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CN_PanSY_01
2024 / 9 / 4

[快訊] 潘思延醫師團隊,關於小腦橋角區腫瘤術中面神經運動誘發電位的預測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刊登!

 

 

01_CN_PanSY_01

 

 

文章介紹

 

潘思延醫師團隊想要探討在小腦橋角區(CPA)腫瘤手術中,術中面神經運動誘發電位(FMEP)對面神經功能預測的價值,並為未來的臨床和前瞻性研究提供標準。

 

團隊從資料庫搜索相關文獻,並使用 QUADAS-2 工具評估研究品質。運用了雙變數和隨機效應模型進行統合分析與統合回歸,跑出總體的受試者操作特徵曲線(ROC)及森林圖,以估算敏感性和特異性。

 

研究納入了 17 項研究,共有 1206 名參與者。結果顯示,在 immediate(IM)post-operative 階段,FMEP 的敏感度為 0.76,而在 follow-up(FU)階段敏感度略高,達到 0.82。兩階段的特異度則相近,IM 階段為 0.94,FU 階段為 0.93。而 FMEP 表現有所提升,但仍需未來研究來進一步確認。採用 Amplitude cutoff 標準,以及將 House-Brackmann 分級超過 2 級的新出現缺陷列入評分的研究,敏感度表現最佳。

 

結論指出,FMEP 在面神經功能監測方面顯示出顯著的準確性。然而 FMEP 在不同研究間存在很大的變異性。

 

這項研究是首篇透過統合分析證實 FMEP 在 CPA 腫瘤手術中,對面神經功能結果有臨床價值的研究,回歸分析也找出了在 FMEP 實施中最具實用性的方式。

 

 

恭喜潘醫師!

 

這篇論文是潘醫師與國外大學的教授合作完成,國外大學教授使用 STATA,論文中的統計也與課程互動實作不同,但是參加過《統合分析工作坊》的潘醫師,利用課程所學,將臨床經驗和統計思維跟國外老師討論,讓統計專家也覺得言之有物而且可行,最後成功發表論文!

 

如何在社群中,找到研究的合作夥伴?來聽聽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01_ND_TzangCC_01
2024 / 8 / 21

[快訊] 曾治蓁醫學生參與團隊,關於牛磺酸對心血管健康益處之統合分析,獲 Nutrition Journal 刊登!

 

 

01_ND_TzangCC_01

 

 

文章介紹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仍然是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牛磺酸作為一種胺基酸,因具備調節鈣離子、降低血壓、抗氧化及抗發炎等作用,被認為對心血管健康有潛在益處。然而,過去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曾治蓁醫學生參與團隊想要探討此議題。

 

團進搜尋了 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及 ClinicalTrials.gov,檢索期間從這些資料庫建立起至 2024 年 1 月 2 日。分析重點放在幾項主要的心血管結果,包括心率(Heart Rate, HR)、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左心室射出分率(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及紐約心臟協會功能分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NYHA)。另外也利用回歸分析,探討治療期間內牛磺酸總劑量與效果之間的劑量依賴性關係,並根據患者的基礎疾病狀況進行次族群分析。

 

最後收入 20 篇隨機對照試驗,共 808 名參與者的數據被納入分析。牛磺酸顯著降低 HR、SBP、DBP、NYHA 功能分級,並顯著提升 LVEF。

 

回歸分析顯示,HR、SBP、DBP、NYHA 隨劑量增加而下降,LVEF 則隨劑量增加而上升。與對照組相比,並未觀察到顯著的不良反應。次族群分析中,牛磺酸顯著改善心衰竭患者及健康人的 HR,在健康人、心衰竭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中顯著降低 SBP,並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的 DBP。此外,牛磺酸顯著提升心衰竭患者的 LVEF,並改善心衰竭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的 NYHA 功能分級。

 

總結來說,牛磺酸在預防高血壓和增強心臟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對於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日常攝取牛磺酸可能會有益處。

 

 

恭喜曾治蓁醫學生!

 

初學者真的可以學會統合分析,經過我們的拆解與教學,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論文發表一篇接著一篇,可被複製的成功模式!

 

 

 

閱讀更多 »

01_life_LinLH_05
2024 / 8 / 20

[快訊] 林龍暉物理治療師團隊,關於腰骨盆操作法對髕骨股骨痛症候群疼痛緩解的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Life 刊登!

 

 

01_life_LinLH_05

 

 

文章介紹

 

林物理治療師團隊的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腰骨盆操作法」(Lumbopelvic Manipulation, LPM)對於減輕髕骨股骨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患者疼痛的效果。

 

PFPS 是造成膝蓋痛的常見原因,通常在行走、跑步、爬樓梯或久坐時疼痛加劇。研究共收入十篇研究,包含 346 名參與者。結果發現,透過 LPM 操作,可以顯著降低 PFPS 患者的膝蓋疼痛,尤其是當 LPM 與其他物理治療方法(如股四頭肌訓練)結合使用時,效果更加明顯。

 

這項療法主要作用於腰椎和骨盆區域的關節,透過影響關節感覺神經,達到疼痛緩解和肌肉活化的效果。而且 LPM 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在治療過程中未顯示任何副作用。

 

醫師能考慮將 LPM 作為標準物理治療的輔助工具,以改善受 PFPS 所苦的患者。這對於長期受膝蓋痛困擾的人來說,是一種新的、安全且有效的治療選擇,能提高生活品質,並且加速康復。

 

 

恭喜林龍暉物理治療師!

