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OfficeHour_154
2025 / 9 / 16

面對 AI 工具百花齊放,ChatGPT 還值得花錢?

 

 

01_OfficeHour_154

 

 

問:校長上次提到,AI 工具可以克服「英文」不好的問題,大幅降低進入學術研究的門檻。我想問的是,AI 工具變化好快,校長是怎麼看的,因為我實在沒有時間認識所有的工具,也沒辦法全部都付費,不正確的部份怎麼辦?

 

答:(蔡依橙)

 

目前 AI 工具的確快速發展中,但趨勢已經逐漸出來了。

 

 

趨勢與市占:現階段的格局

 

願意付費的人,六成以上都是付到 ChatGPT。所以現在的 AI 工具,就是 ChatGPT,以及「其他」。

 

這個「其他」裡面,目前最強勢的是 Google 家族,因為 Google 提供的服務跟掌握的資料,還有長期使用者多,是最有可能與 ChatGPT 一戰的。

 

我因為都訂閱過,作為實際付錢的消費者,你真的會覺得 ChatGPT 一直在進步,努力擴展應用範圍,並優化使用者體驗。

 

以前 ChatGPT 畫圖慢,後來吉卜力風格燒起來,大家才發現原來已經畫得這麼好了。過去我還訂閱 Midjourney 來畫圖,後來就沒繼續。

 

閱讀更多 »

01_CTM_HsuCW_26
2025 / 8 / 29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園藝治療對憂鬱症患者症狀及功能表現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刊登!

 

 

01_CTM_HsuCW_26

 

 

文章介紹

 

許智維醫師團隊想了解園藝治療對於憂鬱症患者的治療效果如何。研究團隊從多個國際醫學資料庫中搜尋相關的臨床試驗,包括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 等,以及中文資料庫如 CEPS、CNKI 和萬方數據庫,最終納入了 13 項隨機對照試驗,總共涵蓋 960 位參與者。

 

研究結果顯示,園藝治療在多個層面都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在憂鬱症狀方面,效果值達到 1.050(95% 信賴區間:0.663-1.437),表示有相當不錯的改善程度;焦慮症狀的改善效果值為 0.702(95% 信賴區間:0.341-1.062);認知功能改善的效果值是 0.816(95% 信賴區間:0.302-1.331);社交功能提升的效果值為 0.806(95% 信賴區間:0.295-1.317);整體生活品質的改善效果值則是 0.947(95% 信賴區間:0.633-1.260)。不過在身體功能方面,只有一項研究報告有改善效果。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園藝治療對某些特定族群效果更好,包括住院病患、症狀較嚴重的患者、接受室內外結合型園藝治療超過八週的患者,以及在照護機構中進行治療的患者。這可能是因為這些患者有更多時間和機會持續參與治療活動。

 

不過研究團隊也指出,目前證據的確定性還不夠高,從非常低到低等程度都有,主要是因為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偏差風險、結果不一致,以及統計上的不精確性等問題。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園藝治療對憂鬱症患者有益效果的初步證據。園藝治療透過讓患者接觸大自然、動手種植照顧植物等活動,不僅能改善情緒症狀,還能提升認知功能、社交能力和整體生活品質。

 

但考量到目前研究方法上的限制和可能的偏差,未來還需要更多設計嚴謹的臨床試驗,包括預先註冊研究計畫、採用盲性評估者,以及進行長期追蹤,才能更確定園藝治療的真實效果。

 

 

恭喜許醫師!

 

可以用 AI 工具,幫我找文獻或是解讀圖表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course_2025
2025 / 8 / 27

課程講者

 

 

course_2025

 

 

講師介紹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許多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課程內容

 

 

 

 

 

 

 

時間表

 

 

Schedule_2025

 

 

最新活動

 

 

concept_2025
2025 / 8 / 27

課程設計概念:AI 時代,統合分析怎麼寫?

 

課程規劃:蔡依橙

 

 

concept_2025

 

 

我們為了打造課程,從零開始,寫了一篇統合分析,登上 SCI 期刊。

 

嚴格來說,是兩篇。因為第一篇完成後,還想設計對初學者更為簡潔的流程,加上也想測試看看我們的方法,是不是可以協助初學者,繼續找到之後的主題,確認量產可能。於是寫了兩篇。這個故事,在「指定論文」頁面有詳細介紹。

 

世界變化快,就在這兩年間,AI 的興起,讓初學者有更多的資源,能夠加速完成自己的論文。但是,也同時有很多研究者,用錯誤的方式使用 AI,導致文章被要求撤下,成為學術生涯上的遺憾。

 

就以大家最常用的 ChatGPT 為例,他能快速的生出答案,而且有求必應。用得好,是很棒的加速工具,但如果不懂得鑑別出他亂講的部份,就可能把亂七八糟的內容,壓上自己的名字,送到國際期刊去。

 

如果被審閱者發現並退稿,還算是幸運的。如果審閱過程沒注意到,文章就此刊出,白紙黑字的大量錯誤,跟自己的名字一起出現在 PubMed 上,那才是災難的開始!(學術規範,即使 retracted 撤回後,原文並不刪除,而是永久保存,並加上 Retracted 的浮水印。)

 

於是,我們決定親自測試各種 AI 工具,並告訴同學們,哪些地方可以有效的使用 AI 加速,而哪些你一定要學會自己確認。哪些部份 AI 的正確率沒有問題,而哪些事情千萬不要叫 AI 做。

 

當然,AI 也在持續進步中,所以,上課我們會提出實際可行的建議,讓大家回家就能開始起步。但幾個月或者幾年之後,世界變化快速,如果你發現了新的工具,或者懷疑某個功能是不是已經可以用 AI 處理,也歡迎繼續使用每週的 Office Hour 來跟我們詢問討論。

 

把「今天就想起步」的關鍵知識教給你,並在未來幾年內,持續的有個窗口可以讓你問,這就是我們提供的課程與服務內容。這樣的組合,也已經協助很多同學,完成自己的第一篇統合分析。

 

你也想寫出屬於自己的統合分析嗎?你也想學會,如何正確使用 AI 加速,並避開 AI 亂講的陷阱嗎?

 

歡迎來到我們的課程!

 

 

02_fip_cover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