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國際

01_ESC_HuangHK_20
2020 / 5 / 18

[快訊] 黃暉凱醫師團隊,以統合分析回覆對自家文章之討論,獲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刊登!

 

 

01_ESC_HuangHK_20

 

 

文章介紹

 

之前,黃暉凱醫師團隊,在頂尖期刊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刊登了一篇,關於不同的口服抗凝血劑與骨折風險的研究,獲得社群廣泛注目。

 

 

過陣子,日本琦玉的(對,這地名剛好跟一拳超人主角的名字一樣:琦玉 Saitama)研究者 Toshihiro Sugiyama 寫了一篇致編者信,指出文章中的細微發現,也就是 NOAC 類藥物比起 warfarin,雖然可以減少脊椎骨折的機會,但似乎不會減少髖部骨折或其他四肢骨折的機會,而且 NOAC 的保護效果,似乎主要在老人,對年輕人效益有限。然後提了一下自己過去曾經推廣過的理論,暗示由於因為病生理機轉,NOAC 的保護力或許只在特定的族群與部位。

 

其實這樣的致編者信,算是肯定整體結論,只是釐清一些對於次族群的主觀判斷不同。理論上,黃醫師團隊是可以不用回的,不過可能有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建議聽進去,「只要有機會回,就要回」,不只把握了機會增加曝光,甚至還稍微炫技一下,採用了很特殊的方式回覆:跑個 meta-analysis 給你看。

 

黃醫師注意到,當初的研究,NOAC 對髖部骨折的保護力也不錯,只可惜稍微跨過 1(0.70-1.04),統計上不顯著。這種日後如果有更大量的數據,就有可能達到統計意義。於是他將包括他自己的研究在內的三篇文章,跑了 meta-analysis,作了張圖。

 

 

20200515_1833_00

 

 

可以看到,三個研究個別都通過 1,不顯著;但三個合起來之後,剛剛好就顯著了,上限為 0.99,剛好閃過 1。

 

一般的作者回覆,都是寫寫字回一回,有附圖的就很有誠意了。黃醫師團隊還跑了 meta-analysis,送 forest plot 一張,用高等級證據委婉的說:「其實我覺得不見得是機轉、部位、次族群的問題耶,也許只是單一研究的個案數不夠。」

 

回覆上有禮謙和,也同意 Dr. Sugiyama 提出的大方向。是個高手過招,決勝於無形之間的精彩討論。

 

嚴格說來,這個 meta-analysis 是可以單獨寫成一篇 original article 的,而且剛到 0.99 就被黃暉凱醫師抓到機會,時機也相當早。不過他仍選擇將這個主題用在致編者信的回覆上。通常這會出現在「手頭上有很多好題目正在發展」的資深研究者,因為他不缺好題目,所以一有機會可以發表,就乾脆提交出去。

 

你也可以發現,黃醫師替這個回覆,取了一個堪比 original article 的題目。雖然在升等計分上只能算是致編者信,但在 PubMed 上看就是個強大論述,內行人真點進來看,也會佩服黃醫師團隊對於資料與主題的掌握能力。更重要的,先發表,就搶得先機,日後這領域的 original article 或 review,都必須引用這篇首先發現 NOAC 對髖部骨折有效的「致編者信」,對自己的總引用數也有推升效果。

 

如果您是已經在自己的領域有了幾篇文章發表的研究者,蠻建議可以參考這一系列的論文與問答,很有學習意義!

 

 

恭喜黃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510_0376
2020 / 5 / 15

講師們的血淚豐富經歷,讓我們省去許多摸索時間。

 

作者:高醫附醫 外科 張博智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510_0376

 

 

已經年逾不惑的我,在臨床醫療打滾近 20 年,因為缺乏脫離舒適圈的勇氣,雖然也曾更換過不同的臨床工作場域(都是醫學中心級的醫院),但因個性和所屬次專科病患群使然,發覺自己也還蠻喜歡在教學醫院裡,除了基本的日常臨床執業外,也可以享受跟醫學生相處的感覺。

 

正所謂的「教學相長」,除了帶領後進學習、長知識外,更可從中彌補學識和臨床執業不足的地方!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510_1127
2020 / 5 / 15

找題目、文獻、寫作、跑出統計和美化,一天學會!

 

作者:振興醫院 耳鼻喉部 王若芷 聽力師

 

 

Meta-analysis_20200510_1127

 

 

感謝各位老師不吝嗇地分享各種研究相關的知識,以及回答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會來上這堂課就是因為想要學習寫出一篇好的文章,降低失敗的次數,也希望從中能對於 meta-analysis 有更深的了解。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510_0928
2020 / 5 / 15

用最短的時間,做出一套 SCI 等級的統合分析圖!

 

作者:淡水馬偕 心臟內科 李俊偉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510_0928

 

 

其實想上新思惟的課已經很久了,只是剛好有很多陰錯陽差,一直沒有機會親自體驗。而今天終於有這個機會,來上課前的心情是複雜的,有興奮、有緊張、有期待,也有一點害怕(怕期望太高而失望,怕因為沒有基礎而完全聽不懂)。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510_1274
2020 / 5 / 15

課前對統計概念一竅不通,課後跑出漂亮圖表!

 

作者:林口長庚 婦產科 陳亮萱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510_1274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將臨床遇到的問題,上網搜尋最高證據的隨機對照試驗(RCT),已是家常便飯。最開心看到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 文章整理好的森林圖,漂漂亮亮的圖表讓人一眼就能分辨,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訊息分析。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