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2018/01/14 (日) 第六梯次

01_DLD_YehJH_08
2024 / 7 / 3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中樞神經抑制劑治療功能性食道疾病之統合分析,獲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刊登!

 

 

01_DLD_YehJH_08

 

 

文章介紹

 

神經抑制劑經常用於治療各種功能性胃腸疾病,但對於治療功能性食道疾病(FED)的效果,目前的研究數據仍然不足。

 

葉人豪醫師團隊透過系統性回顧,最後納入 11 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中樞神經抑制劑對這些疾病的療效。

 

研究發現,神經抑制劑對功能性胸痛和咽喉異物感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可以減輕 52-75% 的症狀。不過對於功能性心灼熱和胃食道逆流的效果則不一致,有些研究顯示有效,有些則沒有。至於功能性吞嚥困難,目前證據還不足以支持使用神經抑制劑。

 

另外在研究中也發現,神經抑制劑的副作用相對較輕微,大多數患者都可以耐受,但這類藥物對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沒有顯著改善。

 

根據研究,葉人豪醫師團隊認為,對於功能性胸痛和咽喉異物感的患者來說,神經抑制劑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確認,這類藥物在其他功能性食道疾病中的療效。

 

 

恭喜葉醫師!

 

除了 primary outcome,其他 outcome 可以另外單獨發一篇統合分析論文嗎?

 

舉例來說,「就是說像我們現在投棒球,假設一個很強力的投手他一個人就獨撐全場,那個就讓他獨撐全場就好,你就不用浪費其他人、可是像有些是每個人就只能投兩局,兩局投完之後大概就沒力的那種,這時候你就要把它合起來。」

 

該有什麼安排策略,來看看講師怎麼說?

 

 

 

閱讀更多 »

01_cancers_YehJH_07
2023 / 7 / 5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 40 至 49 歲民眾使用糞便免疫化學檢驗,篩檢大腸癌和結直腸腫瘤成效之統合分析,獲 Cancers 刊登!

 

 

01_cancers_YehJH_07

 

 

文章介紹

 

近年來,在 50 歲以下的人群中,觀察到罹患大腸直腸癌(CRC)的盛行率越來越高,有年輕化的趨勢。二十年內,西方和亞洲國家的發病率增加了近一倍,特別是在 40 歲以下的民眾,早發性大腸直腸癌(EOCRC)已成為一個公共衛生議題。

 

目前的專業指南建議將大腸直腸癌篩檢的開始年齡從 50 歲降低到 45 歲,但這些建議大多使用結腸鏡檢查,必須花高昂費用和人力。除此之外,糞便免疫化學檢驗(FIT)也是被廣泛接受的 CRC 篩檢方法,其費用和侵入性都比結腸鏡檢查低,而且在 50 歲以上的人群中進行 FIT 的成效與結腸鏡檢查相似。

 

年輕族群的 CRC 發病率低於 50 歲以上的人群,理論上 FIT 是一種有前景的 EOCRC 篩檢替代工具,不過它用來檢測年輕族群的效用仍尚未定論,因此葉人豪醫師團隊就針對現有研究進行系統性回顧,調查 FIT 在 40 至 49 歲的人,檢測 CRC 和結直腸腫瘤(ACRN)的效能。

 

葉人豪醫師團隊搜尋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圖書館等數據庫,一共納入 10 個研究、664159 次 FIT 檢驗進行統合分析,比較年輕組(40-49 歲)和平均風險組(≥ 50 歲)之間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FIT 陽性結果的年輕組患有 ACRN 或 CRC 的風險較高,這也意味著 FIT 可以作為早期篩檢工具,協助醫療人員將結直腸病變的高風險族群找出來,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恭喜葉醫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HuangHK_PLOS_ONE_Publons_share
2021 / 6 / 29

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家醫科 黃暉凱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黃暉凱醫師受邀擔任 PLOS ONE 之 academic editor!

 

 

00_innovarad_huanghk_PLOS_ONE_share_Meta-analysis_20180114_0160

 

 

跟大家分享我從菜鳥 author,到擔任各期刊 reviewer,再到受邀擔任 PLOS ONE academic editor 的心得。雖然是要分享心得,但說實在的我也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也不能排除期刊尋找 editor 的 criteria 是不是有 bug……不過既然被邀請了,就先厚臉皮擔下來,之後再努力變強,努力配得上這個新角色!

 

人生大部分也是這樣(被逼迫),intern / PGY 第一天就直接被丟去值班,然後再邊學習如何值班(?);機會來了就先上車,上車以後再邊學開車(?);小孩先生出來,生出來以後再邊學當爸爸。(被揍 XD)

 

閱讀更多 »

00_innovarad_huanghk_PLOS_ONE_Meta-analysis_20180114_0160
2021 / 6 / 24

[快訊] 黃暉凱醫師受邀擔任 PLOS ONE 之 academic editor!

 

 

01_HuangHK_PLOS_ONE_share

 

 

期刊介紹

 

PLOS ONE 是創刊於 2006 年的知名 open access 期刊,對傳統學術期刊營運模式所產生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譬如蔡校長部落格文章:「2016 年 impact factor 公布,那些大家關心的期刊,現在怎麼了?

 

PLOS ONE 特性為網路原生、跨領域且全開放,對論文的 ethics 相當重視、對刊登品質亦有堅持。2019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740,在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領域為 Q2(27/71) 期刊。整體來說,是名氣好、網頁介面佳、科學社群經營積極的知名 OA 品牌。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1234
2020 / 7 / 2

用好題材,通過論文快審,登上高分期刊。

 

作者:義大大昌醫院 胃腸肝膽科 葉人豪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葉人豪醫師參與團隊,關於初期大腸癌使用內視鏡切除與手術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刊登!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1234

 

 

兩個月前的一晚,剛下診準備喘口氣,手機鈴聲忽然響起學長的來電:「我們的論文被接受了!」

 

就這樣,在又驚又喜中,收穫了人生頭一張「論文快審+預先接受」的體驗券。

 

閱讀更多 »

03_Meta-analysis_20181124_0440
2020 / 2 / 26

我的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成功登上 PubMed!

 

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藥劑部 翁騰崧 藥師

相關文章:[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瑞貝塔治療流感,是否優於其他同類藥劑的統合分析,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03_Meta-analysis_20181124_0440

 

 

剛學完論文寫作,再一次被推坑。

 

我一直印象很深刻,報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課程沒多久,新思惟立刻又開了《統合分析工作坊》,那時候覺得「校長你啊哩母湯喔」,我才剛報名完,你又開新的課程。算了,那時候覺得自己短期內應該不會北上上課……

 

殊不知因為上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後,回來發現要考量的現實因素很繁瑣,再看見統合分析不用寫 IRB?不用找實驗組、對照組?沒有資源也行?最多感覺就是花 CMA 的錢?

 

有了之前的上課經驗後,我相信新思惟要把這個困難的東西搞定,不會有問題,於是卡就刷下去了~(怎麼感覺跟遊戲課金一樣?XD)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