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0
2020 / 9 / 21

2020 / 9 / 20(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王志豪醫師、張中杰牙醫師

 

 

00

 

 

所有同學,在統合分析領域都是入門,早上進到教室時,都對於「我真的能畫出 SCI 等級的統合分析圖表嗎」感到半信半疑。

 

隨著互動實作時間開始,兩個半小時,所有同學都在自己的電腦上,看到了自己畫出來的 forest plot 以及 funnel plot,的確是很令自己感動的過程。

 

以下,我們就同學已經做得很好的圖片,再給些進一步的建議,然後一起來欣賞得獎的王志豪醫師與張中杰牙醫師的作品!

 

閱讀更多 »

00_FB_20200920_radar
2020 / 9 / 21

2020 / 9 / 20(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00920_rada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66 分,最高達 4.83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新朋友佔 81%,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50%,住院醫師佔 31%,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
  • 醫療相關 17%,非醫療相關 2%,包含:護理師、護理長、心輔碩士生、資訊室主任、藥師、護理系博士生。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參加學員中,僅有 36% 已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20200920_feedback_00001

 

20200920_feedback_00002

 

20200920_feedback_00003

 

20200920_feedback_00004

 

20200920_feedback_00005

 

20200920_feedback_00006

 

20200920_feedback_00007

 

20200920_feedback_00008

 

20200920_feedback_00009

 

20200920_feedback_00010

 

20200920_feedback_00011

 

20200920_feedback_00012

 

20200920_feedback_00013

 

20200920_feedback_00014

 

20200920_feedback_00015

 

20200920_feedback_00016

 

20200920_feedback_00017

 

20200920_feedback_00018

 

20200920_feedback_00019

 

 

最新活動

 

 

01_RO_ShaoCH_01
2020 / 9 / 14

[快訊] 邵佳慧護理師團隊,關於頭頸癌治療後的牙關緊閉,使用運動復健之療效統合分析,獲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刊登!

 

 

01_RO_ShaoCH_01

 

 

文章介紹

 

頭頸部癌症患者,尤其經過放射線治療之後,常出現牙關緊閉的狀況,一般來說,會使用運動復健,在事前做預防,在事後做治療。但究竟對於這類患者,運動復健有沒有預防的效果,而事後治療到底有沒有效,如果有效,其程度為何,是邵佳慧護理師的團隊有興趣知道的。

 

本統合分析,收入了 13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有 733 位患者,其中 6 篇研究使用了特殊的下巴鬆動裝置。結果發現,使用下巴鬆動裝置的這六篇,患者嘴巴開闔動作範圍有增加,上下門牙距從 4.48mm 增加到 14.20mm。而 7 篇評估運動復健的預防效益,則發現運動復健與下巴鬆動裝置,對於治療後的牙關緊閉發生率,沒有幫助。

 

作者總結,目前從隨機對照實驗能得出的結論是,運動復健,對於已經發生的牙關緊閉,能有增加開闔程度的效果,但對於事前的預防,則無明顯效果。

 

當患者開始參與復健時,常問的問題就是「這樣真的有效嗎」,從這樣的問題出發,尋找實證資料,能減少不必要的治療與時間浪費,也讓患者在有效治療中,更有信心度過。從患者與醫療照護者的臨床問題出發,永遠是發掘題目的好方式。

 

 

恭喜邵護理師!

 

閱讀更多 »

202401126_meta_qa_04
2020 / 9 / 14

問:怎樣的統合分析主題可以最快做好?如何有效率的執行,從寫作到發表需要多久時間?(初學者 vs. 論文老手)

 

 

QA4-00_Meta-analysis_20200705_1281

 

 

答:(張凱閔)

 

題目的選擇,建議要找臨床上實用的主題,因為讀者最有興趣,同時寫作的時候,也比較好找到佐證的參考資料。這樣寫起來速度才會快,也能夠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

 

另外所需要的時間,也得看題目的大小。若可能納入的論文大於 10 篇以上,在文獻選讀與整理的步驟上,至少需要兩週。之後資料萃取與統計分析,以及評定所搜集文獻的品質,則需要再兩週。

 

閱讀更多 »

2020 / 9 / 10

[快訊] 張雁霖藥師團隊,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第二線治療統合分析,獲 BMJ Open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01_BMJOG_ChangYL_03

 

 

文章介紹

 

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目前的指引建議,在第一線治療失敗後,可以考慮含鉍劑四合一療法,或奎寧類藥物治療。不過,究竟在各種第二線治療中,怎樣的藥物與療程較佳,尚無定論,張雁霖藥師團隊,預計使用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來回答這個問題。

 

收入了 2000 到 2018 年的研究後,共包括 54 個研究以及 8752 個受試者,並有 16 種不同的治療。網絡統合分析的結果發現,比起七天含鉍劑四合一治療,以下的治療效果明顯更好,包括:增加使用益生菌、奎寧藥物系列療法 10-14 天、含奎寧鉍劑四合一 10-14 天、鉍劑四合一療法 10-14 天、含奎寧三合一療法 10-14 天。

 

分組分析也發現,對 clarithromycin 與 levofloxacin 有高抗藥性的地區,以及對第一線三合一治療失敗的患者,這些第二線治療的有效順序是類似的,並沒有顯著的不同。

 

張雁霖藥師團隊認為,根據分析結果,對於第二線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我們應該有比指引更好的選擇。

 

 

恭喜張藥師!

 

閱讀更多 »

01_PCPD_LeeHY_01
2020 / 9 / 10

[快訊] 李香瑩醫師團隊,關於 abirateron 與 enzalutamide 的心血管系統副作用之統合分析,獲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刊登!

 

 

01_PCPD_LeeHY_01

 

 

文章介紹

 

Abiraterone 與 enzalutamide 都是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藥物,兩者均有心血管系統副作用的風險,不過,兩者的風險差異如何,資料不多,李香瑩醫師與團隊,預計就這個主題做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7 篇隨機對照實驗,共有 7103 位患者。經網絡統合分析研究發現,abiraterone 使用者有較高的心臟疾病發生率,而 enzalutamide 使用者則有較高的高血壓比例。作者建議,在選擇藥物時,既然我們已知兩種藥物的副作用發生率不同,應該針對患者狀況,選擇比較適合的。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雖然兩種藥物,適應症類似,副作用也類似,但不同的藥物還是有不同的副作用細節,利用藥物上市與上市後必然有的隨機對照研究,分析出副作用的差異,是很有洞見的切入點。

 

 

恭喜李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