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00_20250921_banner
2025 / 9 / 22

2025 / 9 / 21(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250921_neta-analysis_radar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課程滿意度分數皆獲得 4.89 分以上,謝謝大家給予肯定與建議。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除了統合分析,想要無資源起步,現在又多一個選擇囉!網絡統合分析,讓你工具更多、產線更多。

 

 

對於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課程可以幫助你!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閱讀更多 »

structure_2025
2025 / 8 / 27

寫文章:圖表完成後,AI 來幫忙。

 

講者:蔡依橙

 

 

structure_2025

 

 

找到主題,並收集好數據後,就是做統計圖表。別擔心,實際操作我們將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帶大家親自完成自己的一套 SCI 期刊等級統計。

 

這堂課要分享的是,當你已經確定一個主題可以做,到實際寫成論文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你要先決定自己論文的敘事模式,也就是「你要講一個什麼故事」。當你有總結果、分組結果、迴歸結果、敏感性分析、漏斗圖的時候,該怎麼去排列組合,才能說出一個好故事。

 

這跟玩 Uno 或十三支這類的卡牌類遊戲很類似,拿到同一套牌,有些人就是能想出一套策略,變成組合技,一路贏到最後。但有些人,卻會用直覺但不理想的方法,把一套好牌打成零碎且不連續的散沙。

 

這個步驟很重要,如果沒有先決定,而直接埋頭撰寫論文,很可能寫到後面才發現錯誤,於是全文重寫,或者更糟的,當投稿出去後,讓審閱者覺得煩躁、破碎、無邏輯,幾個月的努力,在人家十分鐘的閱讀後,就按下 reject 退稿。

 

決定好圖表順序、敘事邏輯之後,接著把四大段落寫出來,也是初學者常犯錯的地方。

 

你是不是常常覺得:Introduction 的東西好像 Discussion 要再提一次?寫 Abstract 的時候怎麼好像又是那幾句?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感覺,那表示你對寫作的掌握度是不夠的,而這種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Discussion 的重複感,會讓審閱者直覺認定你是個菜鳥,不是學術界自己人,而選擇退稿。

 

課程中,會把四大段落寫作時的常見錯誤,以及內行人的架構寫法,做完整的分享。

 

幸運的是,只要你知道自己想寫什麼,AI 可以快速的幫你寫好。因為你上過課,知道自己要的內容,所以當 AI 亂寫的時候,你能馬上跟他說「不是這樣的,你要著重在什麼什麼重點上,重新寫一段」。當 AI 寫出來的東西需要補充時,你也只需要加上註解或者指示,他就能繼續處理給你。

 

更棒的是,AI 的語言能力是跨語種的,如果你對自己的英文沒有把握,整篇文章都先用中文寫,確定邏輯都是自己想要的之後,再一段一段請 AI 改成英文,檢查一次,就可以!

 

這堂課,我們會完整介紹從圖表到文章的各種細節,能用 AI 做且很可靠的,以及不能用 AI 做,不然結果會很可怕的,都會告訴你!

 

閱讀更多 »

mistake_2025
2025 / 8 / 27

新手請注意:常見錯誤避免與審閱意見回覆

 

講者:張凱閔

 

 

mistake_2025

 

 

初學者在寫統合分析的時候,有些常見的思想誤區,在寫作過程中會導致分析論述走到錯誤的方向。如果沒有發現,直接去投稿,很容易被審閱者挑出,簡單寫兩句批評,就直接退稿回家。例如:異質性的處理、出版偏誤的處理、discussion 的走向,都是這類初學者往往無法處理得很好的議題。

 

在自己投稿過多篇,也指導過很多年輕同仁發表後,會發現統合分析類的論文,送出去被審後,常見的問題就是那幾個,有的問題可以提前在寫作時處理掉,或者先做好防禦,有的問題則有很簡單的制式回覆可以有效回應。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一篇統合分析,有人投出去後,沒多久就被接受,改動也不多。可是有人寫的統合分析,投稿審查過程非常坎坷,審查慢,最終還是退稿,花了半年多,新的臨床研究結果發表了,文章要重收重寫,或甚至更糟的是,一模一樣的主題,已經有其他國家的學者發表,自己一整年的努力跟等待,卻無法換來最終印成白紙黑字的產出。

 

教學,需要正向論述,也需要負向論述。除了告訴你該怎麼做,也應該明確協助你避開常見的錯誤。這樣才能有效協助初學者起步,而且趨吉避凶,在一開始就能取得比較好的成就感,才願意繼續努力、持續進化。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50809_0056
2025 / 8 / 14

做大腦科學研究的我,怎麼靠一堂課讓研究和思維一起升級?

