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_FB_innovarad_CHYang_meta-analysis_20241221_907
2024 / 12 / 27

從一無所知,到獲得了進入 meta-analysis 的門票。

 

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楊麒翰 醫師

 

 

00_FB_innovarad_CHYang_meta-analysis_20241221_907

 

 

身為正在接受訓練的外科住院醫師,彷彿住在精神時光屋裡,每天就這樣在開刀、值班中一天天日子便過去了,驀然回首已是 2024 年年底。其實過去曾聽聞學長姐推薦新思惟的論文課程,但心中都覺得太忙太累而沒有多想,趁著這次在中部開課,終於下定決心報名參加,挑了一天沒有值班的週末來台中學習。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舉辦的工作坊,心中只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聽完之後只能說這個工作坊真的超讚,課程的價值遠超過價格,每個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帶我們從讀論文的角度無痛變成寫論文視角

 

自從報名完拿到課程指定論文後,我便利用下班後的時間仔細研究,無奈過去對於統合分析的知識一知半解,只知道看研究的結論,中間的研究方法、論文收錄等等細節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細讀指定論文的第二段時便充滿許多問號,也自己上網搜尋答案,但往往只是得到更多更複雜不了解的統計學名詞。

 

課程當天,兩位老師用短短時間深入淺出的分析,讓我能夠把指定論文先前讀不懂得地方好好了解一遍,就像是從老師們在撰寫這篇論文的視角出發,從題目的選擇及文獻如何篩選,如何從每篇選入的文獻中萃取出資料,萃取出的資料如果不一致時,要做什麼轉換,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從以前只是個統合分析讀者的角度,逐漸轉化為寫作者的角度,短短一天就能有如此的進步,只能說新思惟的老師們實在是功力深厚。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YJChen_meta-analysis_20241221_961
2024 / 12 / 27

新思惟把統合分析變簡單,資深護理師也能上手!

 

作者:臺中榮總 護理部 陳嬿如 副護理長
 
 
00_FB_innovarad_YJChen_meta-analysis_20241221_961

 

 

身為一名年資 17 年的資深護理師,並擔任副護理長職務,我一直抱持著對專業的熱情,努力提升臨床護理的品質。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的這一天,是個既挑戰又充滿收穫的經歷。

 

「這些新知識對我的職涯真的有幫助嗎?」課前我還帶著一絲懷疑,而到了上課當天,每個概念都像是開啟了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我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是真正的臨床研究,什麼是實證護理?對我來說,這不再只是一連串的教科書知識,而是實際應用的力量。

 

 

實證護理的新啟發,讓專業更有力量。

 

統合分析,聽起來是一項艱澀的研究方法,但兩位老師的上課功力很強,能把複雜的知識用簡單的比喻說清楚。我了解到統合分析就是用科學的方式把諸多研究結果整合起來,找出最可靠的結論。

 

在凱閔醫師的課程中提到,要從現有的文獻去尋找適合寫作的主題,連找題目過程的技巧跟想法都直接分享,協助初學者的我們迅速進入狀況,也學會如何找到適合主題並連續發表的技巧,真的很厲害!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YFHsu_meta-analysis_20241221_881
2024 / 12 / 27

給自己的年度禮物,一堂充滿價值與帶來機會的課程!

 

作者:國軍高雄總醫院 精神科 許雅芬 醫師

 

 

00_FB_innovarad_YFHsu_meta-analysis_20241221_881

 

 

在區域教學醫院工作,無論是評鑑規定或院內要求,長期以來都有發表文章的壓力,然而之前申請研究案受挫的經驗,因此想轉換方式看看是否有機會。一直都在關注著新思惟課程,無論是上過課程同學的分享,或是網站上的正面評價,好奇新思惟課程的實際內容,卻又礙於學費考量而遲遲不敢報名。

 

上個月抱持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及自我挑戰的決心,臨時挪開值班而選擇報名,報名過程也是迂迴曲折,原本想要報名網絡統合分析課程,但擔心沒有任何統合基礎,正當猶豫不決時,才發現 12 月初台中場的網絡統合課程已額滿。

 

因緣際會下選擇了月底的統合分析課程,從研究所畢業後忙於臨床及育兒,少有機會再實際操作統計軟體,加上原本研究所統計課程底子不好,雖然報名成功,但心裡超級不踏實,擔心之前操作統計軟體的挫敗經驗又重現……

 

 

完善的課前協助、精實的課程內容

 

總算到了正式上課的日子,一大早趕高鐵北上,在高鐵上還在複習指定論文,或許是緊張,搭車過程感覺暈沉。場地安排在台中集思會議中心,對於南部人加上方向感不佳的我而言,真是最貼心的選擇,下高鐵完全不需轉車就可步行到教室,省去了通勤時間及迷路的可能性。進教室後,有工作人員貼心指引,協助我課前的準備一應俱全,可以安心上課。

 

閱讀更多 »

20250106_meta_FB-1
2024 / 12 / 27

我們不是統計學家,只要學會使用軟體、跑出圖表!

