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01_BMC_Psychiatry_tsengpt
2018 / 4 / 3

[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周邊 IGF-1 濃度與譫妄發生率之統合分析,獲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刊登!

 

 

01_AGG_PTT_23

 

 

文章介紹

 

譫妄(delirium)是老年病患照會精神科醫師時的常見診斷,急性發作時的主要特徵為意識清醒程度降低、注意力變差、失去定向感、情緒激動或呆滯等;發生原因是生理異常導致大腦功能混亂。

 

目前尚無適合的生物標記(biomarkers)可用於偵測或追蹤譫妄狀態,近期研究認為 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一種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有成為譫妄生物標記的可能。因此曾醫師參與團隊以統合分析探討:老年病患周邊 IGF-1 濃度與譫妄發生率是否相關。

 

作者團隊納入 10 篇文章進行統合分析後發現,譫妄病患的周邊 IGF-1 濃度顯著低於對照組;可考慮進行前瞻研究確認因果關係,是否較低的周邊 IGF-1 濃度代表較高的譫妄發生率。

 

閱讀更多 »

01_JOSR_TsengPT_ChenYP_01
2018 / 4 / 2

[快訊] 曾秉濤醫師與陳昱斌醫師探討遠端橈骨骨折徒手復位止痛方式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1_JOSR_TsengPT_ChenYP_01

 

 

文章介紹

 

遠端橈骨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是最常見的上肢骨折,臨床上遇到骨折後有位移狀況者多數個案會採行徒手復位(manual reduction),僅少數個案需接受手術治療。

 

徒手復位時的程序性鎮靜與止痛(PSA; procedure sedation and analgesia)雖有助於緩解不適、與增進復位時效,但也需考量呼吸抑制風險、以及安排適當的生命徵象監測設備;因此血腫局部止痛(HB; hematoma block)技術便成為可考慮的替代方案。

 

對於遠端橈骨骨折需接受徒手復位病患,PSA 與 HB 之成效差異為何即為本篇統合分析研究的關注重點。作者團隊進行了嚴謹的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並分成 adult group 以及 pediatric group 進行討論。

 

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在 adult group 與 pediatric group,HB 的疼痛控制效果皆不亞於 PSA,且兩者在 reduction failure 方面之比較亦無顯著差異。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421
2018 / 3 / 16

老師沒教的寫作技巧,這堂課救了我!

 

作者:嘉義榮民醫院 護理部 許佳茵 護理師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421

 

 

上過其他課,卻還是寫不出論文。

 

會來報名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有相當大的原因是目前臨床很重視實證啊!每家醫院、每間學校都說以實證為導向,雖然有上過醫院開的實證基礎課程,但也只學會如何評讀實證文章、做出讀書報告及案例分析,真正要能端得出檯面,寫出一篇統合分析時,卻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好多難關啊!

 

正好看見新思惟國際開設《統合分析工作坊》,也有許多學員發表統合分析文章的例子,於是就來報名一探究竟!

 

(橙編按:佳茵是新朋友,感謝信任,第一次來就連報兩堂,包括前一天的《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586
2018 / 3 / 16

醫學界因為新思惟,多了點活力。

 

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魏君卉 醫師

 

 

Meta-analysis_20180311_0586

 

 

Q1:我曾經上過《健保資料庫工作坊》,為何還選擇再上統合分析?

 

A1:簡單說,就是我沒有克服健保庫資料的門檻。資料申請貴且麻煩、對於軟體操作我較沒有概念,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心理障礙。但又不甘於被研究這件事情困住,所以希望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592
2018 / 3 / 16

優化每個細節的教學,省時有效率。

 

作者:匿名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592

 

 

之前從一些醫界同業得知新思惟的課程,私下瞭解參加過的學員評價普遍不錯。來參加前也先上新思惟網站瀏覽課程介紹,初步評估應該有我需要的課程,唯獨《統合分析工作坊》這門沒有認識的人可分享親身經驗,但這門又是我一直想學的,因此決定對自己好一點,選好日期就報名了。

 

因需要「長途跋涉」到台北,前一晚擔心錯過清早的車班就失眠了,本來很擔心會體力不支而打瞌睡,沒想到我竟然完全沒有分神,甚至連坐姿都非常端正,當然還是偶爾會來個美女托腮(大誤)。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350
2018 / 3 / 16

微小細節都設想到,課程內容更細膩。

 

作者:匿名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350

 

 

Wet lab 要生出 data,扣除掉基本的實驗室花費及人事成本,最少也要花 1-2 年的時間,才能收集到足夠的資訊寫成一篇原著論文。

 

統合分析,就我看來是一個發表原著論文的捷徑。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