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_20200920_1140
2021 / 9 / 14

透過統合分析找出治療新方針:耳鳴其實是耳鼻喉、神經與精神科的複合型疾病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耳鳴患者接受非侵入性腦部刺激介入,其效益與安全性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AMA Otolaryngology – Head & Neck Surge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920_1140

 

 

耳鳴治療的侷限

 

耳鳴(tinnitus)是一個高盛行率的疾病,全世界盛行率從 10 %到 25 %,也就是說平均每 10 個人到每 4 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耳鳴。

 

目前為止治療耳鳴的主要方法、效果都很有限,包括口服或注射藥物等,效果都不見得有效。因此過去的國際耳鳴治療指引(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對於找不到原因的耳鳴治療建議,除了基本的「先找出耳鳴的可治療原因」,接下來就把重心放在助聽器的選配、聲音治療,再來就是心理治療。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920_1143
2021 / 9 / 14

耳鳴治療的新選擇:除了傳統藥物治療與和平共處之外,醫療進步帶來的契機!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耳鳴患者接受非侵入性腦部刺激介入,其效益與安全性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AMA Otolaryngology – Head & Neck Surge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920_1143

 

 

過去治療耳鳴的研究證據不足,導致成效有限。

 

就如同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各種壓力越來越大,耳鳴(tinnitus)變成一個非常惱人的問題。全世界罹患耳鳴的人數非常之多,大約有 10% 到 25% 的人一生之中曾經有耳鳴的困擾,也就是說平均每 10 個人到平均每 4 個人,就有一個人會遇到。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920_0325
2021 / 9 / 14

正攻法不行,你可以考慮側攻法!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褪黑素對陣發性偏頭痛治療效益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920_0325

 

 

過去的臨床研究與統合分析

 

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一個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內分泌因子,不過目前大家對它的認知,主要集中於(或稱:侷限於)對「生理時鐘」的調節能力,因此有一些民眾會自行去買褪黑激素治療失眠(附註:在這邊要提醒一般民眾,目前市面上萃取的褪黑激素,都沒有經過台灣的 FDA 認證,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必須密切注意,自行負擔風險),如果褪黑激素沒有正確的使用,反而會造成失眠的問題,更加睡不好。

 

閱讀更多 »

00
2021 / 9 / 13

2021 / 9 / 11(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林逸峰醫師、陳鋭溢醫師

 

 

00

 

 

從來沒有接觸過統合分析,真的有可能在一個中午的時間,就能畫出 SCI 等級的圖表嗎?

 

可以的,所有同學都在自己的筆電上,畫出了跟指定論文一樣的作品。看到像是正式論文上的圖表出現在自己的電腦上,那種感動是很獨特的,在場的所有同學都感受到了。

 

閱讀更多 »

01_CO_WuMK_08_TsengPT_61
2021 / 9 / 7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降低大腸癌術前術後輸血量方法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Current Oncology 刊登!

 

 

01_CO_WuMK_08_TsengPT_61

 

 

文章介紹

 

大腸癌手術前以及手術後,如果因為失血較多,需要大量輸血的話,其預後較差。到底有甚麼方法可以減少輸血量呢?過去有很多的研究,使用不同的技術,但到底該用哪一種紅血球生成素,該用高劑量還是低劑量,如果用鐵劑的話,該用靜脈注射的還是用口服的,這些目前都沒有確定的結果,曾醫師預計針對這個議題,做網路統合分析。

 

經過統合 7 篇文章共 688 人後,發現高劑量的人類重組紅血球生成素,加上口服鐵劑,對於降低大腸癌手術前後的輸血量,效果最好。

 

這種臨床上的抉擇,過去都靠著醫師對原理的理解,加上個人經驗的累積,但如果在思考這些問題時,除了查閱文獻,還順道做個統合,除了對自己的臨床照護有幫助,也能增加論文發表量!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01_medicina_LiangIC_02
2021 / 9 / 7

[快訊] 梁怡珈醫師團隊,關於虹膜爪式晶體,該放在前房或瞳孔後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01_medicina_LiangIC_02

 

 

文章介紹

 

人工水晶體,一般是放在原本水晶體的位置。但在某些狀況下,原本水晶體的固定結構不可用,就只好放在別的位置固定,以虹膜爪式人工水晶體來說,可以放在虹膜前或虹膜後。不過,究竟放前面還是放後面比較好,目前沒有定論。梁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做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6 篇,包括一篇隨機對照研究,以及 5 篇回溯性個案系列。觀察的主要療效指標為術前術後視覺精確度的改變。次要療效指標為術前術後眼內壓改變、內皮細胞計數、術後眼內壓升高勝算比、黃斑部水腫勝算比。

 

統合後發現,術前術後視覺精確度、術前術後眼內壓升高勝算比,都沒有差異。但放在虹膜前的組別,有較少的眼壓降低與較多的黃斑部水腫。

 

作者總結,虹膜爪式人工水晶體,放在虹膜前或虹膜後,其視覺精確度預後差不多,但在降眼壓以及黃斑部水腫部分,虹膜後的表現似乎好一點。未來或許可以設計更多的隨機對照研究,來確認統合分析所發現的方向。

 

臨床上遇到決策問題,搜尋文獻如果沒有確定結果的話,把找到的資料統合起來試試看,或許就能找到寫作的題材!

 

 

恭喜梁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