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藥劑部 翁騰崧 藥師
相關文章:[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瑞貝塔治療流感,是否優於其他同類藥劑的統合分析,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剛學完論文寫作,再一次被推坑。
我一直印象很深刻,報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課程沒多久,新思惟立刻又開了《統合分析工作坊》,那時候覺得「校長你啊哩母湯喔」,我才剛報名完,你又開新的課程。算了,那時候覺得自己短期內應該不會北上上課……
殊不知因為上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後,回來發現要考量的現實因素很繁瑣,再看見統合分析不用寫 IRB?不用找實驗組、對照組?沒有資源也行?最多感覺就是花 CMA 的錢?
有了之前的上課經驗後,我相信新思惟要把這個困難的東西搞定,不會有問題,於是卡就刷下去了~(怎麼感覺跟遊戲課金一樣?XD)
課後寫出 meta-analysis 的關鍵?
有看過統合分析文章的人,一定會對裡面的專有名詞、森林圖、漏斗圖等等,感到害怕,更別說裡面那些密密麻麻的統計,我看了心都累。因為那時候自己充其量只知道統合分析是文獻等級最高的,所以才決定報名參加,課後也留下了心得。
先說結論好了,上完課後到底能不能寫出 meta-analysis?我的答案是上完課回家練五遍後,要用 CMA 程式畫出圖表等等是 OK 的,但是能不能寫出來,主要取決於有沒有題目,以及寫作過程是否卡關。因為做 meta-analysis 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並進行資訊整合,最後才能形成可解決臨床問題的文章。
在此特別分享一下過來人的慘痛經驗,一開始搜尋時,一定要仔細記錄每個步驟流程,收錄跟排除的原因也都要很明確,不然開始寫的時候會需要重頭來一次,浪費時間!畢竟最珍貴的成本是我們的時間啊!
職場日常哈拉,意外寫出好點子。
當初會有這篇題目,主要是平時跟同事在嘴砲,大家都知道瑞貝塔針劑藥品的作用,一定遠比口服克流感或吸入瑞樂沙的方式來得好,因為針劑生體可用率最高的關係,但是到底好多少沒人知道。聽過有人打一針就好了,也有人打了好幾天,既然都要打好幾天,用吃的克流感就好了啊,不然我們來去看 guideline 還是 PubMed 有沒有寫好了。
查詢的結果,好像只有一篇瑞貝塔跟克流感的統合分析比較,跟克流感算是有初步的答案,但我們臺灣曾經有過克流感缺藥,改用吸入性的瑞樂沙,而這部分沒有人比較過,此外,瑞貝塔在小孩子的探討也很少(題外話,相信在那段時間於醫院工作的藥師,對於瑞樂沙的衛教一定不會忘記,從早上不會衛教到下午講到不想講,只希望克流感趕快回來 QQ)。
因此我就跟同事嘴砲,如果沒有這種文章,自己寫一篇不就好了?寫了以後就查得到資料了 XD(所以適時跟同事嘴砲也可能意外寫出文章)
同期校友都發表了,我還在等什麼?
結果開始寫之後才發現……慘了,太久沒碰一堆 meta-analysis 的東西都忘光光了,而且東卡西卡,根本沒辦法進行,再加上校長那時候發了兩篇快訊有刺激到我,分別是同期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藥師順利產出文章,以及同期上過《統合分析工作坊》的醫師也順利寫出第一篇論文了。
那時候的我心想:自己到底在幹嘛,兩個不同工作坊的同期學員都發表了,我還在這邊龜?而且是連文章雛型都沒有的狀態,到底是要混多久?錢花下去一定要賺回來啊!每次心得都在喊要賺校長的獎金,是在喊爽的嗎?
於是我報了第二次《統合分析工作坊》,這次在上課前,我把所有碰到的問題、各種狀況都在課前寫出來,實作時也問了不少蠢問題。感謝新思惟團隊,在實作時破解了我在統合分析問題中的心魔,因為都曾經是新手,所以更知道在這條路上的瓶頸。
最後也感謝團隊各夥伴間的討論,文章才能順利完成,投稿刊登!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