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曾秉濤

00_FB_Meta-analysis_20200510_1480
2020 / 5 / 13

2020 / 5 / 10(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00510_1480

 

 

防疫期間,為了自己的職涯努力,論文也得超前部署!然而,年輕研究者往往受限於沒有資源、沒有經費、沒有寫作經驗,導致論文卡關難產,即使你心中有研究點子,也不知道如何跑完統計、寫成一篇結構嚴謹的科學論文,最終只能看著滑鼠游標不斷閃爍,遲遲無法下筆。

 

有沒有一種研究方法,適合資源稀少、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零基礎也能快速上手?有,meta-analysis 論文肯定是首選!

 

開啟寫 paper 方法新的一頁,收穫良多。

 

對統合分析幾乎是從零開始,然而經過今天的實作,覺得獲得了挑戰的勇氣;所謂『校長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希望開始打怪之後,可以早日過關,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一日工作坊,專為研究初學者設計,集合優秀講師們的經驗,提供系統化的學習,帶領你避開菜鳥誤區,省下試誤的時間,在正確的方向上起步,破除一般人對統合分析遙不可及的迷思!

 

可以快速對 meta-analysis 有初步的了解,給予很好的初學者指引。

 

很完整的架構,還有提供模板,讓新手少走了很多冤枉路。

 

這堂課以發表為學習導向,不僅能深入了解 meta-analysis 論文的寫作架構、呈現邏輯,還有廣獲好評的招牌「互動實作」帶各位實際走過統計流程,做出 forest plot、funnel plot 等 SCI 期刊等級的全套統合分析圖;從寫作到產出,每個步驟都環環相扣,為您立下紮實的基礎,踏上研究之路更有信心。

 

互動實作操作手冊相當實用,且課後仍可用於幫助回憶,對於新程式的學習幫助很大。

 

初學者會遇到什麼瓶頸?新思惟都懂!我們推出一系列的研究課程,一路走來協助許多校友突破寫作困境,邁入學術起飛,至今累計發表 SCI 已經超過 1800 篇!有 meta-analysis 工具在手,拚一篇論文是指日可待。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01_JPR_TsengPT_45
2020 / 5 / 13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褪黑素對陣發性偏頭痛治療效益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刊登!

 

 

01_JPR_TsengPT_45

 

 

文章介紹

 

褪黑素補充治療,被認為對於預防陣發性偏頭痛有效果,但因為 FDA 也核准了許多不同的陣發性偏頭痛預防藥物,到底褪黑素跟這些其他治療比起來,效益如何,目前沒有定論。

 

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就這個主題,收集所有預防陣發性偏頭痛相關研究並有對照組者,以網絡統合分析比較,希望能為褪黑素治療的效益做出結論。

 

收入 25 個隨機分配對照研究,共 4499 位患者後,以治療後偏頭痛的發生頻率做為預後指標,結果發現,每天睡前給予褪黑素 3mg,對於降低偏頭痛發生頻率最為有效,對治療有反應的比例則是第二高。綜合治療效果、遵從性、副作用來考量,睡前服用褪黑素 3mg 是所有治療中,最理想的選擇。

 

本研究對於陣發性偏頭痛患者的藥物治療,做出了總結,並根據臨床真實情況給出建議,是很實用的研究!

 

 

曾秉濤醫師近年從不懂論文開始,前來新思惟論文工作坊學習論文寫作,鑽研統合分析技能並開始發表,現今一年文章產量平均約 10 篇,且 impact factor 持續提升,發表的文章,幾乎都是各領域的頂尖期刊!

 

尤其,曾醫師一直是在診所工作,並非我們認為研究資源與機會豐富的醫學中心,更令人覺得敬佩。

 

恭喜曾秉濤醫師!

 

閱讀更多 »

00
2020 / 5 / 11

2020 / 5 / 10(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林泓辰‎醫師、黃振僑‎醫師

 

 

00

 

 

這次上課的同學,有很強的學習慾望,可能因為報名時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有著「我一定要學會」的氣魄,上傳的比例非常高,而且作品普遍水準很好!

 

為了協助各位更上一層樓,我們挑出幾張「常見還能改進的細節」跟大家分享,也才能理解得獎的林泓辰‎醫師、黃振僑‎醫師,他們的作品有多難得!

 

一起看看!

 

閱讀更多 »

00_FB_20200510_radar
2020 / 5 / 11

2020 / 5 / 10(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00510_rada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62 分,最高達 4.82 分,分數再創新高,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主治醫師佔 56%,住院醫師佔 28%。醫療相關 11%。非醫療相關 5%,包含藥師、臨床心理師、助理研究員、聽力師、國外研究者、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 新朋友佔 58%,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參加學員中,有 58% 已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其中更有已發表約 10 篇的寫作高手,也對於統合分析躍躍欲試。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閱讀更多 »

2020 / 5 / 11

2020 / 7 / 5(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0 年 7 月 5 日(日)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banner-01

 

 

【特別公告】好評加開 7 月班,疫情會過去,論文要留下!

 

 

在防疫的日子裡,為論文超前部署,越早做好準備,發表事半功倍,拚出自己的學術成績!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用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想要快速生論文?不論你是想快速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產量的進階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這堂課以發表為導向,不僅帶你深入了解論文產出的必經過程,還手把手教你畫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協助你將寫作、發表效率最大化。

 

回顧 2019 年新思惟校友的研究成績,共 517 篇論文登上 PubMed,論文破蛋數高達 80 人; 2020 年,有校友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一日工作坊,幫你省下試誤的時間,現在投資自己,下一個登上 PubMed 是你!

 

 

 

立刻投資自己

 

 

20200307_feedback_00001

 

20200307_feedback_00002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20 年 7 月 5 日(日)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線上報名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98
2020 / 4 / 8

時間有限的小主管,用對方法一年發表三篇!

 

作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精神醫學部 張俊鴻 主任

相關文章:[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肌氨酸治療思覺失調症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98

 

 

做出研究成績,獲得升遷機會。

 

2018 年 11 月 12 日我被推去火坑 調往南部分院擔任科主任,在這之前,大概只有在當兵還有學生時代當過班長。但是就像校長之前分享過,在一個體系工作,有點研究成績時,就有可能到其他分院獲得升遷的機會。

 

剛去的時候,還想為博士班論文繼續奮鬥,但是我很快就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只能說,前三個月真的是生不如死,那時已經有三位醫師陸續離開,兩位 NP 要離開,更不用提護理同仁了,整個科氣氛低迷。

 

當時我對分院的環境和人事完全不熟悉,有同仁客氣地問我:「下班在台南做什麼?」其實前三個月下班後我就直接昏倒在床上了,簡直跟當年內科值 12 小時急診的操勞一樣。就如校長之前分享的主管經驗,前半年是很難寫論文的,所以我的重點應該是趕快進入狀況,熟悉這裡的環境和人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