 

 

作者:成大醫院 洪煒斌 醫師

 

 

00_FB_innovarad_WPHong_meta-analysis_20241221_299

 

 

統合分析是證據等級較高的研究方法,讓不熟悉的人心生懼怕,幸好有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這堂課設計得非常貼心,從找合適主題、搜尋與整理文獻、避免初學者常見錯誤、審閱意見的回覆、文獻的評讀與示範,最後是給初學者的合作建議。

 

每堂課程顧及學員的專心與吸收程度,由資深專業的講師們輪番上陣,講解最精闢的內容,搭配中場提問,提供最實際的建議,字字珠璣、毫無冷場。除了對於統合分析收穫豐盛,也讓我重新對於研究與寫作有諸多思考。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HYHuang_meta-analysis_20241221_286
2024 / 12 / 27

新思惟為了證明可行性寫出論文,將投稿過程拆解成發表攻略!

 

作者:中國附醫 心臟科 黃信鎰 醫師

 

 

00_FB_innovarad_HYHuang_meta-analysis_20241221_286

 

 

這次參加蔡依橙老師與張凱閔老師主講的課程,主題環繞在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應用與實務操作,上完課後的心得是,除了課程本身,課程的編排與講解題目的分類都非常用心,以及課堂中的實際演練。

 

老師們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剖析了統合分析的基本概念與邏輯結構,並強調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價值。例如,如何透過統合分析來檢視某一治療方法的效果、比較不同療法的差異性,或探索潛在的異質性來源等,這些內容讓我對統合分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論是在閱讀統合分析的文章,或是統合分析的題目發想也能更不陌生。

 

 

用範例論文來示範,將可行性一一展示。

 

關於尋找主題的策略,在研究的起步階段,選擇合適的題目往往是關鍵的一步。張凱閔老師分享了數個篩選題目的技巧,尤其強調題目需具備研究價值與可行性,如何有效率的決定,透過老師們的舉例便能理解。找到合適的主題及用一篇既存論文去做反向工程,發展出自己的新題目,對新手而言都是非常實用的技巧。

 

我想沒有經驗的時候,像無頭蒼蠅不知從何下手,沒有張醫師這樣一步一步分析,且示範的論文是跨到不同領域的,更貼近統合分析初學者的設定來模擬大家如何了解新題目,讓課程的應用充滿可行性。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241221_810
2024 / 12 / 25

2024 / 12 / 21(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41221_810

 

 

作統合分析就像爬樓梯,第一階是最高、最難爬的,只要爬上去,後續就能順利!

 

研究的道路上,最難的往往是開始的第一步。許多初學者對統合分析感到陌生或遙不可及,但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課程從找題目、文獻搜尋到撰寫與投稿,每一步都以系統化且實戰導向的方式進行教學,幫助初學者跨越起步的最大門檻。

 

Meta-analysis 的魅力就在於它簡單而強大:不需要 IRB、不用收案,僅需一台連網電腦就能完成。學員們經常回饋,課程後能快速掌握,從搜尋文獻到製作統計圖表的一整套流程,輕鬆跨過學術寫作的第一階,讓後續的研究過程更順利。

 

雖然不是醫界相關,但就統合分析的方法,從文獻搜尋到製作表格、製圖美化,有了進步的方向及技巧。

 

統合分析可以應用的範圍非常廣。事實上,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包括社會科學、教育、人文等背景的研究者,例如今天上課的學員,也有心理諮商所 碩士生、運動科學研究所 博士生等,他們在課程中學習的不僅是如何搜尋文獻和製作統合投稿圖表,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系統化的研究方法,將 Meta-analysis 的技術靈活應用到自己的領域。

 

課後也常有朋友跟我們說,統合分析工作坊最大的特色是,讓「技術門檻」變得不再那麼可怕。像是利用 CMA 軟體製作 forest plot 和 funnel plot,這些看似高深的圖表,經過講師與助教們的引導後,竟然能在短短的中午實作時間內完成,對未來的研究之路充滿信心。

 

教學流程(包括從未使用過軟體的學員)設計非常流暢有效率,也提高學員的信心。最驚艷的是,有研究的問題,也可以在課程中提出,得到個人化的回答。

 

這幾年,課後成功發表的醫學生中醫師藥師護理師放射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越來越多了!除了課程本身的用心規劃,新思惟更打造了論述基礎,課後仍能透過線上 Office Hour 獲得支援,解決投稿與 reviewer 周旋等實際疑難。在長遠的學術路上,協助各位培養出可複製的成功發表模式,讓研究之路行之更快、更久,讓統合不再是難事。

 

 

對網絡統合分析、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全新服務,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