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2024 / 5 / 20

2024 / 7 / 27(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4 年 7 月 27 日(六)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想要做研究,卻受限於資源不足;想要盡快產出,卻被 IRB 的審核程序拖延;想要發表論文,卻因為收案困難,無法產出有效的結果;當你孤軍奮戰在學術路上,面對這些難關,你是否感到無助和沮喪?

 

好在,這個時代有 Meta-analysis 這個研究工具;它只需要一台電腦連上網,搜尋現有文獻,不用跑 IRB 且 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有限、想要自力更生的人。Meta-analysis 在手,一個人在家就能寫論文,甚至在未來組建研究團隊,也能保持高效的發表節奏。

 

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是專門為初學者設計,能幫助新手從零開始;自選擇寫作主題、製作統計圖表,到搜尋和評讀文獻,再到撰寫和投稿論文,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指導和範例,協助你循序漸進掌握獨力起步的技能,破除一般人對於統合分析遙不可及的迷思,回家後就能開始著手自己的主題。

 

在學術寫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疑問和困難,有時候覺得無從下手;其實,面對這些難關,只要有人給你一點提示,就能迎刃而解。我們每週一次的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讓你不再孤軍奮戰,至今已經幫助許多校友成功完成他們的第一篇論文,甚至有些人已經進入論文量產的階段!

 

 

 

 

 

立即報名 7/27(六)

 

閱讀更多 »

01_ChangYY_healthcare_01
2024 / 5 / 15

[快訊] 張雁雲營養師團隊,關於 Omega-3 脂肪酸改善老年人和失智患者憂鬱症之統合分析,獲 Healthcare 刊登!

 

 

01_ChangYY_healthcare_01

 

 

文章介紹

 

張營養師團隊打算探討 omega-3 脂肪酸補充劑是否能有效改善失智患者的憂鬱症狀,針對 omega-3 脂肪酸與失智患者的憂鬱症,從各大數據庫中搜尋隨機對照試驗,主要關注的是 omega-3 脂肪酸,對於失智症患者介入治療後憂鬱症的影響,並根據不同的介入方式、介入時間、患者的認知功能狀況,以及每日劑量進行分組分析。

 

收入五篇隨機對照研究後進行統合分析,結果顯示,omega-3 補充劑對改善失智患者的憂鬱症狀並沒有顯著的效果,但是他們發現,DHA 的補充可以顯著減少憂鬱症狀,EPA 高劑量和中劑量的補充沒有顯著的效果,但低劑量的補充卻顯著有效,尤其是對於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有顯著改善。

 

因此關於 omega-3 脂肪酸,特別是 DHA,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憂鬱症狀有所幫助,但由於樣本數量有限,團隊也建議進行更多的長期隨機對照試驗,以便深入觀察 omega-3 補充劑的效果和最佳使用方式,也能多方嘗試使用不同的劑量。

 

 

恭喜張雁雲營養師!

 

關於進行 subgroup 分析的細節,是同學常會有的疑問,新思惟團隊也整理了一些,同學在課後 Office Hour 詢問蔡校長相關問題,歡迎參考!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0
2024 / 5 / 6

2024 / 5 / 5(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蔡毓德醫師、鄧敬坤醫師

 

 

00

 

 

早上才剛安裝軟體,甚至還沒打開過,真的能夠在中午的時候學會統合分析的統計跟製圖嗎?而且,不是只做一張森林圖,是把整篇 SCI 發表所需要的分組分析,甚至 meta-regression,以及 publication bias 分析,全部都搞定嗎?