 

實際在做統合分析時,您可能會遇到一些統計上的問題,新思惟提供課後的 Office Hour,讓同學能在卡關時得到協助,例如這位同學,在做回歸分析的時候,單變項和多變項跑出不同結果,這可能也是您跑統合會遇到的問題,歡迎至連結看蔡校長的回覆與建議。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CJASN_ChenJY_09
2024 / 8 / 12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使用碳酸氫鈉治療慢性腎病伴隨代謝性酸中毒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刊登!

 

 

01_CJASN_ChenJY_09

 

 

文章介紹

 

陳鋭溢醫師團隊想要研究碳酸氫鈉對於慢性腎病(CKD)伴隨代謝性酸中毒(MA)患者的臨床結果。由於 CKD 患者的腎臟功能受損,無法有效排出體內的酸,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然而,目前對於使用碳酸氫鈉治療這些患者的效果仍未有明確的結論。

 

團隊從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 等數據庫中搜尋截至 2023 年 11 月 11 日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以找出探討碳酸氫鈉對 CKD 和 MA 患者影響的研究。主要觀察結果是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的變化,次要結果包括住院率、收縮壓(SBP)的變化、全因死亡率和上臂中部肌肉圍度(MAMC)。共有 14 篇 RCTs 論文,包含 2037 名患者。

 

研究結果顯示,碳酸氫鈉補充顯著改善了 eGFR、接受碳酸氫鈉治療的患者住院率較低、碳酸氫鈉治療組的 MAMC 也較高。然而,碳酸氫鈉治療組有較高的 SBP 風險。全因死亡率則沒有顯著差異。

 

結論指出,對於 CKD 和 MA 患者,碳酸氫鈉補充可能有助於防止腎功能惡化和增加肌肉品質。然而,這種治療可能與較高的血壓相關。由於研究中缺乏雙盲設計和對照組定義不一致所帶來的風險,未來進一步的研究可針對這些項目設計。

 

 

恭喜陳醫師!

 

熱門題目太多人寫,找 subgroup 來限縮範圍,有發表的機會嗎?來聽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01_HN_LuanCW_06
2024 / 7 / 12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老年營養風險指標,對頭頸部癌的預後評估之統合分析,獲 Head & Neck 刊登!

 

 

01_HN_LuanCW_06

 

 

文章介紹

 

頭頸部癌在全球癌症中發病率居高不下,而且治療過程中常面臨轉移或復發的挑戰,現有的血液和身體指標雖然有助於了解病情、評估患者的生存狀況,但尚無明確指標能有效預測頭頸部癌的治療效果及患者的預後。

 

為了瞭解老年營養風險指標(GNRI)是否能作為一個新的指標,幫助醫療人員更好地評估和治療頭頸部癌患者,欒智偉醫師團隊進行系統性回顧,搜尋 Cochrane Library、EMBASE 和 PubMed 等數據庫,並篩選出 11 篇研究,總計涵蓋 2887 名頭頸部癌患者,透過統合分析來探討 GNRI 與生存結果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低 GNRI 分數與頭頸部癌患者生存率不佳有關:低 GNRI 的患者,其無病變存活期風險增加 1.87 倍(95% CI = 1.32–2.65, p < 0.001),而整體生存率風險則高達 3.04 倍(95% CI = 2.30–4.03, p < 0.001)。欒智偉醫師團隊進一步做子群體分析,發現無論是口腔癌患者還是混合病灶患者,低 GNRI 分數都與較差的生存結果密切相關。

 

這篇研究發現,GNRI 作為一種簡單且成本效益高的營養風險指標,可以幫助醫生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態,若早期發現營養不良,及時採取治療措施,有望在頭頸部癌的臨床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恭喜欒醫師!

 

現在很多人都在用 AI 工具來寫論文,進行語言編修,然而,面對期刊審查,難免擔心被人抓包,甚至給人留下惡劣印象。想知道如何正確運用?來看看蔡校長的使用建議!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DLD_YehJH_08
2024 / 7 / 3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中樞神經抑制劑治療功能性食道疾病之統合分析,獲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刊登!

 

 

01_DLD_YehJH_08

 

 

文章介紹

 

神經抑制劑經常用於治療各種功能性胃腸疾病,但對於治療功能性食道疾病(FED)的效果,目前的研究數據仍然不足。

 

葉人豪醫師團隊透過系統性回顧,最後納入 11 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中樞神經抑制劑對這些疾病的療效。

 

研究發現,神經抑制劑對功能性胸痛和咽喉異物感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可以減輕 52-75% 的症狀。不過對於功能性心灼熱和胃食道逆流的效果則不一致,有些研究顯示有效,有些則沒有。至於功能性吞嚥困難,目前證據還不足以支持使用神經抑制劑。

 

另外在研究中也發現,神經抑制劑的副作用相對較輕微,大多數患者都可以耐受,但這類藥物對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沒有顯著改善。

 

根據研究,葉人豪醫師團隊認為,對於功能性胸痛和咽喉異物感的患者來說,神經抑制劑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確認,這類藥物在其他功能性食道疾病中的療效。

 

 

恭喜葉醫師!

 

除了 primary outcome,其他 outcome 可以另外單獨發一篇統合分析論文嗎?

 

舉例來說,「就是說像我們現在投棒球,假設一個很強力的投手他一個人就獨撐全場,那個就讓他獨撐全場就好,你就不用浪費其他人、可是像有些是每個人就只能投兩局,兩局投完之後大概就沒力的那種,這時候你就要把它合起來。」

 

該有什麼安排策略,來看看講師怎麼說?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