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diagnostics_ChengCF_03
2021 / 10 / 5

[快訊] 鄭喬峯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Anti-DFS70 鑑別自體免疫風濕病之統合分析,獲 Diagnostics 刊登!

 

 

01_diagnostics_ChengCF_03

 

 

文章介紹

 

檢測抗核抗體 ANA,對於找出全身性自體免疫風濕病 SARD,是很重要的工具,不過 ANA 檢測常見 false positive,尤其一部分的正常人身體中就有,往往 ANA+ 後,花了很大的力氣檢查,但最終卻是虛驚一場,造成資源浪費與不必要的焦慮。

 

後來有人認為,anti-DFS 抗體或許可以用做區分,因為這個往往在正常人有,也是造成 ANA false positive 的原因。於是鄭醫師預計用統合分析,去看看,使用 anti-DFS 究竟能不能有效地排除健康者,真正留下需要進一步檢測的患者。

 

收入 8 個研究共 4168 位受試者統合之後發現,anti-DFS 的敏感性只有 0.19,專一性則有 0.93,整體 AUC 為 0.69。

 

對於新出現的工具,去總結目前的看法,並提供數值是很重要的。許多新的檢測,一開始原理上往往很不錯,但實際使用就不太理想。也有那種實際使用覺得很理想,但卻不太清楚原理的。雖然這類困境都是醫學上的難題,不過正因為是難題,才有研究跟精緻化的空間。如本文針對 anti-DFS 的診斷效益做總結,就是不錯的研究方向。

 

 

恭喜鄭醫師!

 

閱讀更多 »

01_GO_TsaiSW_07
2021 / 9 / 28

[快訊] 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與腎移植患者接受全關節置換術之預後統合分析,獲 EFORT Open Reviews 刊登!

 

 

01_GO_TsaiSW_07

 

 

文章介紹

 

末期腎病變的患者,接受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置換手術後,手術部位併發症較高,人工關節感染機會也較多,不過,末期腎病變患者一般會接受洗腎治療,但也有部分人最終會接受腎臟移植,蔡醫師團隊對於這兩種人的手術預後究竟有沒有差異,很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了 22 篇文獻共 9384 位患者後,共有 8921 位洗腎、463 位腎臟移植者,手術後整體死亡率,在腎移植患者中略高於洗腎患者(15.8% vs 13.8%),整體手術部位併發症也是(3.6% vs 3.3%)。關於人工關節感染,洗腎患者則略高於腎移植患者(4.0% vs 3.7%)。

 

使用多變項迴歸分析,確認各種因素的影響後,會發現其實使用洗腎或腎移植,並不是顯著的預後決定因子。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腎臟不好,會造成關節手術的風險,那如果之後把腎移植進去呢?風險會降低嗎?至少以本篇研究來看並沒有,雖然也可能是因為腎移植患者通常經歷過一陣子的洗腎,且移植後的照護也同時合併許多藥物,但無論如何,接受腎臟移植,並不會讓預後神奇的逆轉。

 

很多時候研究主題,就是這些很吸引人的問題,與強烈的好奇心開始的,這是個很不錯的例子。

 

  • PubMed
  • Article on EFORT Open Reviews

 

恭喜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OO_TsaiTY_04
2021 / 9 / 23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鼻咽癌患者影像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Oral Oncology 刊登!

 

 

01_OO_TsaiTY_04

 

 

文章介紹

 

鼻咽癌的患者,如果在影像上看到疾病侵犯到淋巴結以外的範圍(rENE),是否意味著較差的預後呢?雖然概念上有可能,但目前尚無統合分析做定論,蔡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回答。

 

研究收入 9 篇共 7532 位受試者,其中 7 篇研究是未分級的 rENE,而 3 篇是很清楚且毫不模糊的明確晚期 rENE。分析結果發現,未分級的 rENE 與較差的總死亡率,以及無轉移死亡率有關。明確晚期 rENE 也是一樣,而且風險比更高。作者總結認為,鼻咽癌患者,如果在影像上看到疾病侵犯淋巴結以外的區域,意味著預後的確不好。

 

在搜尋論文時,發現有趣的問題,有研究但尚無統合分析,加以整理統合,就是一篇很好的臨床統合分析論文。

 

 

恭喜蔡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90
2021 / 9 / 22

即使是已有前人發表過的題目,仔細找還是能有機會找到賣點。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光照治療對癌因性疲憊之統合分析,獲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90

 

 

久別重逢,與光照療法的再相會。

 

光照療法這個題目,在我剛出道沒多久時就曾有過一面之緣,雖然中間有一段時間不再接觸光照療法這類的研究,但偶爾還是會在各種題材的研究中,注意到光照療法的身影,讓我時時刻刻仍不忘這個另類治療的存在。隨著近一兩年開始注意到褪黑激素對於重大精神疾病的治療效果後,褪黑激素另一種層面的應用-光照療法,又再次吸引我的注意力。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67
2021 / 9 / 22

三原則,讓你順利 update 前人發表過的題目。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光照治療對癌因性疲憊之統合分析,獲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67

 

 

分一組不夠,你有沒有分第二組呢?

 

誠如我在另外一篇心得中提到,光照療法對於「癌症引起的疲倦」這個問題過去已經有人做過網路統合分析,乍看之下好像已經沒有戲可唱,但是其實不然,仔細推敲前人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前人「統計未達顯著」的原因有許多種可能,當然,有些原因是顯而易見,但是一旦被我們說出來時,卻又很傷前人的面子,而有些原因是需要一些技巧,才有機會注意到,而這些原因,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實驗設計的侷限。

 

是的,前人並沒有針對光照療法進行分組分析(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前人是「把所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全部放在一起統計」,所以根本沒有空間或餘裕可以做這種個別治療的分組分析),而事實上,透過一些分組分析可以讓平淡無奇的主菜,獲得更多的調味,以我們這篇為例,我們根據「病人是否 baseline 有合併精神疾病」進行分組分析,就可以清楚確認光照療法對於「癌症引起的疲倦」的治療效果是否其實是來自於「改善病人的憂鬱症」,進而得到更進一步的資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822_0557
2021 / 9 / 22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特殊應用:用實證醫學的方式推廣之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非侵入性腦刺激協助肥胖患者減重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822_0557

 

 

一個好的治療技術,不只是改善病情,更能促進生活品質。

 

自從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問世之後,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嘗試去深刻了解這個治療技術對於大腦的影響、改善、或療效。目前臨床上比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憂鬱症」、「中風後的復健」等,然而這些疾病的治療方式,早已被各種文獻討論到翻過來又翻過去了。

 

不過,當我們仔細了解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效果與臨床反應之後,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非侵入性腦刺激術不只是我們所熟悉的「治療疾病」而已,更能幫助我們「改善日常生活」!一切端看我們如何掌握與操作它而已。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