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Meta-analysis_20241019_0210
2024 / 10 / 24

臨床工作繁忙,統合分析一天速成班就在這!

 

作者:三總北投分院 精神科 陳臻平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1019_0210

 

 

想要具備「量產論文」的能力,就要趁早來學。

 

這次新思惟舉辦的 meta-analysis 工作坊,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體驗。雖然過去就有發表論文的經驗,但主要是進行 original study、幫老師收案、設計方法和分析結果,雖然過程中學習了非常多,但在師長忙碌之下,有些細節必須自己摸索,效率有時並不高,特別是對於如何發表至 IF 高的期刊,也還是個菜鳥。

 

其實自己對於周邊師長或某些學長姐們「量產論文」的能力也是很羨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於知道 meta-analysis 不需要 IRB、informed consent 等繁瑣流程(只要牽扯到這些繁瑣流程就會有很多人事和行政問題,有時反而會讓在成長中的年輕醫師為了瑣碎的事情分心,不利於學習效率),加上自己對於統計不排斥,就決定參加這次的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1019_0580
2024 / 10 / 24

有好老師引路,醫學生也能快速掌握統合分析。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 練宜婷 同學

 

 

Meta-analysis_20241019_0580

 

 

論文詳細分段解析,輕鬆複製新思惟的成功之路。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說:「知識就是力量(scientia potentia est)。」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作為一種強大的研究工具,其重要性愈加突顯,透過系統地整合來自多個研究的數據,不僅能夠提供更為準確的結論,還能揭示潛在的趨勢和關聯,幫助我們在複雜的問題中找到明確的方向,進一步推動科學的進步。

 

課前,先讓我們研讀的指定論文,正是蔡校長團隊發表關於 coenzyme Q10 是否能顯著減輕 fatigue 的研究,總計收入 13 篇隨機對照研究 RCT,共萃取出三種不同格式的數據,做合併分析,並有 sensitivity analysis、subgroup analysis、meta-regression、funnel plot,研究依循 PRISMA 2020,並使用 Cochrane Risk of Bias 2。

 

蔡校長在課程中,詳細解釋論文的每一段闡釋重點,分層分析,並簡明扼要指出 Reviewer 愛看的形式,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情。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1019_0707
2024 / 10 / 24

統合分析在手,發表論文不再是難題。

 

作者:臺大醫院 教學部 陳穎寬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1019_0707

 

 

參加了這次的 meta-analysis 工作坊後,我對於論文寫作的理解有了顯著提升。過去我對論文的撰寫充滿未知,尤其是在如何組織內容與呈現數據上,經常感到困惑。然而,透過這次課程,我獲得不少寶貴的見解與技巧,在未來的論文寫作中少走冤枉路。

 

 

原來統合分析這樣寫,論文更容易被 accept。

 

首先,工作坊中提到的圖表順序與內容結構,讓我明白論文的撰寫並不是隨意的排列組合,而是有其特定的邏輯與順序。

 

老師強調,在撰寫論文時,應該先從圖表下手,確定自己想說什麼樣的故事後,決定圖表的順序,再依據研究方法、introduction 與 discussion 的順序進行撰寫。這樣的架構不僅能夠讓讀者更容易理解研究的核心,也能提高論文的專業性,增加被 accept 的機會。這些眉角的分享,無疑讓我在未來撰寫論文時更加游刃有餘。

 

閱讀更多 »

202401107_meta_tsaihm
2024 / 9 / 12

研究所畢業在即,統合分析是最有效率能寫出論文的研究法!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營養治療科 蔡惠名 營養師

 

 

Meta-analysis_20240907_0385

 

 

距離研究所畢業,就差一篇論文。

 

