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Meta-analysis_20210911_1195_peerj_chenjy_03_share
2022 / 12 / 14

在寫研究計畫的同時,順手也完成一篇統合分析。

 

作者:奇美醫學中心 腎臟科 陳鋭溢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者低血鎂與死亡率之統合分析,獲 PeerJ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1195_peerj_chenjy_03_share

 

 

從寫研究計畫時,就開始統合分析的準備。

 

升上主治醫師的第一年,開始思考研究要怎麼進行,因為血液透析室固定一個月會抽一次血,加上門診透析病人固定一個禮拜來進行血液透析三次,因此資料十分完整,而血鎂並不是常規的抽血項目之一,血鎂對於透析病人預後的影響也不是那麼清楚,於是便著手準備這項臨床研究。

 

在撰寫研究計畫的同時,閱讀了許多相關文獻,突然靈機一動,何不順便整理個統合分析?不僅能對這項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只要多花一些時間,就會有兩篇文章的產出,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

 

閱讀更多 »

01_IJERPH_TsaiYT_02
2022 / 12 / 2

[快訊] 蔡宜蓁督導團隊,關於 COVID-19 後產生急性呼吸窘迫症,以及相關風險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01_IJERPH_TsaiYT_02

 

 

文章介紹

 

全球都受到 COVID-19 的嚴重影響,並造成大量死亡。而其重症表現,就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如果沒能及時治療並控制病程,死亡率甚高。蔡督導團隊想知道,以全世界的視野來看,究竟多少比例的人會進入 ARDS,而會演變成 ARDS 的人,他們有哪些風險因子,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了 12 篇研究共 148080 人後,發現得到 COVID-19 後,約 1/4 的人會演變成 ARDS,進一步分析發現,41-64 歲,以及歐洲區,是高風險因子。文中並有其他細項臨床因子之分析。

 

能用全球角度做個總結,對於我們了解 COVID-19 對全人類的影響,很有幫助。

 

 

恭喜蔡督導!

 

閱讀更多 »

01_AJS_ChangPC_04_ChangTW_04
2022 / 12 / 1

[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誘發式肺量計可增進肺切除術後照顧之統合分析,獲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01_AJS_ChangPC_04_ChangTW_04

 

 

文章介紹

 

肺切除後,可能因為解剖的改變、肺塌陷、清除效率不好等原因,而產生術後肺部併發症。臨床上常使用誘發式肺量計,鼓勵患者多練習,並持續記錄自己的進步,以增進肺部恢復、減少併發症。不過究竟實證上有沒有用,這是張醫師團隊有興趣想知道的。

 

收入了 5 篇隨機對照研究,以及 3 篇回溯性研究,共 10322 位患者後,分析發現,使用誘發式肺量計者,比起沒有使用者,住院天數顯著縮短 1.8 天,術後肺部併發症減少 32%、術後肺炎減少 17.9%。其中,術前預測 FEV1 < 80% 者,效果更顯著。

 

許多臨床上想當然耳的例行照護,有時並不見得有那麼強大的實證支持,在搜尋的時候,如果發現有統合的機會,順道寫成一篇發表,也是在自己的專業生涯上很好的註腳!

 

 

恭喜兩位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212_0629
2022 / 11 / 28

年初上的統合分析課程,年底已收穫兩篇論文。

 

作者: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林庭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肌少症對肺癌治療預後之傘狀回顧,獲 Discover On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20212_0629 拷貝

 

 

原以為第二次寫 review 會更輕鬆,結果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當然,如 methods 那些基本流程不再陌生,也更抓得到讀文章重點與學術語言。然而文章主題是非常不熟的領域,光是了解基本背景知識就花不少時間,還有因為沾得到邊的相關研究太多太雜不小心 discussion 越扯越遠,去蕪存菁、洗鍊文字的能力還有不少進步空間。

 

而投稿流程先前都是老師幫忙,開始自己處理後才知道,調整也是要花心思,各種小細節都有可能出錯。還有,現在期刊喜歡圖示化來傳遞結論,能更清楚抓眼球,自己嘗試老半天不得要領,多虧蔡校長二話不說答應幫忙,才妥善完成。

 

(婷編按:林醫師在課後的五個月,就成功發表了第一篇統合相關論文,相關過程也寫成心得分享,值得一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911_0696
2022 / 11 / 28

在醫院包班的課後一年,成功發表兩篇統合分析論文。

 

作者:奇美醫院 神經內科 李佳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佳維醫師團隊,關於血管內取栓該用全身麻醉或鎮靜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Neur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696

 

 

距離新思惟開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奇美專班已經過了一年多,真的很難想像我這個研究新手,可以在這一年來順利發表兩篇統合分析文章。

 

 

醫院提供包班,不只上了一堂好課,也是結識同伴的好機會。

 

除了很感激這樣的課程能啟蒙我,讓我有信心開始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之外,意義更重大的是能有這個契機,在課程結束後跟許多志同道合的醫師,組成奇美統合分析團隊一起切磋討論,一起努力產出文章,把新思惟報名費賺回來(無誤)。

 

閱讀更多 »

01_JCM_ChenYY_08
2022 / 11 / 15

[快訊] 程羽嬿醫師團隊,關於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後的乾眼症狀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ChenYY_08

 

 

文章介紹

 

傳統上,白內障手術是由醫師的雙手完成,手術本身也常造成後續的乾眼後遺症。後來飛秒雷射進入市場後,由於提供了更精確的手術範圍,能量也較小,有可能造成較少的後遺症。雖然有幾篇研究刊登,但尚無統合分析,於是陳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做統整。

 

收入六篇研究共 611 個眼睛,總結來說,飛秒白內障手術跟手工白內障手術的乾眼症狀是差不多的,尤其在三個月後。不過在三個月內,飛秒的症狀似乎都稍微嚴重些,只是多數未達統計顯著。

 

 

恭喜程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