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313_0276
2021 / 9 / 15

想不到解決辦法,先退一步,自然會發現出路。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經顱直接電流刺激以增強手術技術學習之統合分析,獲 Brain Science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313_0276

 

 

嶄新題目的宿命:能收錄的文章太少

 

就像我在另外一篇心得中提到的,這個題目真的非常新穎且大多數人不會想到,目前能夠找到的 RCTs 也非常稀少,更不用說後續的回顧性研究(review article)或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因此我們很有機會完成這個題目的第一篇統合分析。

 

然而,正是因為題目太過新穎,所以現在能夠找到的 RCTs 非常稀少,我們為了讓收錄文章的總數比較好看,試著將各種相異的研究統合在一起,這些研究的異質性的確也很高,無論是電流的刺激方式、刺激位置、手術技術的評分方式,或是接受的外科訓練方式,都大相逕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完成的統合分析自然異質性就會很高了(無論是統計上的異質性或實質上的異質性)。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7
2021 / 9 / 15

熱門題目中,找出未開發之地。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腦外傷後憂鬱症狀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7

 

 

競爭的世界,不競爭的角落。

 

就像我在另外一篇心得裡面提到的,憂鬱症是精神科研究的搖滾熱區(曾經是,但是在 COVID-19 風潮之下,任何 COVID-19 以外的議題都不再熱門了),所以與憂鬱症能夠扯上邊的議題,大概都被前輩好好研究過了。

 

這種現象就像是台北市的房地產一樣,以前是重要交通節點附近才比較熱門,現在是平地的房地產都很搶手,甚至連山區的土地也被搶購一空,而像我們這種口袋空空的,大概只能玩玩大富翁,買個大富翁裡面的忠孝東路地權乾過癮了。

 

別急也別灰心,事實上,台北市的房地產還是有些未開發之地(君不見,信義計畫區還是有一些大空地嗎),只是這些空地一時還沒有被人注意到(或者說,因為一些因素而沒被人注意到,例如:地主組成複雜、地價太高、未臨路等),而這些尚未被開發的地方,就有可能是你的新天地。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920_1140
2021 / 9 / 14

透過統合分析找出治療新方針:耳鳴其實是耳鼻喉、神經與精神科的複合型疾病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耳鳴患者接受非侵入性腦部刺激介入,其效益與安全性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AMA Otolaryngology – Head & Neck Surge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920_1140

 

 

耳鳴治療的侷限

 

耳鳴(tinnitus)是一個高盛行率的疾病,全世界盛行率從 10 %到 25 %,也就是說平均每 10 個人到每 4 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耳鳴。

 

目前為止治療耳鳴的主要方法、效果都很有限,包括口服或注射藥物等,效果都不見得有效。因此過去的國際耳鳴治療指引(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對於找不到原因的耳鳴治療建議,除了基本的「先找出耳鳴的可治療原因」,接下來就把重心放在助聽器的選配、聲音治療,再來就是心理治療。

 

閱讀更多 »

00
2021 / 9 / 13

2021 / 9 / 11(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林逸峰醫師、陳鋭溢醫師

 

 

00

 

 

從來沒有接觸過統合分析,真的有可能在一個中午的時間,就能畫出 SCI 等級的圖表嗎?

 

可以的,所有同學都在自己的筆電上,畫出了跟指定論文一樣的作品。看到像是正式論文上的圖表出現在自己的電腦上,那種感動是很獨特的,在場的所有同學都感受到了。

 

閱讀更多 »

00
2021 / 8 / 23

2021 / 8 / 22(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廖偉成醫師、陳泰源醫師

 

 

00

 

 

這梯次的同學,發問很踴躍,除了提問時間欲罷不能之外,下課時間也有相當多同學都來跟講師助教們討論。所問的問題,都是實際操作時的真實考量,表示同學們可能多多少少都有嘗試自己的題目。

 

這樣的狀況很好,因為自己有嘗試過,知道困難在哪邊,經過老師提點,更能理解那些細節很重要,那些考量其實不重要。能更有效率的往發表邁進!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62
2021 / 8 / 5

協助零經驗的 PGY,降低研究發表的門檻。

 

作者:北醫 林旻翰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62

 

 

初次參與院內研究,缺乏經驗而力不從心。

 

第一次得知新思惟是在我的醫學生時期,當時從網路廣告僅得知有一些投影片及報告設計的課程,對於見習階段的我來說,雖然有點興趣,在每次的臨床或學校報告中,總是希望自己兼顧內容之餘,也有一些設計的巧思,讓聽者能更融入其中,但當時的我因課業沒有立即的需求之下,沒能參與相關的工作坊或活動。

 

進入 PGY 一年之後,有機會參與醫院初步的研究計畫與工作,對於從沒有接觸研究的我來說,每天負擔臨床工作學習之餘有點力不從心,也因為少了許多臨床經驗,比較缺乏研究上的敏感度,對於整理臨床資料或是主題撰寫比較沒有方向。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