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
我們在討論是否有教職,都是看你有沒有教育部長名字的那張證書,也就是所謂的部定教職。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0 分,最高達 4.86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61 分,最高達 4.82 分,整體與平均分數再創新高,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
但現在,我們已經度過了摸索期,整合過往經驗,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作者:臺灣大學 學士後護理系 陳真美 助理教授
由於本身已對於研究主題規劃上有諸多想法,所以這次參加課程,主要是希望學習更有效率的後設分析技巧,發揮在臨床的研究工作上。
在此次課程分享中,對於如何有效精粹研究點子,得到非常深的啟發性,確實倘若能在一開始確定研究目標的時候,就能更加精確並謹慎地定義相關條件或排除的標準,將會使得研究主題顯而易見。
而這次在課程中,透過大家提問的問題分享與學習中,學到文獻搜索的眉眉角角,大大增長文獻評估的能耐,相信對自我在未來研究過程,必能事半功倍。非常開心這次幫自己報名了這個工作坊,在整天的研習當中,大概摘要記述以下三件重要的心得。
作者:屏東科技大學 食品安全管理研究所 林鼎彥 助理教授
第一次聽到 meta-analysis,是考研究所時,在補習班函授的流行病學錄音帶裡頭(沒錯,是錄音帶的時代),他介紹 meta-analysis 是證據力強的學術分析方法,而且必須要在該研究領域耕耘多年,才能使用的分析方法。
這段錄音,我意識到第一點是,我的大學老師怎麼沒提過 meta-analysis 這個名詞;第二,那聽起來像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東西,困難到我大學老師根本就沒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