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AGR,被認為與許多癌症的預後有關,不過頭頸癌的部分目前尚無定論,王醫師與其團隊,預計整理這部分的文獻,並做統合分析。
收入了 9 篇研究 3211 位頭頸癌患者後,整體統合發現,較低的 AGR 與無疾病存活率、無轉移存活率、整體存活率等多項指標有顯著相關。作者認為,未來或可嘗試執行大型研究做進一步確認。
對於文獻多但仍沒有人統合的領域,在閱讀文獻時順道做個統合分析,能讓後人閱讀更快得到結論,也可增加一篇自己的發表資歷。
恭喜王醫師!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AGR,被認為與許多癌症的預後有關,不過頭頸癌的部分目前尚無定論,王醫師與其團隊,預計整理這部分的文獻,並做統合分析。
收入了 9 篇研究 3211 位頭頸癌患者後,整體統合發現,較低的 AGR 與無疾病存活率、無轉移存活率、整體存活率等多項指標有顯著相關。作者認為,未來或可嘗試執行大型研究做進一步確認。
對於文獻多但仍沒有人統合的領域,在閱讀文獻時順道做個統合分析,能讓後人閱讀更快得到結論,也可增加一篇自己的發表資歷。
恭喜王醫師!
吳政彥營養師與其團隊,在閱讀了 IF 達 38.637 的 Journal of Infection 雜誌的新文章,關於 COVID-19 治療的研究時,發現作者在討論內提到了鋅,認為這樣平價好取得的藥物,或許也有可能有助於患者預後。
他們也感到很好奇,於是順手搜尋並統合了一下既有文獻,找到了四篇隨機對照研究,但統合之後,使用鋅治療的患者,其死亡率與對照組相比,並沒有統計上的差異。於是他們將這個結果,整理成致編者信,作為延續該文討論的一些補充。在標題上,也很聰明的設定成像是一篇完整統合分析的樣子。
這是個蠻聰明的策略,吳政彥營養師知道,只有四篇,而且結論又是 negative 的統合分析,認真整理成 full article,可能 IF 也沒辦法上太好的。
但如果用簡要的方式,並延續 38.637 高分期刊的內容作致編者信,一篇討論文,有完整的搜尋、統合、結論,實際統計又引經據典,刊登機會就很高。
如果沒有升等的壓力,用這種方法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高分期刊,是很不錯的。唯一稍微可惜的,就是在升等算分時,致編者信的分數加成很低,且通常不能列在升等著作中。
但相對來說,分類只是分類、文章長度也不是關鍵,重點還是我們實際為科學界貢獻了什麼。當年華生與克里克破解 DNA 構造的文章也很短,短到幾乎像是致編者信一樣,也並沒有用完整的四段式全文書寫。但該文還是改變了人類歷史。
能加入優質研究的討論,並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高分期刊,這本身就是很棒的事。
恭喜吳政彥營養師!
癌症的預後,目前多是以其分期、腫瘤大小、侵犯性來做分類。不過這需要複雜的影像與手術病理評估。因為癌症預後也和發炎、營養狀況有關,如果能用更為方便的指標,大致做個評估,臨床上也會很有參考價值。
欒醫師團隊,預計將近年較為流行的高敏感度格拉斯哥預後分數修正版 HS-mGPS,用於癌症預後的研究做個統合,看看目前的整體效果如何。收入 17 篇共 5828 位癌症受試者後,發現較高的 HS-mGPS 的確與較差的總存活率、無疾病存活率等相關,而且經過分組分析與敏感性測試,依然一致。作者總結認為,HS-mGPS 做為一個癌症患者的大致預後指標是不錯的,而且具有計算容易的優點。
看看最近流行的評估方式,若研究眾多且尚無統合,做個統合分析,就能在文獻回顧過程中順帶發表,是很不錯的模式。
恭喜欒醫師!
作者:奇美醫院 神經內科 李佳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佳維醫師團隊,關於利他能治療阿茲海默症冷漠症狀之統合分析,獲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這篇統合分析是在上完新思惟課程後所開始著手的第一篇文章。
儘管上完課後,自己像武俠小說的主角被打通任督二脈功力大增,但在尋找題目的過程中不時卡關而顯得心浮氣躁,不外乎是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都恰巧在近期內有統合分析的論文產生,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國學者,在面對對岸可以不斷量產論文的統合分析團隊,顯得自己很渺小且無助。
如果在那時,有人問我說:「去上新思惟的課,之後究竟能否順利發表文章?」我會回答:「關鍵在於能否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分工合作,搶先發表。」在載浮載沉的五個月後,有上過奇美專班的醫師開始呼朋引伴、組成團隊,才讓一切有了轉機。
此時的我尋找題目的心態已經是「沒魚蝦也好」,也剛好找到關於常使用在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的藥物 methylphenidate(利他能,俗稱聰明豆)是否也能治療阿茲海默症淡漠(apathy)的研究,去分析四篇 RCT 文章對於新手來講似乎不會太複雜,應該是個不錯的開始。
洗腎患者常合併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使用 beta-blocker 的族群不在少數。因為 beta-blocker 有很多種,對於洗腎時,藥物是否能通過透析膜,其特性也有所不同。
當不同透析程度的 beta-blocker 因洗腎而導致濃度差異後,長期來說,患者的存活率會不會受影響呢?究竟是可透析移除的 DBB,會因為身體中的濃度低,導致治療效果較差。還是不可透析移除的 NDBB,因為劑量相對高,導致可能低血壓。目前並無定論。陳醫師團隊預計根據這個主題,做統合分析。
收入了 4 篇觀察性研究共 75193 人後,分析發現,使用 DBB 跟使用 NDBB 的患者,其總死亡率、總心臟病變數、急性心肌梗塞數,都沒有統計差異,不過,使用 DBB 的患者,心臟衰竭的比例較少。是很有意思的分析。
作者認為,雖然統合方向如此,但目前的研究數目尚少,日後可考慮做更大型的臨床研究,繼續探究。
恭喜陳醫師!
作者:奇美醫院 內科部 林裕民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裕民醫師團隊,關於敗血性心肌病變與死亡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獲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刊登!
經過了一年多的奮戰,最後終於收到了期刊的回覆,內心百感交集。
會覺得辛苦嗎?是的,因為一開始選了比較冷門的題目,不管是在文章收錄或是資料整理都費了不少功夫,而起初統合的結果又沒有顯著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