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非侵入性腦刺激的戒菸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Addiction 刊登!

住院醫師面試的經驗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協助戒菸」的研究題目,其實可以回推到超過十年前,我剛開始應徵住院醫師的那段日子,當時我正處於年少的實習醫師階段,因為走在路上看到路邊很多民眾吞雲吐霧(現在菸害防制法越來越嚴格後,這個現象已經不復見了),而透過這些民眾吐出來的煙霧,彷彿可以遠遠地看到公車上面的戒菸宣導廣告,再三提醒我們抽菸對健康的影響。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非侵入性腦刺激的戒菸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Addiction 刊登!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協助戒菸」的研究題目,其實可以回推到超過十年前,我剛開始應徵住院醫師的那段日子,當時我正處於年少的實習醫師階段,因為走在路上看到路邊很多民眾吞雲吐霧(現在菸害防制法越來越嚴格後,這個現象已經不復見了),而透過這些民眾吐出來的煙霧,彷彿可以遠遠地看到公車上面的戒菸宣導廣告,再三提醒我們抽菸對健康的影響。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非侵入性腦刺激的戒菸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Addiction 刊登!

從團隊最初第一篇「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研究,我們就一直在想,透過這些新的技術,我們還能為世界貢獻些什麼?
「非侵入性磁刺激術」在台灣是一個尚未廣為人知的治療技術(雖然在全世界已經盛行 20 年以上了),因此我們有必要盡量讓民眾更加了解這個機器的原理,同時也要探討這個治療技術還能應用在哪些疾病範疇上面。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經顱直接電流刺激以增強手術技術學習之統合分析,獲 Brain Sciences 刊登!

就像我在另外一篇心得中提到的,這個題目真的非常新穎且大多數人不會想到,目前能夠找到的 RCTs 也非常稀少,更不用說後續的回顧性研究(review article)或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因此我們很有機會完成這個題目的第一篇統合分析。
然而,正是因為題目太過新穎,所以現在能夠找到的 RCTs 非常稀少,我們為了讓收錄文章的總數比較好看,試著將各種相異的研究統合在一起,這些研究的異質性的確也很高,無論是電流的刺激方式、刺激位置、手術技術的評分方式,或是接受的外科訓練方式,都大相逕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完成的統合分析自然異質性就會很高了(無論是統計上的異質性或實質上的異質性)。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經顱直接電流刺激以增強手術技術學習之統合分析,獲 Brain Sciences 刊登!

坦白說,這個題目真的是我當初腦袋突發奇想得到的,因為一般的情況之下,不會有人想要拿電流電一下自己的腦袋,看看開刀技術會不會上升;也不會有人會想到不只電一個人,還要拿來電好多人!(當然,你可能會說,老闆常常把我電到釘在牆上,但是此電非彼電,這邊的「電」是真的電流。)
當初會想到這個研究題目,主要是因為我們在進行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研究時,我做了廣泛的閱讀,發現到針對大腦某些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可以改善病人的認知功能,甚至改善病人的精細動作,而這兩個要素(認知功能和精細動作)恰好是某些工作特別需要的成分,也就是「外科醫師開刀」。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停經後睡眠障礙各種治療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Sleep Medicine Reviews 刊登!

我個人研究的一大嗜好就是「斜槓」(當然,也可以稱之為「不務正業」),因此各科各種領域的研究都有可能插一腳,並且從中學一些特殊知識與技能回來。
不過也因為我在外面晃太久,所以精神專科的研究題目反而非常稀少,絕大多數都是「其他科是主角,而精神科相關議題是配角」的內容,例如:「經顱電流刺激術改善開刀技巧」、「光照療法改善癌症患者的疲倦」或「打完 COVID-19 疫苗後產生耳鳴」。
因此,這次這一篇研究是我難得重回精神科主線的研究計畫!


在使用 sevoflurane 做兒童全身麻醉時,為了預防術後急性譫妄,常會使用各種不同的預防藥物,但到底該用哪種預防藥物,目前沒有定論。王醫師與曾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做網絡統合分析,觀察其整體狀況。
經收入 70 篇研究、6904 位患者,比較 30 種不同的藥物預防治療後,整體來說,單獨使用止吐藥,對於譫妄預防無效,在各種治療藥物中,單獨使用 midazolam 則是效果最差的。不過,合併不同種類的藥物使用,其效果普遍好於單一藥物。效果最好的,是 dexmedetomidine-midazolam-antiemetic 的組合。
針對大家都知道應該要預防,但卻沒有標準化的預防藥物時,針對現有的各種研究做統合,找出較為有效的方向,並促進未來可能的大型研究,是很不錯的研究主題。
恭喜王醫師與曾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