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國際

Meta-analysis_20220625_0242
2022 / 7 / 4

2022 / 8 / 21(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2 年 8 月 21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曾秉濤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01

 

 

Meta-analysis 對升等有幫助嗎?」對於統合分析,許多人內心存在著疑慮,究竟統合分析論文能不能當作升等的主要論文,其實是要各單位如何認定,而即使不能當作便當主菜,作為一個豐富便當的配菜,也是誠意十足。能夠學會獨力寫作,是這個大環境中的加分技能。

 

然而想開始學,不知道從何下手、想開始讀,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想開始寫,但不知道收多少才算合理?統合分析論文和一般論文的差異是什麼?真的只要一個人就能發表?新手常見的問題我們都明白,新思惟以系統化的方式整理學習體驗,從研究規劃到收集文獻,課中協助您親自跑出統計,再告訴您一篇好的論文有哪些必要條件,用最好、最有效率的方式學會!

 

 

01_20220730_evnet_20220514_feedback_00001

 

02_20220730_evnet_20220514_feedback_00002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在這個時代,meta-analysis 已經是個不容錯過的好領域。

 

 

 

立即報名 8/21(日)

 

閱讀更多 »

01_FIN_TsengBY_09_TsengPT_69
2022 / 7 / 3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CPAP 是否會增加睡眠週期性肢體抖動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Neurology 刊登!

 

 

01_FIN_TsengBY_09_TsengPT_69

 

 

文章介紹

 

在睡眠實驗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睡眠週期性肢體抖動症,都是常見的狀況。使用 CPAP 可以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不過也有人發現,使用 CPAP 可能會造成睡眠周期性肢體抖動增加,影響睡眠。雖然病生理學的機轉還沒釐清,但曾醫師團隊想先確定 CPAP 使用與睡眠周期性肢體抖動的相關性。

 

經收入 14 篇研究共 2938 位睡眠呼吸中止的受試者後,發現 CPAP 的確會增加睡眠周期性肢體抖動 PLMI。次族群分析發現,這樣的增加主要是原本沒有睡眠周期性肢體抖動症的患者,以及 BMI 小於 30 的族群。

 

這樣的相關性確認,能夠提供未來病生理機轉研究,以及相關臨床研究設計時參考。

 

本文是以 CMA 快速完成的統合分析,很適合臨床工作者作為發展參考。審閱者包括美國與俄羅斯的學者,也很有意思。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SES_MaHH_17
2022 / 7 / 3

[快訊] 馬瑄孝醫師團隊,關於肩胛上神經減壓對旋轉肌群手術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 刊登!

 

 

01_JSES_MaHH_17

 

 

文章介紹

 

旋轉肌群可能因為過度使用與磨損,而需要手術修復。不過,由於旋轉肌群磨損到需要手術修復者,往往會合併肩胛上神經壓迫的問題。所以,既然要手術,究竟是修復肌群本身就好,還是順道將肩胛上神經路徑做減壓,目前並無定論。馬醫師的研究團隊,對這個議題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 9 篇研究共 279 位受試者後,統合發現,合併實施肩胛上神經減壓術者,在肩膀功能進步,以及疼痛改善上,與單純修復旋轉肌群者相較,並無差異。作者認為,考量到對功能進步與疼痛控制都幫助有限,實施旋轉肌群手術修復時,並不需要例行實施肩胛上神經減壓。

 

 

恭喜馬醫師!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220625_0787
2022 / 6 / 29

2022 / 6 / 25(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20625_0787

 

 

很感謝新思惟團隊對課程的用心,也發現統合分析研究或許沒那麼困難。

多年後重回新思惟充電,依然相當充實有收穫。

 

新思惟的課程規劃,破除了一般對於統合分析遙不可及的迷思,以一貫的高品質課程內容,與高效率教學方法,加上廣獲好評的互動實作,用最短的時間讓初學者,無資源也能成功起步。本梯次有六堂獲得滿分評價,無論是新朋友或是老朋友,論文新手或老手,課後都能有所收穫。

 

 

 

 

 

互動實作有老師在旁邊隨時解決問題,對軟體使用幫助很多。

每位老師都上得很好,助教也很親切,希望能順利寫出論文。

 

想要入門 meta-analysis,光是統計不同、文獻搜尋繁瑣等諸多狀況,若靠自行摸索不僅費時費力,還未必能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這門課,就是為研究初心者量身規劃,以系統化的學習,幫您省下試誤的時間。

 

 

 

 

 

新年度 IF 已公布,最新的趨勢和校友的經驗分享,都在新思惟之友。蔡校長評論:「今年的 IF 暴衝頗誇張的個別期刊不少,而且排名都亂掉了,跟以前的順序不一樣,不是雨露均霑的那種漲上去,而是高下互見。」

 

 

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只要破除寫論文的心魔,避開常犯的錯誤,就能大大提升被 accept 的機會。

 

 

對於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00
2022 / 6 / 27

2022 / 6 / 25(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簡靖芳醫師、楊文港同學

 

 

00

 

 

疫情期間,許多人放緩了進修的規劃,但也有少部分的同學,已經看到趨勢開始緩解,為了之後的生涯,提前開始衝刺。

 

這次來上課的同學,動機強烈,學習相當認真,都順利地在中午互動實作時間,完成所有的練習,除了統計數據之外,連 SCI 等級的製圖也搞定,很厲害!

 

以下,一起看看那些還能進一步建議的細節,以及得獎同學們的作品!

 

閱讀更多 »

01_FIP_ChangCH_20
2022 / 6 / 22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甲基安非他命使用疾患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刊登!

 

 

01_FIP_ChangCH_20

 

 

文章介紹

 

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已有初步研究發現,似乎可以使用在甲基安非他命使用疾患 MUD 的患者身上,初步效果不錯。不過,究竟最有效的定位目標以及刺激頻率為何,目前並無定論,張醫師與其團隊,預計就這個問題做統合分析。

 

收入 7 個研究共 462 位受試者,分析後發現,rTMS 對 MUD 真的有效,尤其在渴求症狀分數上,與假處理對照組 sham control 相比,SMD 竟到達 0.983,相當有效。分組分析發現,刺激方式來說,iTBS 比 10-Hz rTMS 有效。

 

最近幾年,臺灣各醫院陸續開始引進 rTMS 並提供臨床服務,在此同時,若能使用統合分析,整合既有文獻並了解最佳條件與適應症,對患者、醫師、醫院,都有很大的幫助!

 

 

恭喜張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