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Office Hour

meta-analysis_20230916_498
2023 / 9 / 21

新思惟一條龍教學,從找主題、寫論文、跑統計,到課後提供諮詢!

 

作者:光田 ENT 詹大慶 醫師

 

 

meta-analysis_20230916_498

 

 

回憶起大學時期,各種研究課程比例逐漸加重,也是在當時第一次接觸統合分析。當時的老師跟我們分享了統合分析的概念、各種統計圖表的意涵,以及很大篇幅地在聊如何判讀,講者津津樂道,聽者看熱鬧,很難想像有一天自己也能實際操作。

 

早有耳聞新思惟團隊的課程,但遲遲沒有報名參與。當上住院醫師後,開始有發 paper 的壓力,考量到地區醫院研究資源有限、研究夥伴不易尋找,IRB、收案曠日費時,腦中突然就浮現「不如就試試統合分析吧!」的念頭,便毅然決然排定一個週末上台北學習。

 

 

良好的上課環境和堅強的講師陣容

 

上課地點是非常熟悉、過去曾服務過兩年的忠孝復興站附近,場地環境非常明亮舒適,老師及工作人員也非常熱心熱情,而學員們都抱有明確的動機跟目標前來學習,整體的學習氛圍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蔡校長和張醫師對於統合分析的分享,有別於過往的學習經驗,教學提供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內容之豐富引人入勝,經驗分享字字珠璣、毫無冗言贅詞,讓人感覺不出時間的流逝,一步一步引導初學者如何完成一篇完整的統合分析,是相當實用的路線。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916_149
2023 / 9 / 21

年過半百之後,獲得繼續在學術之路前進的能力。

 

作者: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 李慧仁 助理教授

 

 

meta-analysis_20230916_149

 

 

年過半百,進入了人生中的第二青春期,為了讓生命沒有後悔,再次拾起並深入學術研究的領域,因此,下定決心報名了觀察數年的新思惟國際所舉辦的工作坊,當作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也期盼增添人生旅程的色彩。

 

課程結束後,回首自己是有幸,也是有智慧,哈哈!這次參加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是一個專門探討統合分析文體與寫作方法的課程,離開量化研究領域多年後,再次深入學習和實作統計,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但也極具成就感的過程。

 

 

和一群充滿學習動機的同學一起上課

 

工作坊當天,從一開始我便進入了充滿期待的氛圍,教室裡坐滿了來自不同領域和背景的參與者,他們都帶著對統合分析的學習渴望。在兩位講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一趟深度學習之旅。儘管我已經離開這個領域多年,但透過老師的教學,我感到自己一點一滴地恢復對量化研究的信心。

 

閱讀更多 »

QA_96
2023 / 9 / 11

問:為什麼 PGY 寫出論文這麼難?

 

 

QA_96

 

 

 

問:校長好,我自己問了一下學長姐,發現 PGY 就算立志想要在應徵之前生出論文,最後失敗的比例其實不低,而且原因五花八門,當然有人成功,也有人不只成功發表,甚至還連發。請問,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到底 PGY 寫論文,困難在哪裡?

 

答:(蔡依橙)

 

這件事情是個多重因素,如果能夠把每一項因素都處理好,應該是蠻有機會發表的。

 

以下的分析,是來自於許多醫學生或 PGY 時期就來上課的校友,以及詢問我們許多合作的老師,指導過數百名學生,所整理出來的結論。

 

閱讀更多 »

2023 / 9 / 6

問:跟著老師做研究錯了嗎?如何避免應徵住院醫師時沒有論文的悲劇?

 

 

 

office_hour_QA93

 

 

問:校長好,我剛開始 PGY 一陣子,希望在應徵熱門科住院醫師的時候能夠確定有發表,最好能夠有兩篇以上,所以我詢問了不少學長姐,做了一些田野調查。想請問的是,我聽到不少很努力但最後失敗的例子,我該怎麼去避免?

