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
獲得別人的認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重要需求。
一位醫學生透過老師介紹來問我:「當個臨床技術很好的醫師,做了許多研究登上 PubMed,但這些專業的醫學論文,到底有誰會讀?是不是乾脆自己成立一個 YouTube 頻道,還更有宣傳效果,訂閱數跟觀看數都更多,偶爾還能接業配。」
很榮幸同學信任,能提出這樣直接的問題。我也就自己的經驗跟看法作回覆。
答:(蔡依橙)
獲得別人的認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重要需求。
一位醫學生透過老師介紹來問我:「當個臨床技術很好的醫師,做了許多研究登上 PubMed,但這些專業的醫學論文,到底有誰會讀?是不是乾脆自己成立一個 YouTube 頻道,還更有宣傳效果,訂閱數跟觀看數都更多,偶爾還能接業配。」
很榮幸同學信任,能提出這樣直接的問題。我也就自己的經驗跟看法作回覆。
答:(蔡依橙)這是 Office Hour 時,同學問我的,內容稍做調整顧及隱私。
他自己試著找了一個題目,做了病歷調閱與統計,投稿後被 reject,問我接下來該怎麼辦?要不要照審閱者的意見修改後,再投同一本期刊?
「The authors conclusions are noteworthy, but low study numbers prevents the potential for generalizability of results, and while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is an elegant way of investigating potential risk factors, it does little to meaningfully influence our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ese lesions.」
我們先請 ChatGPT 翻譯成中文,大家比較好理解。
「教學內容詳細且實用。依照教材即可把各種圖表完成,上課內容也很完整,有邏輯系統性的教學。」
對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而言,meta-analysis 是研究起步的好領域,不需經過 IRB,也能利用臨床之餘的零碎時間工作,成為越來越多人出道時的選擇。課程能讓學術新手逐漸熟悉統合分析寫作,論文開始量產!
寫論文有什麼意義?《統合分析工作坊》從新手角度出發,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一年發表三篇,打造自己的學術產線!
如果你的研究是教育領域,或是屬於很難找到對照組的領域,但有盛行率的資料,也可以寫出統合分析論文喔!
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只要破除寫論文的心魔,避開常犯的錯誤,就能大大提升被 accept 的機會。
對網絡統合分析、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全新服務,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答:(蔡依橙)
上禮拜的 Office hour,有位 PGY 同學來詢問關於投稿的期刊選擇。從問答之間,我發現他的指導老師可能比較忙,沒時間跟他介紹目前的期刊世界狀況,所得到的訊息不完整。所以,趁這機會作個架構介紹。
首先是,都好不容易寫了整篇英文論文了,不管是臨床研究或者是統合分析,我會建議至少是以 PubMed 能找到的期刊為基礎。然後能有 impact factor(IF)最好。
在 PubMed 找得到的期刊,而且同學常遇到的,大概會分四大類。
答:(蔡依橙)
我還蠻常被問到這個問題的。包括學校的專任老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PGY、護理師、藥師、放射師、營養師,都曾經問過我一樣的問題。
因為我會在現場觀察同學的表情與神態,然後進一步的詢問背景跟想法,了解為什麼他會這麼問。我發現這問題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這麼像哲學問題。
當我詢問同學,為什麼會這麼想的時候,他們會說其實他們也知道應該要快點把論文生出來,才能夠畢業、才能夠升等、才能夠有比較好的履歷,但是他們提不起動機,沒辦法下定決心把寫論文這件事情放在優先順序的前面。
同時也覺得這似乎是他們人生中到目前為止,遇到比較困難的挑戰,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通過?
呼吸器相關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一直是加護病房裡的一大挑戰。這項研究主要在探討吸入式抗生素能不能有效預防 VAP 的發生。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蒐集了到 2024 年 1 月 21 日為止的相關臨床試驗,總共分析了 7 個隨機對照試驗,包含了 1465 位病人。其中 734 位使用吸入式抗生素,731 位則是對照組。
結果發現,使用吸入式抗生素的病人,VAP 的發生率明顯比較低,大約只有對照組的 69% 左右。
不過研究也發現,在其他幾個指標上,使用吸入式抗生素的效果就沒那麼明顯了。在死亡率、在加護病房和醫院的住院天數,還有使用呼吸器的時間長短,兩組之間都沒有顯著的差異。
總結來說,吸入式抗生素在預防 VAP 這一點上,確實展現了不錯的潛力。特別是對於那些情況比較危急的病人來說,可能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它對於降低死亡率或是縮短住院時間,目前還看不出明顯的效果。
恭喜吳營養師!
分組分析裡每個項目至少要有幾個樣本?統合分析真的不用 IRB 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