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奇美醫院 內科部 林裕民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裕民醫師團隊,關於敗血性心肌病變與死亡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獲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刊登!
經過了一年多的奮戰,最後終於收到了期刊的回覆,內心百感交集。
會覺得辛苦嗎?是的,因為一開始選了比較冷門的題目,不管是在文章收錄或是資料整理都費了不少功夫,而起初統合的結果又沒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作者:奇美醫院 內科部 林裕民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裕民醫師團隊,關於敗血性心肌病變與死亡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獲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刊登!
經過了一年多的奮戰,最後終於收到了期刊的回覆,內心百感交集。
會覺得辛苦嗎?是的,因為一開始選了比較冷門的題目,不管是在文章收錄或是資料整理都費了不少功夫,而起初統合的結果又沒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作者:奇美醫學中心 腎臟科 陳鋭溢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急性腎臟病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eClinicalMedicine 刊登!
最近大家遇到我,都常跟我說:「統合分析刊登在 17 分的期刊,好厲害!」我都會說:「運氣……運氣啦!」
事實上,真的是運氣嗎?我自己心中還是清楚知道,這不只是運氣這麼簡單而已。
作者:奇美醫學中心 腎臟科 陳鋭溢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者低血鎂與死亡率之統合分析,獲 PeerJ 刊登!
升上主治醫師的第一年,開始思考研究要怎麼進行,因為血液透析室固定一個月會抽一次血,加上門診透析病人固定一個禮拜來進行血液透析三次,因此資料十分完整,而血鎂並不是常規的抽血項目之一,血鎂對於透析病人預後的影響也不是那麼清楚,於是便著手準備這項臨床研究。
在撰寫研究計畫的同時,閱讀了許多相關文獻,突然靈機一動,何不順便整理個統合分析?不僅能對這項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只要多花一些時間,就會有兩篇文章的產出,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
作者:奇美醫院 神經內科 李佳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佳維醫師團隊,關於血管內取栓該用全身麻醉或鎮靜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Neurology 刊登!
距離新思惟開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奇美專班已經過了一年多,真的很難想像我這個研究新手,可以在這一年來順利發表兩篇統合分析文章。
除了很感激這樣的課程能啟蒙我,讓我有信心開始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之外,意義更重大的是能有這個契機,在課程結束後跟許多志同道合的醫師,組成奇美統合分析團隊一起切磋討論,一起努力產出文章,把新思惟報名費賺回來(無誤)。
作者:奇美醫院 麻醉科 鄧宜家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鄧宜家醫師團隊,關於全身麻醉合併硬脊膜外止痛是否可減少認知障礙之統合分析,獲 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Medicine 刊登!
從醫學生時期到住院醫師階段,閱讀醫學文獻已經成為我們獲取新知的日常,但即使念過無數篇的研究論文,我仍然很難僅從閱讀中就學會,如何從無到有自己完成一篇論文。尤其身為住院醫師,除了要磨練臨床技能,還要熟悉專科的知識,常常一眨眼時間就過去了,幾乎很難空出完整的時間,來學習論文的寫作。
而對於不同的文章類型,也不是那麼的熟悉,尤其對統合分析這個類型,印象只停留在證據等級很高,但統計圖表複雜難懂,至於文章架構和如何自己撰寫,更毫無概念。剛好醫院邀請新思惟來舉辦《統合分析工作坊》,便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了。
作者:奇美醫學中心 腎臟內科 陳鋭溢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急性腎臟損傷,究竟要早洗腎還是晚洗腎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Kidney Journal 刊登!
這篇論文讓我了解,寫論文完全不是慢慢來的事,在準備這篇論文的過程,一方面害怕別人搶得先機,另一方面又怕有源源不絕需要納入的論文,準備過程無不戰戰兢兢,希望快點完成,我們也因此採用了在 Dropbox 上共同編輯的模式,減少信件來回時間的消耗。
針對重症病患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 AKI)應該早點透析好,還是晚點透析好?仔細查詢會發現已經不少人做過統合分析,但是這類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仍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