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知道要如何長大的自己
第一次接觸到新思惟是在 2014 年,醫院邀請蔡校長來分享醫學海報的製作,那是第一次見識到,原來不需要很大的組織,就可以把課程活動辦的實用而充滿細節,也知道公版 / 模板不一定是對的。
筆名:知道要如何長大的自己
第一次接觸到新思惟是在 2014 年,醫院邀請蔡校長來分享醫學海報的製作,那是第一次見識到,原來不需要很大的組織,就可以把課程活動辦的實用而充滿細節,也知道公版 / 模板不一定是對的。
作者:邱家佑 醫師(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首先感謝新思惟讓我有機會可以練習中文寫作,不然太久沒用中文寫長文,中文能力會變差。我參加過新思惟的三門課程,依序是《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跟《統合分析工作坊》,後兩者對我的影響比較大。
簡報課程是我第一個參加的課程,現在每 1-2 個月就會在科內簡報,應用新思惟化繁為簡的手法做得差不多就好,不求滿分,只要在同儕水準以上就好,簡報課程所學習到的東西,更應用在我寫論文做圖表的設計上。
急性腎臟疾病 AKD,是個新的詞彙,有別於急性腎損傷 AKI,AKD 著重於腎臟受傷後 7-90 天的期間,也是決定未來腎臟修復或纖維化的關鍵時刻。陳醫師與其團隊,想知道 AKD 在目前文獻中,關於預後的資訊,於是有此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21 篇共 1114012 位患者,比較 AKD 和沒有 AKD 族群的預後差異,其中 AKD 又可以分為社區 AKD 和住院 AKD,而住院 AKD 又可以根據之前有或沒有 AKI 來分類,結果發現,AKD 其實蠻常見的,而且有發生 AKD 相對沒有發生 AKD 的族群,未來進展成慢性腎臟病、末期腎病變需要透析,甚至死亡的風險都增加不少。
特別的是,如果之前沒有發生過 AKI,但卻產生 AKD 者,相較於對照組,也有較高的死亡率和末期腎病變需要透析的風險。
醫學持續演進,也持續對疾病有新的分類跟新的看法,在各種研究陸續出現後,做統合分析,為目前的大量資訊做整理與總結,是很不錯的發表主題。
恭喜陳醫師!
作者:奇美醫學中心 腎臟科 陳鋭溢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者低血鎂與死亡率之統合分析,獲 PeerJ 刊登!
升上主治醫師的第一年,開始思考研究要怎麼進行,因為血液透析室固定一個月會抽一次血,加上門診透析病人固定一個禮拜來進行血液透析三次,因此資料十分完整,而血鎂並不是常規的抽血項目之一,血鎂對於透析病人預後的影響也不是那麼清楚,於是便著手準備這項臨床研究。
在撰寫研究計畫的同時,閱讀了許多相關文獻,突然靈機一動,何不順便整理個統合分析?不僅能對這項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只要多花一些時間,就會有兩篇文章的產出,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
全球都受到 COVID-19 的嚴重影響,並造成大量死亡。而其重症表現,就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如果沒能及時治療並控制病程,死亡率甚高。蔡督導團隊想知道,以全世界的視野來看,究竟多少比例的人會進入 ARDS,而會演變成 ARDS 的人,他們有哪些風險因子,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了 12 篇研究共 148080 人後,發現得到 COVID-19 後,約 1/4 的人會演變成 ARDS,進一步分析發現,41-64 歲,以及歐洲區,是高風險因子。文中並有其他細項臨床因子之分析。
能用全球角度做個總結,對於我們了解 COVID-19 對全人類的影響,很有幫助。
恭喜蔡督導!
肺切除後,可能因為解剖的改變、肺塌陷、清除效率不好等原因,而產生術後肺部併發症。臨床上常使用誘發式肺量計,鼓勵患者多練習,並持續記錄自己的進步,以增進肺部恢復、減少併發症。不過究竟實證上有沒有用,這是張醫師團隊有興趣想知道的。
收入了 5 篇隨機對照研究,以及 3 篇回溯性研究,共 10322 位患者後,分析發現,使用誘發式肺量計者,比起沒有使用者,住院天數顯著縮短 1.8 天,術後肺部併發症減少 32%、術後肺炎減少 17.9%。其中,術前預測 FEV1 < 80% 者,效果更顯著。
許多臨床上想當然耳的例行照護,有時並不見得有那麼強大的實證支持,在搜尋的時候,如果發現有統合的機會,順道寫成一篇發表,也是在自己的專業生涯上很好的註腳!
恭喜兩位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