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Meta-analysis_20190505_0186
2018 / 5 / 15

統合分析工作坊 Q&A 精選

 

 

Meta-analysis_20190505_0186

 

 

 

最新活動

 

 

01_PLOS_ONE_WuMN_TsengPT
2018 / 4 / 25

[快訊] 吳孟霓醫師與曾秉濤醫師關於 rotigotine 治療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之統合分析,獲 PLOS ONE 刊登!

 

 

01_PLOS_ONE_WuMN_TsengPT

 

 

文章介紹

 

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PLMS; periodic limb movement in sleep)症狀包含睡眠中踝部出現快速的 dorsiflexion、大拇趾外展等,並可能因 PLMS 醒來而抱怨睡眠品質不佳。

 

不寧腿症候群(RLS; restless legs syndrome)則是患者清醒時會有想活動四肢的衝動(活動後即可獲得改善),這與發生於睡眠中的 PLMS 不同。

 

文獻發現多數 RLS 患者合併有 PLMS 問題,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 Polysomnography)亦顯示 80.2% 的 RLS 病患在每小時睡眠中會出現超過 5 次的 PLMS 狀態。

 

閱讀更多 »

01_Scientific_Reports_TsengPT_25
2018 / 4 / 18

[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 statins 與失智、輕度認知障礙等疾病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Scientific_Reports_TsengPT_25

 

 

文章介紹

 

Statins 類藥物常被用於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目的是預防心血管疾病與中風。大多數人對 statins 耐受性佳,但在少部分人身上仍會有腸胃道不適、肌肉痛、或精神方面的副作用。

 

Statins 作用機轉是抑制肝臟產生膽固醇的酶促反應(enzymatic reactions),也因而有 amyloid 沉積與斑塊形成之風險(此兩者與阿茲海默症息息相關)。

 

近年來漸有論文探討 statins 與失智症(dementia)及輕度認知障礙間的關聯,雖然在此領域也有數篇統合分析研究、但結果並不一致,且尚無論文針對 vascular dementia(VaD)的風險進行探討。

 

基於上述現況,加上有新的文獻發表,因此作者團隊針對此議題進行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服用 statins 顯著相關於較低的 all-caused dementia 風險。進行 subgroup 分析後,hydrophilic statins 與較低的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風險有關;lipophilic statins 也與較低的阿茲海默症風險有關,但與失智症則無統計上的顯著相關。

 

本研究之結論提到服用 statins 或可減少 all-type dementia、阿茲海默症與輕度認知障礙之風險,但對於 VaD 則沒有觀察到此現象。

 

閱讀更多 »

01_Nutrition_Research_PTT_24
2018 / 4 / 11

[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自閉症譜系障礙與周邊血液鐵質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Nutrition Research 刊登!

 

 

 

01_Nutrition_Research_PTT_24

 

 

文章介紹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屬於一種常見的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因此某些營養物質的欠缺被認為與 ASD 之成因有關,譬如缺乏鐵質與 ASD 的關聯即曾有文獻進行探討

 

 

為了瞭解 ASD 與兒童體內 peripheral iron levels 是否相關,作者團隊以統合分析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 ASD 兒童的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hair iron 皆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食物中鐵的含量在兩族群間亦無差別。

 

雖然 ASD 與鐵缺乏(ID; iron deficiency)彼此在共病症方面有顯著關聯,但現有資訊仍無法驗證 ASD 兒童即有較低的 iron levels 這一論點,或可採行 longitudinal studies 進一步研究。

 

閱讀更多 »

01_mepa_Nutrition_Research_PTT_share24
2018 / 4 / 11

統合分析的研究經驗與技巧分享。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自閉症譜系障礙與周邊血液鐵質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Nutrition Research 刊登!

 

 

01_mepa_Nutrition_Research_PTT_share24

 

 

如何有系統地進行文獻搜尋,廣泛尋找主題?

 

基本上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這個看似「科學性」的問題,其實一點都不「科學」。畢竟我們沒辦法針對「有系統」進行定義,你認為的有系統,對方不見得如此認為,因此只能盡己所能地讓 reviewer 覺得你夠「有系統」。

 

「廣泛尋找主題」相對好回答,方法是用統合分析工作坊中我舉例的關鍵字模組進行修改,這篇文章的關鍵字就是應用此概念。我們發現同樣的主題,更換一部分關鍵字後就會發現另外一片天;若那片天恰好沒有人發表過統合分析,那這就是機會。

 

進行調整與應用時,務必要先確認關鍵字搜尋的邏輯性,避免淪為「射箭畫靶」,也就是說不能讓自己變成:「先做出統計結果,再想辦法去找理論來支持此結果」。PICO 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先有 participant、才能思考後面的 intervention 與 outcome;而非先有 outcome,再去尋找適合的 participant 來塑造我們的 study。

 

閱讀更多 »

01_clip_Nutrition_Research_PTT_share24
2018 / 4 / 11

對統合分析而言,時間是敵是友?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自閉症譜系障礙與周邊血液鐵質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Nutrition Research 刊登!

 

 

01_clip_Nutrition_Research_PTT_share24

 

 

跟時間賽跑的階段

 

「時間」是統合分析研究的核心因素(雖然對其他基礎或臨床研究也是),譬如當你在進行某個統合分析題目時,世界上很有可能也有其他團隊正進行這個題目,若人家比你早幾週、甚至幾天發表,你的文章就不值錢了。

 

因此當你發現到一個有趣的題目,這個題目也相當有潛力且值得發表,往往就會希望能早點完成、早點投稿與進入審稿流程。

 

但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受限於臨床工作繁忙、論文全文不容易入手、放假要出外遊玩等眾多因素,從題目構思到草稿完成往往會拖上半年至一年。然後草稿需所有作者巡過一輪(甚至二輪、三輪),那投稿可能已經是一年後的事情。

 

此外,統合分析研究距離上次文獻搜尋如果超過三個月,往往必須要重新搜尋一次。這雖然不是強制規定,但這樣做除了確保你手上的 data 為最新版本,也可確保這段期間沒有其他人已搶先發表了相同題目。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