從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新思惟的名字,那時只知道是個教大家如何寫好論文的團隊。曾經天真的以為自己從來不會有做研究寫論文的壓力,然而到了研究所後,卻發現自己對於如何開始想好一個好主題,以及如何寫好一篇論文,全然一竅不通。在困擾躊躇之下,距離研究所畢業的時間也逐漸逼近。這時,我把目標放在寫出一篇不需 IRB、不需漫長收案,甚至是進實驗室養香菇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

 

然而,從零開始的統合分析研究並不容易,即使想到了有趣、可行的題目,但在後續的 SR註冊、PRISMA 流程圖及文獻的評讀等就耗盡了所有心力,且做出來的流程圖與評讀表不夠直覺漂亮。

 

後續的統合分析部分更不用說了,統合分析軟體很多種,網路上也不少免費的教學資源,但缺少了系統性的、整合過後的教學資源。困在半路上的我,此時想到了新思惟團隊。

 

抱者「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我決定報名參加新思惟國際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907_0161
2024 / 9 / 12

協助初學者起步,發表論文不再是遙不可及!

 

作者:台大醫院 護理部 朱梅綾 護理師

 

 

Meta-analysis_20240907_0161

 

 

參加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才瞭解如何撰寫文章的技巧,蔡校長用最簡單的話語講解如何搜尋文獻、整理文章,也讓我們有兩小時多的時間操作 CMA 軟體分析,實際學會如何畫森林圖及漏斗圖,親手完成了發表在 IF 約 6 分期刊上的統合分析圖表。

 

這堂課最大的特色,就是專為初學者量身設計。原本課前擔心自己對統合分析的研究經驗不足,但實際上課後發現課程內容清晰易懂,即使是新手也能夠輕鬆跟上,真的是省下不少試誤的時間。

 

統合分析有免收案、免 IRB 的優勢,只要搜尋文獻就能寫!這對於許多時間有限的醫療人員或研究者來說,無疑大大縮短了研究的流程,日後想將自己的想法化為實際成果來發表,登上 SCI 並非遙不可及。

 

閱讀更多 »

01_ND_TzangCC_01
2024 / 8 / 21

[快訊] 曾治蓁醫學生參與團隊,關於牛磺酸對心血管健康益處之統合分析,獲 Nutrition Journal 刊登!

 

 

01_ND_TzangCC_01

 

 

文章介紹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仍然是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牛磺酸作為一種胺基酸,因具備調節鈣離子、降低血壓、抗氧化及抗發炎等作用,被認為對心血管健康有潛在益處。然而,過去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曾治蓁醫學生參與團隊想要探討此議題。

 

團進搜尋了 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及 ClinicalTrials.gov,檢索期間從這些資料庫建立起至 2024 年 1 月 2 日。分析重點放在幾項主要的心血管結果,包括心率(Heart Rate, HR)、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左心室射出分率(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及紐約心臟協會功能分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NYHA)。另外也利用回歸分析,探討治療期間內牛磺酸總劑量與效果之間的劑量依賴性關係,並根據患者的基礎疾病狀況進行次族群分析。

 

最後收入 20 篇隨機對照試驗,共 808 名參與者的數據被納入分析。牛磺酸顯著降低 HR、SBP、DBP、NYHA 功能分級,並顯著提升 LVEF。

 

回歸分析顯示,HR、SBP、DBP、NYHA 隨劑量增加而下降,LVEF 則隨劑量增加而上升。與對照組相比,並未觀察到顯著的不良反應。次族群分析中,牛磺酸顯著改善心衰竭患者及健康人的 HR,在健康人、心衰竭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中顯著降低 SBP,並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的 DBP。此外,牛磺酸顯著提升心衰竭患者的 LVEF,並改善心衰竭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的 NYHA 功能分級。

 

總結來說,牛磺酸在預防高血壓和增強心臟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對於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日常攝取牛磺酸可能會有益處。

 

 

恭喜曾治蓁醫學生!

 

初學者真的可以學會統合分析,經過我們的拆解與教學,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論文發表一篇接著一篇,可被複製的成功模式!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