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00_FB_innovarad_KTTi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0541
2020 / 11 / 13

當身邊的人開始接連發表,我必須趕緊跟上。

 

作者:阮綜合醫院 消化內科 丁楷庭 醫師

 

 

00_FB_innovarad_KTTi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0541

 

 

也曾嘗試自己鑽研,最後束之高閣。

 

想嘗試寫 meta-analysis 很久一段時間了,因為不用跑「一直被退件到覺得負責人員是不是在刻意刁難我」的 IRB,也是因為其實醫院的電腦系統在撈取資料方面,也需要很多人為的做工,非常辛苦。而我只是想看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在大數據分析方面以及各個主要文獻的結論是什麼,於是 meta-analysis 便成為我的首選(投稿自用兩相宜)。

 

在二年前就曾購買 meta-analysis 的專書來看,可是實際問題是:光是要看完書就是很大的時間花費,要平衡工作、家庭、新技術的學習等方面真是力所不及;也曾經想跟同事一起合作寫寫 meta-analysis,但無人帶入門、靠自己摸索,最後就是不了了之,這些專書也就束之於書架上了。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Tse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686
2020 / 11 / 13

從無到有跑出統計圖表令人感動,但課後還要持續練習!

 

作者:台北榮總 胸腔部 睡眠中心 曾俊賢 醫事檢驗師

 

 

00_FB_innovarad_CHTse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686

 

 

不用送審、隻身就能完成,真的嗎?

 

「統合分析」,一個之前完全不知道的名詞,也沒聽過週邊的人提起,一開始甚至以為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統計方法,或是統計軟體。

 

記得第一次看到它是在新思惟的 Facebook 上,Facebook 在短暫的時間內,常跳出相關介紹文章,這個對我來說非常陌生的名詞,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在稍微對它一知半解後,準備要報名時,沒想到當時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梯次竟然額滿了,只好苦苦等待下次開課的機會了。等再看到這個梯次的開班資訊時,便馬上報了這次課程。

 

上課時,經由老師精闢的解說,讓我對於統合分析的認知從零到有。一個可能不用送審,或是只要簡易審核 IRB 的研究論文,是第一個吸引我的目光的地方。看到周圍的先進醫師們,為了送審 IRB 來來回回花費了許多的時間與心力,就讓我心生畏懼。再來是只要單兵就可以完成,對於我這個總是夜間上班生活的人來說,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與方向。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PHTsai_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9
2020 / 11 / 13

因為需要這項能力,於是我來上第二堂研究課程了。

 

作者:三軍總醫院 腎臟內科 蔡炳煌 醫師

 

 

00_FB_innovarad_PHTsai_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9

 

 

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再次來到新思惟的課堂,這次報名的是《統合分析工作坊》。醫院內有許多統合分析的高手,不須依賴他人,就可以穩定產出 original article,而我,對於統合分析文章的了解卻是貧乏無比,遑論撰寫統合分析的文章。

 

幸好,包括研究的規劃、通篇論文的架構、如何萃取各研究重要的資料,以及圖表應該如何製作及呈現,在這一整天的課程裡均有做講解。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2020 / 11 / 13

為了職涯、更為了初衷,要產出自己的文章!

 

作者:台南市立醫院 胸腔內科 陳長宏 主任

 

 

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找回寫 paper 的初心

 

從事臨床工作已許多年,每次拿到了統合分析的文獻,通常只會看 abstract 裡的 conclusion,其他圖表大概只會看小正方形搭配短線在那邊移來移去,或是小圓圈在一個三角形裡面跑來跑去,抑或是一堆紅黃綠的馬賽克,meta-analysis 對我來說大概就只是這樣,只要照著 conclusion 裡面講的做就好了!

 

壓根沒想過自己能不能寫出這種文章,但畢竟現實殘酷,雖說在臨床工作上已有一碗飯可以吃,但是老闆還是想把你碗裡的飯慢慢挖走,讓你做更多的工作,而前輩們沉溺在「過往我們如何如何」的榮光中說教。如果有 paper 發表,不僅飯會被挖的少一點,也可以不用太鳥前輩(但還是要畢恭畢敬啦)。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Chau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87
2020 / 11 / 13

聽聞多年的新思惟,果然名不虛傳。

 

作者:花蓮國軍總醫院 精神科 莊奇憲 醫師

 

 

00_FB_innovarad_CHChau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87

 

 

從第一次聽到新思惟國際,直到進入這個教室,花了我三四年的時間。

 

跟很多人一樣,都是因為臨床工作忙、對課程價格望而卻步、總是被其他的事情計畫取代……等等合理化自己惰性的理由。在躊躇徘徊的過程,持續聽到有去上課的身邊同仁或是院外同學,紛紛將在新思惟學到的的技巧發揮在工作上,感到羨慕不已,加上剛好遇到生涯空窗期,來上課的渴望,終於戰勝了自己的惰性。

 

閱讀更多 »

00_FB_20201107_radar
2020 / 11 / 9

2020 / 11 / 7(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01107_rada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64 分,最高達 4.83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新朋友佔 57%,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54%,住院醫師佔 35%,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
  • 醫療相關 8%,包含:藥師、醫事檢驗師、博士班學生、助理教授。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參加學員中,僅有 46% 已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