 

作者:大腦科學領域專家

 

 

Meta-analysis_20250809_0056

 

 

這次參加《新思惟國際》主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由蔡依橙醫師與張凱閔醫師聯合授課。課程內容從統合分析論文的寫作架構、實務技巧,到實際操作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CMA) 軟體進行數據分析,可說是一次完整而高密度的知識與技能輸送。

 

身為大腦訓練科學研究的學者,我的初衷很單純——找到一個「省力、又有系統」的方法來做統合分析,讓研究流程更有效率,同時兼顧方法的嚴謹性與成果的應用價值。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CLiang_Meta-analysis_20250309_0238
2025 / 3 / 13

第一次接觸 Meta-analysis 就能一天學會?

 

作者: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部 梁雅淳 醫師

 

 

01_innovarad_YCLiang_Meta-analysis_20250309_0238

 

 

「簡潔扼要,精闢入裡」,是我對《統合分析工作坊》的總結!

 

作為一名初學者,這次課程讓我逐步理解 Meta-Analysis 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與應用價值,經歷了一天充滿挑戰,但收穫豐富的學習旅程。我把所有學習過程的體驗、挑戰與收穫,統整在這心得中。

 

 

從遙不可及到可實踐

 

過去,我總覺得統合分析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研究方法,甚至比 RCT 研究更難掌握。但經過《統合分析工作坊》的洗禮,我理解到,「系統性思維」統合分析的核心。

 

感謝蔡校長與張醫師的細心指導,兩位老師站在初學者的角度,帶領我們從無到有,透過課堂的系統性的講解,再到中午兩個多小時扎實的 CMA 實作,確保我們能真正掌握統合分析的精髓。每當遇到問題,老師都能及時解惑,參與這堂課真的不虛此行。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250309_0258
2025 / 3 / 13

2025 / 3 / 9(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50309_0258

 

 

帶你親手做出一套 SCI 等級的統合分析統計圖表!這句話絕對不僅僅是廣告口號。

 

從一開始選提到如何有效率的開始擬定大綱都很有幫助,講者鉅細靡遺的講出重點,看到按照步驟畫出來的圖表,真的有小小驚訝一下!

 

讓人心生懼怕的統合分析門檻,透過新思惟精心設計的學習流程,能夠大幅降低入門難度。在互動實作時間裡,學員能用 CMA 軟體,親自做出 forest plot、funnel plot 等圖表,卡關時有講師助教指導,在短時間內學會統計應用,能有效增強研究信心。

 

雖然過程中阻礙重重,但蔡校長和蔡醫師皆會一對一手把手教學,實在是十分感恩!

 

《統合分析工作坊》不只教統合必要的統計,更從徹底解構我們的指定論文開始,告訴你怎麼樣找到能夠被接受的主題、怎麼有效率地寫出一篇好文章,是適合想挑戰統合分析時的快速指南。

 

簡短時間內了解如何寫作投稿之重要技巧,圖表之應用與解讀,CMA 講義清晰之說明及指引,課後努力之動力,都很有收穫,謝謝。

 

除了論文撰寫與統計圖表,課堂上更進一步分享如何找到合作夥伴、選擇合適的期刊,以及回覆審稿意見。讓學員掌握發表關鍵,更能持續累積研究成果。

 

講師們幫忙整理了很多新手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讓我可以省去很多冤枉路。講義非常清楚,按圖索驥,日後複習也很容易,課程安排很有條理,一整天的課程也不覺得累!

 

統合分析可以應用的範圍非常廣,近年來,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包括社會科學、教育、人文等背景的研究者,例如本次上課學員也相當多元,包括教育系 副教授兼主任、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 助理教授、法律學院 助理教授、護專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教育研究所 教師、教育與科技學系 研究生等。

 

課程中學習的不僅是如何搜尋文獻和製作統合投稿圖表,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系統化的研究方法,將 Meta-analysis 的技術靈活應用到自己的領域。

 

這幾年,課後成功發表的醫學生中醫師藥師護理師放射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越來越多了!除了課程本身的用心規劃,新思惟更打造了論述基礎,課後能透過線上 Office Hour 獲得幫助,解決投稿與 reviewer 應對等疑難雜症。在長遠的學術路上,協助各位培養出可複製的成功發表模式,讓研究之路行之更快、更久,讓寫統合不再是難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