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Meta-analysis_20241019_0210
2024 / 10 / 24

臨床工作繁忙,統合分析一天速成班就在這!

 

作者:三總北投分院 精神科 陳臻平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1019_0210

 

 

想要具備「量產論文」的能力,就要趁早來學。

 

這次新思惟舉辦的 meta-analysis 工作坊,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體驗。雖然過去就有發表論文的經驗,但主要是進行 original study、幫老師收案、設計方法和分析結果,雖然過程中學習了非常多,但在師長忙碌之下,有些細節必須自己摸索,效率有時並不高,特別是對於如何發表至 IF 高的期刊,也還是個菜鳥。

 

其實自己對於周邊師長或某些學長姐們「量產論文」的能力也是很羨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於知道 meta-analysis 不需要 IRB、informed consent 等繁瑣流程(只要牽扯到這些繁瑣流程就會有很多人事和行政問題,有時反而會讓在成長中的年輕醫師為了瑣碎的事情分心,不利於學習效率),加上自己對於統計不排斥,就決定參加這次的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1019_0580
2024 / 10 / 24

有好老師引路,醫學生也能快速掌握統合分析。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 練宜婷 同學

 

 

Meta-analysis_20241019_0580

 

 

論文詳細分段解析,輕鬆複製新思惟的成功之路。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說:「知識就是力量(scientia potentia est)。」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作為一種強大的研究工具,其重要性愈加突顯,透過系統地整合來自多個研究的數據,不僅能夠提供更為準確的結論,還能揭示潛在的趨勢和關聯,幫助我們在複雜的問題中找到明確的方向,進一步推動科學的進步。

 

課前,先讓我們研讀的指定論文,正是蔡校長團隊發表關於 coenzyme Q10 是否能顯著減輕 fatigue 的研究,總計收入 13 篇隨機對照研究 RCT,共萃取出三種不同格式的數據,做合併分析,並有 sensitivity analysis、subgroup analysis、meta-regression、funnel plot,研究依循 PRISMA 2020,並使用 Cochrane Risk of Bias 2。

 

蔡校長在課程中,詳細解釋論文的每一段闡釋重點,分層分析,並簡明扼要指出 Reviewer 愛看的形式,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情。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1019_0707
2024 / 10 / 24

統合分析在手,發表論文不再是難題。

 

作者:臺大醫院 教學部 陳穎寬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1019_0707

 

 

參加了這次的 meta-analysis 工作坊後,我對於論文寫作的理解有了顯著提升。過去我對論文的撰寫充滿未知,尤其是在如何組織內容與呈現數據上,經常感到困惑。然而,透過這次課程,我獲得不少寶貴的見解與技巧,在未來的論文寫作中少走冤枉路。

 

 

原來統合分析這樣寫,論文更容易被 accept。

 

首先,工作坊中提到的圖表順序與內容結構,讓我明白論文的撰寫並不是隨意的排列組合,而是有其特定的邏輯與順序。

 

老師強調,在撰寫論文時,應該先從圖表下手,確定自己想說什麼樣的故事後,決定圖表的順序,再依據研究方法、introduction 與 discussion 的順序進行撰寫。這樣的架構不僅能夠讓讀者更容易理解研究的核心,也能提高論文的專業性,增加被 accept 的機會。這些眉角的分享,無疑讓我在未來撰寫論文時更加游刃有餘。

 

閱讀更多 »

202401107_meta_tsaihm
2024 / 9 / 12

研究所畢業在即,統合分析是最有效率能寫出論文的研究法!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營養治療科 蔡惠名 營養師

 

 

Meta-analysis_20240907_0385

 

 

距離研究所畢業,就差一篇論文。

 

從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新思惟的名字,那時只知道是個教大家如何寫好論文的團隊。曾經天真的以為自己從來不會有做研究寫論文的壓力,然而到了研究所後,卻發現自己對於如何開始想好一個好主題,以及如何寫好一篇論文,全然一竅不通。在困擾躊躇之下,距離研究所畢業的時間也逐漸逼近。這時,我把目標放在寫出一篇不需 IRB、不需漫長收案,甚至是進實驗室養香菇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

 

然而,從零開始的統合分析研究並不容易,即使想到了有趣、可行的題目,但在後續的 SR註冊、PRISMA 流程圖及文獻的評讀等就耗盡了所有心力,且做出來的流程圖與評讀表不夠直覺漂亮。

 

後續的統合分析部分更不用說了,統合分析軟體很多種,網路上也不少免費的教學資源,但缺少了系統性的、整合過後的教學資源。困在半路上的我,此時想到了新思惟團隊。

 

抱者「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我決定報名參加新思惟國際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907_0161
2024 / 9 / 12

協助初學者起步,發表論文不再是遙不可及!

 

作者:台大醫院 護理部 朱梅綾 護理師

 

 

Meta-analysis_20240907_0161

 

 

參加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才瞭解如何撰寫文章的技巧,蔡校長用最簡單的話語講解如何搜尋文獻、整理文章,也讓我們有兩小時多的時間操作 CMA 軟體分析,實際學會如何畫森林圖及漏斗圖,親手完成了發表在 IF 約 6 分期刊上的統合分析圖表。

 

這堂課最大的特色,就是專為初學者量身設計。原本課前擔心自己對統合分析的研究經驗不足,但實際上課後發現課程內容清晰易懂,即使是新手也能夠輕鬆跟上,真的是省下不少試誤的時間。

 

統合分析有免收案、免 IRB 的優勢,只要搜尋文獻就能寫!這對於許多時間有限的醫療人員或研究者來說,無疑大大縮短了研究的流程,日後想將自己的想法化為實際成果來發表,登上 SCI 並非遙不可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727_0492
2024 / 8 / 1

對初學者友善的統合課程,醫學生也能輕鬆上手。

 

作者: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系 吳承哲 同學

 

 

Meta-analysis_20240727_0492

 

 

這次上課讓我更加了解如何寫統合分析的文章,並且能夠實際操作軟體,畫出統合分析相關的圖表。

 

 

統合新手剛上路,該注意什麼,通通都有教!

 

課程設計十分平易近人,不管是教材的內容或是講師的教學都很清楚明瞭。雖然對於寫論文這件事,我完全是個菜鳥,但是講師都有仔細點出像我這種新手容易進入的誤區,讓我能更加清楚知道整個統合分析文章的架構,特別是在 introduction 與 discussion,老師都有說明怎麼寫才不會失焦,並且符合四大段、十六小段的基本架構,也點出只有資深研究者才會了解的投稿秘辛,讓我們知道文章中哪些要素該有,哪些小地方如果有修改會更棒、更突出。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