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PGY

00_FB_20211219_rader
2021 / 12 / 20

2021 / 12 / 19(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1_20211219_rade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0 分,最高達 4.86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新朋友佔 68%,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40%,住院醫師佔 25%,醫學生佔 5%,越來越多年輕醫師,甚至在 PGY 與醫學生時期,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既然要走醫學這條路,早點起步,早點做好選擇,是個不錯的策略
  • 醫療相關 25%,非醫療相關 5%,學員組成包含:獸醫師、藥師、職能治療師、研究單位技正、科大助理教授。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無發表經驗的同學占 45%。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跟著專業講師學,拚出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
  • 年齡區間最年輕者為 26 歲,學員年齡最長者為 46 歲。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年齡、資歷深淺,均能輕鬆上手。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對往後醫學職涯的發展相當有幫助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889
2021 / 11 / 30

問:對於臨床經驗不夠的住院醫師,如何分析資料價值是否符合當下的臨床應用?建議找指導老師嗎?

 

 

Meta-analysis_20210731_0889

 

 

答:(蔡依橙)

 

是的,建議找指導老師,才不會分析了半天,可是跟臨床經驗或主流看法相去太多,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才有人可以指點。先舉個例,以下兩篇,都是來上課後,回去沒多久就發表的文章。

 

 

你可以發現,其實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找自己醫院裡面,曾經上過新思惟課程,也實際有發表的前輩合作。這是因為在clerk / intern / PGY / R 時期,其實對專科領域並不熟悉,但論文寫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那種臨床感,以及對專科的敏銳度。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62
2021 / 8 / 5

協助零經驗的 PGY,降低研究發表的門檻。

 

作者:北醫 林旻翰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62

 

 

初次參與院內研究,缺乏經驗而力不從心。

 

第一次得知新思惟是在我的醫學生時期,當時從網路廣告僅得知有一些投影片及報告設計的課程,對於見習階段的我來說,雖然有點興趣,在每次的臨床或學校報告中,總是希望自己兼顧內容之餘,也有一些設計的巧思,讓聽者能更融入其中,但當時的我因課業沒有立即的需求之下,沒能參與相關的工作坊或活動。

 

進入 PGY 一年之後,有機會參與醫院初步的研究計畫與工作,對於從沒有接觸研究的我來說,每天負擔臨床工作學習之餘有點力不從心,也因為少了許多臨床經驗,比較缺乏研究上的敏感度,對於整理臨床資料或是主題撰寫比較沒有方向。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chuang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125
2021 / 5 / 14

聽說,寫 meta-analysis 已經是住院醫師面試的常備技能!(抖)

 

作者:台東縣綠島鄉衛生所 黃奕竣 醫師

 

 

01_innovarad_ychuang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125

 

 

個人品牌課程,改變未來做事方式與態度。

 

距離上次在新思惟上課僅僅是三個多月前的事,帶著部落格的架構回家至今,已經讓我養成常常寫作的習慣,在與長官開會前,透過文字整理思緒,發言時能更聚焦、提出建設性專業意見。

 

在「醫療再突破,離島遠距心連心」記者會上,能為綠島居民發聲,同時具有溫度。也讓以前投稿常吃閉門羹的我,也能在新頭殼 Newtalk 刊登自己針對空轉後送平台的建言、在自由時報發布自己對於綠島遠距醫療的想法,在「就是愛綠島」社團嘗試回答居民長期以來對於「遇到嚴重傷患時,衛生所的定位」的疑義,首次發文就得到關注和認同,也達到衛教的目的。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KWLin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127
2021 / 5 / 14

上完課,馬上就可以開始寫統合分析!

 

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一般科 林昆緯 醫師

 

 

01_innovarad_KWLin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127 

 

 

向老師開口尋求協助前,先把自己準備好。

 

身為一個剛踏入醫療領域的 PGY,在學習琳瑯滿目的臨床知識之外,看著前輩們貢獻自身所學,撰寫論文、在各大醫學會展現光芒,甚至是同學、學弟妹們居然已經開始投身研究領域,有時也很希望自己,能夠有點什麼。

 

雖然現在還沒有遇到機會,但我想要先把自己準備好,不希望未來面對良好時機,卻什麼都不會。

 

先前上過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知道新思惟最厲害的,就是能將困難的學問,由淺入深、化繁為簡,用實際操作讓學員們熟悉。看到新思惟舉辦《統合分析工作坊》,起初還很懷疑,難道真能將龐大的 meta-analysis,用新思惟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嗎?上完課以後才發現,我的擔憂都是多餘的!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482
2020 / 9 / 3

在 PGY 時期,讓自己具備寫 paper 的能力。

 

作者:台北榮總 黃煜博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829_0482

 

 

優質的課程,學長姐給予高評價。

 

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就聽說許多住院醫師學長姐與主治醫師們,有上過新思惟的課程,無論是簡報、研究或是個人品牌等課程,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因此這次決定在當 PGY 的時候提早做準備,希望從新思惟的課程中,學到對於未來職涯發展有助益的知識與技能。

 

Meta-analysis 是近年研究相當熱門的文體,對於初學者也是一種相對好上手與獨立作業的論文寫作方式,除此之外,因為在醫院中常規性寫 meta-analysis 的主治醫師相對較少,所以我希望參加這個課程,可以增加自己未來寫 paper 的多元性。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