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身心介面研究中心 孫慶芳 醫師
為什麼要來上課?這裡有醫學系沒教的東西
身為一個從事研究暫時未進入臨床工作的醫學系畢業生,我深知專業能力的必要性。「會」與「不會」之間鴻溝之巨大,然而那些醫師看似理所當然的研究能力,在醫學系七年的生涯中很難有機會系統性地學習。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身心介面研究中心 孫慶芳 醫師
身為一個從事研究暫時未進入臨床工作的醫學系畢業生,我深知專業能力的必要性。「會」與「不會」之間鴻溝之巨大,然而那些醫師看似理所當然的研究能力,在醫學系七年的生涯中很難有機會系統性地學習。
新手想要學術起步,總是卡在沒資源、沒經費、沒時間,覺得寫論文變得好難。好在現今有一種研究方法,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也能拚出自己的成績!寫作 meta-analysis,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讓你不再受困於資源稀缺。
新思惟推出一日工作坊,以快速發表統合分析文章為導向,提供系統化的學習,幫助新手們將起步門檻降到最低;從前端的研究設計、文獻搜尋,到後端的統計圖表設計、投稿策略及技巧,每個過程都一一拆解、毫不馬虎,帶領各位掌握此種研究方法的精髓。
「能在短短一天對 Meta-analysis 有基本的認識,真的是很值得,還學會 CMA 的使用,與圖表的優化。」
中午的互動實作,學員們一開始操作統計軟體,看著陌生的介面難免感到自我懷疑,不過在講師、助教手把手的指導之下,經過 2.5 小時的演練後,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電腦,跑出好看且能發表的 forest plot & funnel plot!即使你是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產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就是如此激勵人心!
「從早到下午,充實、很有內容、很實際,特別喜歡互動實作的過程,完全不浪費任何時間!」
在醫院以論文數為指標的體制下,越早突破學術困境,越有機會邁向更好的發展,因此近年來有不少資淺的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年紀輕輕就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期許自己能盡早成為獨立的研究者。
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過來人,深知自己一個人摸索起步並不容易,所以將個人經驗轉化為課堂知識,直接帶各位踏出統合分析的第一步,精準地解決菜鳥上路的所有問題,以高效的學習幫助大家一次到位!
「很有學習效率的學習課程,期望自己能快速產出 paper。」
工作坊開課至今已協助多位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其中有校友還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可見掌握這個好工具之後,論文發表真的是指日可待!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頭頸部癌症患者,尤其經過放射線治療之後,常出現牙關緊閉的狀況,一般來說,會使用運動復健,在事前做預防,在事後做治療。但究竟對於這類患者,運動復健有沒有預防的效果,而事後治療到底有沒有效,如果有效,其程度為何,是邵佳慧護理師的團隊有興趣知道的。
本統合分析,收入了 13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有 733 位患者,其中 6 篇研究使用了特殊的下巴鬆動裝置。結果發現,使用下巴鬆動裝置的這六篇,患者嘴巴開闔動作範圍有增加,上下門牙距從 4.48mm 增加到 14.20mm。而 7 篇評估運動復健的預防效益,則發現運動復健與下巴鬆動裝置,對於治療後的牙關緊閉發生率,沒有幫助。
作者總結,目前從隨機對照實驗能得出的結論是,運動復健,對於已經發生的牙關緊閉,能有增加開闔程度的效果,但對於事前的預防,則無明顯效果。
當患者開始參與復健時,常問的問題就是「這樣真的有效嗎」,從這樣的問題出發,尋找實證資料,能減少不必要的治療與時間浪費,也讓患者在有效治療中,更有信心度過。從患者與醫療照護者的臨床問題出發,永遠是發掘題目的好方式。
恭喜邵護理師!
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蘇吉禾 博士生
身為 meta-analysis 的新手,我在上課前很忐忑不安;有試著去圖書館借書來看,因為沒有相關知識,所以難以讀懂,此外,也試著在網路上搜尋一些資料來自學,但仍是看不懂。
最後,我依照新思惟的課前通知,在課前讀完指定論文,還有閱讀課前提問的檔案後,便去參加工作坊。沒想到一整天下來,我居然能親自做出跟期刊論文一樣的圖表,非常有成就感,也對新手要學習 meta-analysis 有更多的認識與可行的方向,以下說明自己的學習心得。
作者:成大醫院 斗六分院 骨科部 劉原輔 醫師
今年八月剛升上主治醫師,依照著科部安排來到斗六分院。在離開前老師們就耳提面命提醒(恐嚇) 我:「即使離開醫學中心仍然不可與學術脫鉤,未來才有機會回來。」
住院醫師時期,雖然參與過臨床研究,也順利有論文發表,但那是享有良好的資源與研究環境才有這樣的機會順利產出,而今離開醫學中心保護傘的我,真的有能力跟機會持續產出研究論文嗎?
因為這樣徬徨不安的心,促使我想找尋在資源有限下的其他研究方式,在過去搜尋或閱讀期刊時,常會看到統合分析這類文體的文章,心裡想著:「這會不會是我現階段的一線生機?」但想要著手進行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作者:三軍總醫院 黃嘉崙 醫師
幾年來,待在醫學中心,身旁有許多研究的學習標竿與楷模,醫院的研究風氣亦是相當普遍,互相討論、互相學習,總覺得研究就在身旁、俯拾即是,是理所當然的,研究並非是一件困難的事。
然而,自從離開醫學中心到分院服務,非醫學中心的醫院多是以臨床服務為導向,各地皆然。臨床研究的資源頓時減少許多,每日臨床服務就會占據大量時間與精力,再加上家庭生活必須兼顧,壓縮了更多原本可以運用的時間,研究根本無法延續,變成一件極為困難的事。
研究這檔事,反而變成一種奢求。但自己不願屈就現實,仍希望能維持自己的研究能量,期盼能保持熱忱。
就在這天人交戰、心力交瘁,對研究未來有著無比徬徨,幾近放棄狀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海外學成歸國的大學同學聊起臨床研究的未來,談到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未來發展與臨床貢獻,相談甚歡,並有許多想法與構思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