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跟同學寒暄時,很多人提到,不確定自己今天能不能真的從數據,做出圖表。
經過上課講解,以及中午互動實作時間的練習,所有的同學,都幾乎做完全部的內容!除了同學們積極向學之外,這要很感謝我們的行政人員,以及講師助教群。
不說各位可能不知道,其實我們課前作了很多功課的。除了千錘百煉的最佳化教學流程之外,我們會根據各位的課前提問與基本資料,去分析哪些可能是特別需要協助的伙伴,然後從講師助教的專業中,尋找適合者,前往關心,並注意進度。
課前跟同學寒暄時,很多人提到,不確定自己今天能不能真的從數據,做出圖表。
經過上課講解,以及中午互動實作時間的練習,所有的同學,都幾乎做完全部的內容!除了同學們積極向學之外,這要很感謝我們的行政人員,以及講師助教群。
不說各位可能不知道,其實我們課前作了很多功課的。除了千錘百煉的最佳化教學流程之外,我們會根據各位的課前提問與基本資料,去分析哪些可能是特別需要協助的伙伴,然後從講師助教的專業中,尋找適合者,前往關心,並注意進度。
作者:匿名
「我們都曾經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一個菜鳥,要想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學術期刊,最容易入門的方法,是 case report 或 letter to the editor。不過,隨著各醫院與醫學會要求漸增,現在基本的要求,都變成得要 original article 才行。於是,臨床研究、健保資料庫研究、meta-analysis,就變成三種年輕研究者起步的主要流派。……」
看著網站上的內容介紹,切中個人需求,讓我起心動念,決定報名《統合分析工作坊》。
作者:台中慈濟醫院 放射腫瘤科 陳冠文 主任
臨床研究文章難產,會讓你有莫名恐慌,而且症狀會不定期發作。發作之後,除了感到罪惡,也會有股衝動,想讓自己快點脫離文章難產的窘境。
這次報名《統合分析工作坊》,就是在這樣的間歇發作及衝動之下,按下綠界科技的刷卡鈕,當時的心裡念頭是:「看起來不用寫 IRB,也能進行研究」、「不用收病人資料,不需要使用醫院的資訊系統,在家裡就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作研究」、「如果可以在一邊搜集資料、評讀文獻的過程中,就順便把文章完成那就太好了」……
作者:奇美醫院 婦產部 徐英倫 醫師
從住院醫師開始,便時常在晨會報告或聽別人報告 meta-analysis 的文章,那時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文章,或如何寫出這類型的文章(應該說從沒想過要寫),那時的 meta-analysis 好遙遠,彷彿是另一個次元的生物。
直到自己當主治醫師,有發表文章的壓力,才開始探索、了解各種文章類型,就在這時,重新注意到 meta-analysis。
畢竟收案做研究困難重重,除了需要花許多時間,自己病人量也不多,最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要收什麼 case,也不知道怎麼收,若能著手 meta-analysis,似乎可以克服收案的難關。
目前碩士班的指導教授,也一直希望我能抽出時間好好學習 meta-analysis 的課程,這對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會有幫助,無奈開課時間我一直無法配合……
同學們,上課囉!這次得獎的蔡賢龍醫師與洪明輝醫師,都在課前作了相當多的準備。
為了讓各位理解,好的作品從來不是理所當然,是得獎者們非常認真地修過所有細節,我們先認識一些「那些差點得獎的作品」,邀請您一起當 reviewer,練習一下視覺敏銳度,能不能找出細節,給同學們建議。
開始囉~
這梯次的互動實作時間,可能是有史以來全班舉手最踴躍的一次,每一位同學對自己的要求都很高,會去注意到自己的作品與範例有何不同,並努力找出調整的介面與方式。我們的講師與助教也很榮幸能在這段時間協助各位,實際在各位的電腦搞定這些細節。
上傳的作品,每份都很不錯,最後,就是根據「誰犯的錯比較少」以及「誰的作品讓 reviewer 這樣滑過去,不會有什麼意見」的兩個標準,來評選。
在介紹得獎的姚智國醫師與魏君卉醫師作品前,我們一樣先來看看,那些差點得獎的作品,有哪些常見的細節,可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