) 軟體進行數據分析,可說是一次完整而高密度的知識與技能輸送。
身為大腦訓練科學研究的學者,我的初衷很單純——找到一個「省力、又有系統」的方法來做統合分析,讓研究流程更有效率,同時兼顧方法的嚴謹性與成果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