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250921_0207
2025 / 9 / 26

像我這樣「還沒成功」的人,也能重新找回學習的信心。

 

作者:國立清華大學 清華學院學士班 常善媚 助理教授

 

 

Meta-analysis_20250921_0207

 

 

從挫折到重啟的統合分析學習之路

 

博班剛畢業時,我曾經滿懷期待地想挑戰自己,嘗試與夥伴合作完成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然而,因為缺乏經驗,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精準選題與掌握研究方向。

 

那段日子裡,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閱讀與整理,甚至覺得自己完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品。

 

沒想到最後卻發現,所挑選的主題正好落在兩個學術領域之間的灰色地帶,無論是臨床界或研究方法領域都不太關心這個議題。尷尬的位置讓論文難以找到合適的讀者與投稿期刊。

 

更殘酷的是,系統性文獻回顧和統合分析的特性是需要跟時間賽跑的,當投了幾本期刊來回幾個月甚至一年就過去,原本蒐集的文獻逐漸「過期」,需要重新更新,等於要再付出同樣的努力重新整理與分析。

 

這種時間壓力,最後讓這論文在時間的流逝中愈來越失去競爭力,最後胎死腹中。

 

這是一次深刻的血淚經驗,也讓我在之後幾年,都只敢做真實資料的研究與分析。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47
2025 / 9 / 26

新思惟給範本、給工具,第一篇統合分析不再遙不可及。

 

作者:童綜合醫院  心身科 謝明翰 醫師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47

 

 

解決研究瓶頸,找到比其他文體更好的出路。

 

追蹤「新思惟國際」的臉書已經一段時間了。看著一門門課程輪番登場,常被內容打動,卻總卡在一個現實問題:一天的課、價格不低,CP 值到底如何?

 

於是長期處於潛水狀態。身為中生代臨床醫師,平日工作量大,醫院每三年仍有一篇論文的硬性要求(未達標還會被扣款)。近年我累積了四篇論文:一篇 original、三篇 case report,其中 original 也是在高人提點下完成。只是 case report 接受度愈來愈低、影響係數有限,也感覺門檻逐年升高。

 

新思惟國際的課程,同事與老同學也有人去上過。臨床工作日復一日,難免有些倦怠;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產出更高品質的研究,一來能爭取國際會議張貼與交流,順道充電旅行;二來院內論文獎勵也不差,若能穩定量產,算是實質鼓勵。

 

再者,心裡也一直惦著是否攻讀博士班的可能。思量數年,剛好看到台中開班,便決定先報名再說。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23
2025 / 9 / 26

醫學 / 非醫學領域,統合分析都能找到主題。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潘有法 醫師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23

 

 

在當今醫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域中,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已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透過將不同研究結果進行系統性的整理與量化分析,研究者得以在龐雜的文獻中歸納出更具代表性與可信度的結論。

 

有幸參加了這次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不僅學習到操作技巧,也對統合分析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75
2025 / 9 / 26

「隨時有人引導」的支持感,讓學習統合分析的過程安心又高效。

 

作者:101 微笑牙醫診所 陳正哲 執行長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75

 

 

這次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對我而言是一段充滿驚喜與收穫的學習經驗。過去在面對統計或統合分析的時候,總覺得那是一片艱澀難懂的世界。即便擁有軟體與說明書,也常常因為不知如何操作或遇到錯誤而感到挫折。

 

然而,在這堂課程結束後,我對統計圖表的印象徹底改觀。原本複雜的圖表製作變得簡單直觀,不再需要反覆翻查軟體操作手冊,也不用害怕遇到問題時無所適從。

 

透過實作練習,我能立即產出圖表,即使不夠完美,也能藉由課堂上「得獎作品」的解說,理解常見的錯誤與修正方式,這對正在撰寫論文或需要使用統計工具的師生與專業人士而言,絕對是極具價值的幫助。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250921_0280
2025 / 9 / 25

2025 / 9 / 21(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250921_0280

 

 

本身是教育、諮商與輔導領域,再加上研究專長以質性方法為主,不過本職工作需要產出論文,因此抱著重新學習的心態來參加。研究內容很實務操作且講解清晰,很適合對統合分析都不懂的人參加。

 

完全以如何產出 paper 的實用性角度來安排課程內容,獲益良多。先前也有上過其他實證醫學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感覺到雙方在課程聚焦的不同,今天的課程更著重在實用、立刻生成圖表,並且實作時間充裕。尤其喜歡對於題目搜尋的教學,有許多收獲!

