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Meta-analysis_20210911_0819_AIC
2023 / 1 / 13

突破論文卡關的瓶頸,發表數從 0 到 1。

 

作者:奇美醫院 內科部 林裕民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裕民醫師團隊,關於敗血性心肌病變與死亡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獲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819_AIC

 

 

經過了一年多的奮戰,最後終於收到了期刊的回覆,內心百感交集。

 

會覺得辛苦嗎?是的,因為一開始選了比較冷門的題目,不管是在文章收錄或是資料整理都費了不少功夫,而起初統合的結果又沒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閱讀更多 »

MEPA_20220626_0977
2022 / 12 / 23

【長期心得】新思惟各大經典工作坊效用剖析

 

筆名:知道要如何長大的自己

 

 

MEPA_20220626_0977

 

 

第一次接觸到新思惟是在 2014 年,醫院邀請蔡校長來分享醫學海報的製作,那是第一次見識到,原來不需要很大的組織,就可以把課程活動辦的實用而充滿細節,也知道公版 / 模板不一定是對的。

 

閱讀更多 »

00_FB__lt_ChiuCY_Meta-analysis_20190505_1794
2022 / 12 / 22

【長期心得】到美國工作前先來新思惟進修,開啟了我一連串的發表之路。

 

作者:邱家佑 醫師(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00_FB__lt_ChiuCY_Meta-analysis_20190505_1794

 

 

首先感謝新思惟讓我有機會可以練習中文寫作,不然太久沒用中文寫長文,中文能力會變差。我參加過新思惟的三門課程,依序是《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跟《統合分析工作坊》,後兩者對我的影響比較大。

 

簡報課程是我第一個參加的課程,現在每 1-2 個月就會在科內簡報,應用新思惟化繁為簡的手法做得差不多就好,不求滿分,只要在同儕水準以上就好,簡報課程所學習到的東西,更應用在我寫論文做圖表的設計上。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d_YCChang_meta-analysis_20221217_0620
2022 / 12 / 22

精實課程、社群連結、課後服務,非常值得投資的一堂課!

 

作者:台中榮民總醫院 張硯程 醫師

 

 

00_FB_innovard_YCChang_meta-analysis_20221217_0620

 

 

在 2022 年末參加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我非常喜歡、也非常推薦這個課程,因為它從活動開始前到結束後的完整規劃,非常適合初學者,並且建立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社群。

 

 

周密的課程設計,讓學員能反覆吸收、徹底內化。

 

新思惟團隊對於課程架構的用心,讓學員在工作坊的前中後都能獲得啟發。活動開始約兩週前便提供參考文章,讓參與者有充分的時間閱讀並思考,同時也搜集每個人的提問並在課程前統一回覆答案,在疑惑獲得解決的同時也能從別人的問題裡學習。

 

課堂中講解的議題廣泛,卻各個命中要害,絲毫不拖泥帶水,適當的休息以及貼心準備的咖啡點心,即使課程長達七個半小時也不容易睡著。

 

課後要求學生再次閱讀指定文獻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提問,並統整成「課後問答集」,鼓勵複習和反思,透過熟悉度的提升,進一步減少對寫作的恐懼,學員活動結束才想到的問題也能得到解答。最讓人驚艷的是,校長透過 Office Hour 提供售後服務,讓新手不再那麼害怕實際寫作遇到瓶頸卻無人可諮詢的窘境。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d_CYHsieh_meta-analysis_20221217_1322
2022 / 12 / 22

掌握發表的關鍵,就能擁有自己的人生選擇權。

 

作者:台北榮總 骨科部 謝承穎 醫師

 

 

00_FB_innovard_CYHsieh_meta-analysis_20221217_1322

 

 

這次的工作坊,是我參加的第三個新思惟工作坊,當然,新思惟有一如既往的品質保證。比起之前上過的課,《統合分析工作坊》從命名開始就沒在跟你演的。當頭棒喝的跟你說,來就是為了要完成一篇統合分析。

 

課程設計也忠實的呈現了命名的宗旨,從早上到下午,每堂課分別的說明了一個個不同階段的步驟,而這些步驟組合起來後就成了一篇統合分析。以課程的實用度來說肯定是最棒的,幾乎沒有打高空的觀念介紹,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氣的技術分析。

 

尤其是講師們直接寫出一篇非熟悉領域的統合分析給你看,特別有說服力,直接打臉所有你可以找的藉口,殘忍的道出你寫不出來不是沒有能力,只是不夠努力。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