 

像是一位學長在 PGY 開始的時候,就認真找了老師,花了 6 個月的時間,文章終於寫好,他希望能夠盡快刊出,但老師跟他說,OA 期刊雖然快,但水準不好,對自己日後的學術生涯有損,並表示會找一些網頁上公告速度很快的傳統期刊。結果一本審 5 個月退稿,一本審 6 個月退稿,準備應徵的時候,履歷表上還是空空如也。

 

另外一位學姐也是很認真,不過老師的指導經驗有限,方向比較混亂,差不多在 9 個月左右把文章整理出來,他自己也是希望只要刊登在有分數的期刊就好,但老師希望最大化 impact factor,於是從十幾分的期刊開始投下來,連續幾本被退,應徵的時候也沒論文可呈現。

 

他們都很認真,花很多時間寫作,也找了老師,為什麼最後還是沒有發表?

 

答:(蔡依橙)

 

這兩個例子,剛好都說明了幾項各位社會新鮮人在生涯的前幾年,一定會經歷且遭遇的事。我先說兩個最重要的結論:靠別人不如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角度。

 

閱讀更多 »

01_OfficeHour_94
2023 / 8 / 31

問:應徵住院醫師,需不需有論文?我聽到兩種不同版本的說法,現在好徬徨!

 

 

 

01_OfficeHour_94

 

 

問:校長好,有件事情我真的不太確定該怎麼去思考跟看待,想請問你的意見。

 

進醫院後有聽到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很多醫學中心的老師們看不慣現在年輕人臨床都還沒學好,就整天寫論文的風氣,所以在招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論文不見得會加分,他們希望的是全人評估,能夠收進可以一起當同事的住院醫師。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因為評鑑跟醫院本身的要求,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是剛性需求,偏偏有這種能力的人又很稀缺,所以能夠有發表,證明自己有學術寫作的能力,在多數的醫院其實是會加分的。

 

我現在雖然離應徵還有兩年,但我也知道,寫論文需要時間。到底我該不該去發展學術寫作的經驗,並充實自己的履歷?

 

答:(蔡依橙)

 

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這兩種說法都存在,也都沒有錯,但他們會適用於不同的醫院。

 

招收住院醫師絕對是一個全人評估的過程,你論文再多,但人很難相處,而且面試的時候看起來氣場就與主考官不合,那是不可能會被錄取的。

 

但相對來說,如果兩個人不管在各方面都各有千秋,面談過程也沒出明顯的問題,科部又有發表需求,當然是有發表,證明自己有學術寫作能力的人比較吃香。

 

書面審查的部分也會有差別,論文只是一個記錄,他真正代表的是你對這個科別是不是有持續性的興趣,是不是專心致力於發展這方面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對於醫學生 PGY 來說,寫論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事實上對主治醫師也不容易),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就能夠克服困難的事情,那麼住院醫師訓練期間給你一些更有挑戰性的臨床訓練,學習新技術,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HHChang_Meta-analysis_20230820_1040
2023 / 8 / 24

課後立刻解決兩個關鍵:找到合作夥伴、使用 Office Hour 處理論文難題!

 

作者:台南市立醫院(委託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經營) 心臟內科 張洵浩 醫師

 

 

01_innovarad_HHChang_Meta-analysis_20230820_1040

 

 

50 歲重返學習的旅程

 

首先,先感謝蔡依橙校長創立新思惟國際,讓我有機會可以更深一層的了解統合分析(meta-analysis)。老實說,報名之前是很猶豫不決的。除了價錢考量之外,另一個是我的年紀,已經五十多歲了,還需要花一天假日,從台南到台北上這堂課嗎?

 

不過,最後還是下定決心報名,也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到台北上課。上課地點交通很方便,而且環境也很舒適。一到上課現場,我已經很放心了,因為每位老師和工作人員,都很親切地幫忙準備上課所需要的軟硬體。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