 

對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就像是學術界的入門利器。沒有 IRB 的繁瑣流程,也不用煩惱收案難題,只要利用臨床工作之外的空檔,就能一步步累積實力、快速交出成果。統合分析是許多人踏進學術圈的最佳起跑點。新手無資源起步,學會統合和網絡統合最快!

 

從新手到能獨立完成研究,《統合分析工作坊》幫你打好基礎、補齊關鍵技能,讓你的能力拼圖完整成型,研究路上更有競爭力。一年發表三篇,打造自己的學術產線

 

如果你的研究是教育領域,或是屬於很難找到對照組的領域,但有盛行率的資料,也可以寫出統合分析論文喔!

 

 

這幾年,課後成功發表的學員,包含了醫學生中醫師藥師護理師放射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除了課程本身的用心規劃,新思惟更打造了論述基礎,課後能透過線上 Office Hour 獲得幫助,解決投稿與 reviewer 應對等疑難雜症。在長遠的學術路上,協助各位培養出可複製的成功發表模式,讓研究之路行之更快、更久,讓寫統合不再是難事。

 

 

對網絡統合分析、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OfficeHour_156
2025 / 9 / 25

開十年以上的課程,到底如何管理內容更新?

 

 

 

OfficeHour_156

 

 

問:請問校長,你好幾個課程,公開開課都超過 10 年了,請問你是怎麼管理課程更新的?我的意思是,你會固定什麼時間就要更新內容嗎?還是根據時代調整?像是最近 AI 的改變就很快,過去也有 OA 期刊浪潮的出現,你都怎麼管理這些改變?

 

答:(蔡依橙)

 

的確,我們是經常在做大小改款的。最近則是多為持續的小改款。

 

主要的原因就如你說,世界一直在變,我們希望來到課堂上的初學者所聽到的,是「今天」「這個時候」一個初學者該聽到,而且聽到之後能起步的內容。

 

 

OA 浪潮到 AI 衝擊

 

OA 浪潮出現後,我們一直在持續評估其影響,早期看我部落格的朋友都知道。之後我也親自去擔任 OA 期刊的審閱者,感受一下幾家不同出版社的經營效率跟決策模式,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跟同學說,究竟現在的學術狀況變成如何。

 

各醫院對期刊的策略,我們也通過校友的升等經驗跟持續回饋得知。

 

至於 AI 這波浪潮,也是一樣,一開始我們就是積極使用,而且嘗試挑戰一些學術上使用的可能性,才知道哪些功能依然是胡扯,哪些功能竟然已經變成比較可信。

 

 

以學習者為中心,並且持續進化。

 

我們會在每次開課前,看看課程的內容,覺得老舊的就拿掉,然後換上對初學者更有用的內容。

 

在遇到有意思的改變時,也是第一時間就去思考,該怎麼融入我們的課程中。

 

有必要的話,就整堂課換掉,如果換掉的堂數較多,就乾脆做全課程大改款。

 

這跟臨床工作一樣,我們吸收新知,有了新的想法,知道怎麼做會對患者最好,明天門診或明天的手術就能應用上,以前的患者回診時,也會逐漸用上新的治療。

 

在課程這邊,就是 Office Hour 作為聯繫,如果同學有來問學術或個人品牌或各種領域的問題,我們都會用現在的想法,用最新的回答方式,來回覆。

 

會這樣積極改款,而且每一梯次的新同學都覺得學到很多,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在思考事情。

 

 

提供當下最有幫助的內容

 

這件事情並不容易做到,但你實際來課堂都能感受到。

 

提供對「學習者」最有幫助的內容。我們就是根據這個在持續調整的。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