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article x 53
原創論文連續三個月維持在 50 篇以上,5月(59篇)、6月(55 篇)。平均每天至少都有一位學員發表!
作者:蔡依橙
ChatGPT 還是目前的文字之王,只是他的幻想真的比較嚴重,而且個性太順從,使命必達,很少會說你是錯的。我通常用來寫內文,在正確的知識框架下,生出我想寫的內容。
Perplexity 雖然基於網頁搜尋,但你如果仔細去檢查過他附的連結,會發現所引用的網頁跟他提出的論點不見得有關。也就是說,他雖然基於網頁,但依然會有 AI 幻想。
才剛安裝好軟體,許多同學就能在優質的引導與規劃,加上老師的協助下,完成一整套符合 SCI 期刊發表標準的圖表,實在令人開心。
不少同學也在課後回饋,或是匿名手寫分享中,表達了他們的感謝與收穫。我們能夠規劃出這樣的課程,讓有心想學的同學順利起步,真的是我們的莫大榮幸。
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可以再優化的小細節建議,以及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精彩作品。
問:校長好,我為了要升主治醫師,整理了一篇 original 投稿,但目前挑戰了約 8 分與 6 分的傳統知名期刊,都被退稿。退稿的理由,都是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雖然 p 值顯著,但 power 太低。請問我該照退稿建議,再收幾年的個案,讓研究的人數多兩倍,還是該繼續往低分期刊投就好?但登在低分期刊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答:(蔡依橙)
同學好,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升主治醫師」這個前提,所以我會建議,以現有的狀況,快點找願意收的期刊刊登就好。OA 也可以考慮。以下說明為什麼這麼建議的理由。
答:(蔡依橙)
獲得別人的認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重要需求。
一位醫學生透過老師介紹來問我:「當個臨床技術很好的醫師,做了許多研究登上 PubMed,但這些專業的醫學論文,到底有誰會讀?是不是乾脆自己成立一個 YouTube 頻道,還更有宣傳效果,訂閱數跟觀看數都更多,偶爾還能接業配。」
很榮幸同學信任,能提出這樣直接的問題。我也就自己的經驗跟看法作回覆。
答:(蔡依橙)這是 Office Hour 時,同學問我的,內容稍做調整顧及隱私。
他自己試著找了一個題目,做了病歷調閱與統計,投稿後被 reject,問我接下來該怎麼辦?要不要照審閱者的意見修改後,再投同一本期刊?
「The authors conclusions are noteworthy, but low study numbers prevents the potential for generalizability of results, and while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is an elegant way of investigating potential risk factors, it does little to meaningfully influence our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ese lesions.」
我們先請 ChatGPT 翻譯成中文,大家比較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