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IRB

00_FB_innovarad_twwang_meta_analysis_20170416-237
2017 / 4 / 21

綜合評估後,我選擇做統合分析。

 

作者:亞東醫院 麻醉科 王姿文 醫師

 

 

01_innovarad_twwang_meta_analysis_20170416-237

 

 

從學生時期開始,meta-analysis 統合分析文章,一直是自己偏愛的期刊文章類別。

 

 

為何偏愛 meta-analysis 統合分析文章?

 

綜觀期刊上的各類文章,基礎研究和臨床有些距離,對臨床工作的直接助益較有限,因此閱讀起來比較沒勁;收案的各種臨床研究,看似有得到結論,但不同實驗方法的文章,常常眾說紛紜,乍看之下不知道該信哪個,更常在最後列舉各種限制與偏誤,並以「期待將來能有大型隨機對照試驗 (RCT)」這種未完待續為結語,看完有種客官請靜待下回分曉的煩躁;系統性回顧唸起來有條理很痛快,但在準備報告時,卻是要念最多相關文章,要不然報期刊時,是最容易被電爆 的文章類型;還是統合性分析對學生來說比較實際,清楚列舉各種研究的成果,並在最後提出結論,整體閱讀起來比較踏實(喂)。

 

閱讀更多 »

20240415_MA_0615
2016 / 11 / 26

統合分析工作坊 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台中高鐵班】2024 年 6 月 15 日(六)9:00a – 4:40p

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 台中高鐵站旁

【台北班】2024 年 7 月 27 日(六)9:00a – 4:4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想要做研究,卻受限於資源不足;想要盡快產出,卻被 IRB 的審核程序拖延;想要發表論文,卻因為收案困難,無法產出有效的結果;當你孤軍奮戰在學術路上,面對這些難關,你是否感到無助和沮喪?

 

好在,這個時代有 Meta-analysis 這個研究工具;它只需要一台電腦連上網,搜尋現有文獻,不用跑 IRB 且 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有限、想要自力更生的人。Meta-analysis 在手,一個人在家就能寫論文,甚至在未來組建研究團隊,也能保持高效的發表節奏。

 

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是專門為初學者設計,能幫助新手從零開始;自選擇寫作主題、製作統計圖表,到搜尋和評讀文獻,再到撰寫和投稿論文,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指導和範例,協助你循序漸進掌握獨力起步的技能,破除一般人對於統合分析遙不可及的迷思,回家後就能開始著手自己的主題。

 

在學術寫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疑問和困難,有時候覺得無從下手;其實,面對這些難關,只要有人給你一點提示,就能迎刃而解。我們每週一次的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讓你不再孤軍奮戰,至今已經幫助許多校友成功完成他們的第一篇論文,甚至有些人已經進入論文量產的階段!

 

 

 

 

 

報名 6/15(六)台中高鐵班

報名 7/27(六)台北班

 

閱讀更多 »

ymrf_20160925_074
2016 / 11 / 25

課程設計概念

 

課程設計:蔡依橙 / 張凱閔

 

 

ymrf_20160925_074

 

 

從 0 到 1 的各種方法

 

我們都曾經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一個菜鳥,要想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學術期刊,最容易入門的方法,是 case report 或 letter to the editor。

 

不過,隨著各醫院與醫學會要求漸增,現在基本的要求,都變成得要 original article 才行。於是,臨床研究、健保資料庫研究、meta-analysis,就變成三種年輕研究者起步的主要流派。

 

但是,如果我們以住院醫師與年輕主治醫師來看:臨床研究 IRB 申請需要資格與時間,受試者同意書簽署需要科支持或請助理幫忙;健保資料庫研究雖然 IRB 相對容易通過,但國衛院光碟之路已斷,去加值中心則需要特別請假;meta-analysis,不需要經過 IRB,也能利用臨床之餘的零碎時間工作,自然成為越來越多人出道時的選擇。

 

選擇做 meta-analysis,阻力有哪些呢?分別是遭受歧視、統計不同、資源較少。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