 

擁有這樣疑惑的同學相當多,但到了中午開始做的時候,在適當的課程設計跟老師的引導下,所有同學都能夠完成整篇文章所需要的統計圖表。

 

這表示我們在協助新手起步上,的確下了很多功夫,也獲得一個梯次又一個梯次新進同學的肯定。

 

究竟最後是哪些同學會成功發表呢?我們開課這麼多年來,會發現最終成功的人不一定是一開始就做得很快很完美的人,而是那些決定在未來的每一個禮拜,都讓自己前進一點點的人,他們因為堅持,而走到了終點。

 

這些人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有做得很快的,也有做得比較慢的;有做得很好的,也有速度普通的,但他們不放棄,耐挫折能力也比一般人高上一些,最重要的是,他「決定」要走完發表的這整個歷程。

 

我們的課程就是讓大家起步的第一步,能夠邁出得又快又穩。而且連後面的道路,都清楚的說明。在徬徨或覺得卡關的時候有提供 Office Hour,在每個禮拜都有能詢問的機會。我們的課程設計真的就是以讓各位能夠發表「第一篇自己的統合分析」去打造的。

 

以下我們來看看一些還能夠建議的小細節,以及兩位得獎同學的精采作品。

 

閱讀更多 »

01_QA110_cover
2024 / 4 / 25

主治醫師指導醫學生 / PGY 的三大建議原則

 

 

 

 

方向與可行性

 

要確定知道什麼是可行的,了解後續可能進度,口述告知該如何去做,由學生花時間去完成。如果指揮學生撞到死巷子,對彼此都是煎熬。

 

 

細節你要會,但不要幫他做。

 

你要會,是因為遇到困難細節時,才能畫龍點睛的幫忙一下。不要幫他做,是因為都做好了,花時間的是還是你,學生一樣沒學到。

 

閱讀更多 »

20250103_meta_qa_109
2024 / 4 / 23

問:統合分析如何運用在教育領域的研究?教育領域常見使用之資料庫為何?

 

 

QA_109

 

 

答:(蔡依橙)

 

最適合初學者寫成第一篇的統合分析主題,就是一個介入、一種指標。

 

您可以思考一下,在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裡面,有沒有哪一種學習成效的評估,使用一樣的量表或考卷做前測與後測,例如同樣的數學考卷。然後,學生被分成兩組,一組是使用先進科技輔助學習,例如說數位工具;另一組則是傳統的上課方式。像這種的研究,如果有很多人做,這些發表就能被統合起來,看看先進科技比起傳統上課方式,究竟有沒有更好?

 

這樣的研究架構,就跟我們兩篇指定論文的結構是一樣的。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413_639
2024 / 4 / 18

不只是以「發表」為目標,還要教你「論文連發」!

 

作者:林口長庚 腎臟科 何文佑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413_639

 

 

近年來身邊寫統合分析的同事越來越多,對於這種可以隨時發想、隨時搜尋、立即可做的論文寫作模式越感好奇。感謝台灣費森尤斯卡比主辦、新思惟團隊策劃的活動,讓我可以如願以償。

 

 

新手友善的課程設計,課後還有  Office Hour 協助。

 

統合分析從無到有的過程,大致需要經五個步驟:題目發想、文獻搜尋與整理、數據萃取與轉換、統合分析製圖和論文寫作。

 

新思惟課程現場著重的主要是統合分析製圖和論文寫作這兩大塊;課後的反向工程練習則是補上數據萃取與轉換這一塊。雖然題目發想和文獻搜尋還是只能靠自己,但整體而言,已經將新手做統合分析中的困難要素移除了大半。

 

至少在出圖這一塊只要使用 CMA,就能完整製作出 forest plot、subgroup analysis、sensitivity analysis、meta-regression(這個 RevMan 好像無法)、funnel plot 等,應該可大致搞定初階的統合分析,就不用砸大錢去買 STATA 或從零開始學 R,對新手來說相對友善。

 

當然,上完課離順利發表論文還有一大段過程與諸多困難要克服,但最令人放心的是有無限量的售後服務,日後有問題都能上 Office Hour 詢問。以我在現場發問的經驗,深刻體會校長和張醫師在這個領域的深耕與經驗,肯定多數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