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Meta-analysis

2023 / 8 / 14

2023 / 10 / 14(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3 年 10 月 14 日(六)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為了體現課程所教的技術,是初學者都能理解的方法,講師們離開了自己熟悉的次專科範圍,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從頭開始認識領域現況,並找到適合撰寫的主題,運用課程的教學內容,完成分析、寫成論文,並登在影響係數約 6 分的期刊。(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接著,根據這個過程中的各種觀察,把初學者容易卡關、可能會遇到瓶頸的部分,系統性整理成課程內容,用最方便理解的方式陳述,達成高效教學。

 

新思惟最著名的互動實作,一樣保留下來,並重新設計,同樣讓各位做完整篇論文的統計,畫出國際期刊與審閱者都愛不釋手的漂亮圖表。

 

從找題目、文獻評讀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對初學者比較困難的部分,通通都放進了這次的課程。

 

在實際寫作的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對資深研究者來說不是問題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有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能夠私底下讓人問,既不會有公開的尷尬,也不會因為卡關的關係延宕甚久,甚至就此放棄。我們的課程,搭配每週一次的 Office hour 是很好的起步組合包,歡迎參考!

 

 

 

 

 

立即報名 10/14(六)

閱讀更多 »

01_WN_PanTY_01
2023 / 7 / 28

[快訊] 潘道愔秘書團隊,關於骨穩對骨質疏鬆患者脊椎融合手術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World Neurosurgery 刊登!

 

 

01_WN_PanTY_01

 

 

文章介紹

 

潘道愔秘書團隊透過統合分析,希望了解骨穩(Teriparatide)在脊椎融合手術後,對影像和功能的改善效果。

 

潘秘書團隊先以系統性回顧評估骨穩在治療骨質疏鬆症脊椎融合手術中的功效。再透過統合分析評估影像學結果(融合率、螺釘鬆動、椎體骨折),以及用 HU 值衡量的骨密度(BMD)變化。功能結果使用歐氏失能量表(ODI)評估。

 

研究納入了 868 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腰段內固定融合手術,並分為兩組:骨穩治療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在影像學方面有顯著差異;融合率、螺釘鬆動、BMD 也有顯著差異,但椎體骨折則無顯著差異。在功能方面,兩組治療中的 ODI 評分沒有顯著差異。

 

透過統合分析確認,骨穩組在影像學方面顯著優於對照組,特別是在融合率、螺釘鬆動和 BMD 等方面。在脊椎融合手術中使用骨穩能減少術後併發症,並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恭喜潘秘書!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1113_0512
2023 / 7 / 17

新手如我,課後半年,發表第一篇統合分析。

 

作者:澄清醫院 核醫科 黃政凱 放射師

相關文章:[快訊] 黃政凱放射師團隊,關於在正子電腦斷層掃瞄,使用肝素抑制心肌生理性 FDG 攝取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21113_0512

 

 

從自己發表的論文,意外發掘統合分析的題目。

 

去年六月完成醫教部研究計畫,稿件投出後四個月,得到雜誌告知的好消息。

 

為這一篇研究尋找文獻時,一直有相關題目很吸引我。雖然這個題目並非當時研究主要探討的重心,但一直放在心中,也都保留著文獻搜尋資料。心中一直有一個想法,應該再做一個大型的研究,或將這些不同研究再整合分析一次,透過增加研究數目,得到的結果更可靠。

 

上統合分析這堂課之前,有聽過網路上介紹統合分析的基礎,大致上可得到一個信賴的結果。這個研究方法,目前已經廣為應用在各領域。(事後才想起,蔡校長有提過這點,在寫論文時可以同時準備統合分析的材料。)

 

對於這次統合分析的題目,有一些 RCT 論文,結果不太一致:某些作者態度較積極,建議要使用;另外一些作者考慮到使用風險,態度較保守。這點,最新的 guideline 寫得不明確,而將兩派說法同時說明。這時,我想也許可嘗試做統合分析。(當然每個論文所使用的方法不一樣,異質性會高,這又是上課後才知道的。)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230708_0791
2023 / 7 / 13

深入淺出且細節滿滿,適合新手入門的統合課程!

 

作者:荊懷洋 醫師

 

 

00_meta-analysis_20230708_0791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新思惟的課程了,但因為之前都沒有強烈的動機跟需求,所以都只是觀望。隨著近幾年越來越多醫院看重「做研究」這件事,才開始默默注意論文寫作的相關訊息。

 

老實說,一開始要報名這堂課時,真的在心中猶豫好久(畢竟報名費真的不便宜 XD),但周遭有許多同學上完課之後都很推薦,加上看到課後學員評價及預後都很好,便下定決心報名課程。

 

 

課前提供範例論文和問答整理

 

在課前,便按照行前指示閱讀論文範例,很棒的是,範例中各個圖表都清楚地在文章中解釋,讓第一次接觸的人也能快速瞭解該圖表的意義,另外自己也搜尋了一些統計名詞,希望能夠稍微恢復以前在學校學習的記憶。

 

除此之外,講師提供的課前回覆 QA 真的是非常棒,讓我能夠快速地了解統合分析的內容,尤其是新手常常不知道問題在哪裡,透過別人的提問,可以讓自己避免陷入同樣的陷阱。

 

閱讀更多 »

01_ERAIT_WuJY_03
2023 / 7 / 4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評估益生菌治療  COVID-19 患者的臨床效用之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01_ERAIT_WuJY_03

 

 

文章介紹

 

自 2019 年底爆發 COVID-19 以來,世界各國為了應對這一大流行病,研發了多種新型抗病毒藥物,以減少 COVID-19 的進展風險並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然而,這些藥物僅適用於高風險的 COVID-19 患者,且考量到藥物相互作用和可能的不良反應,無法普遍開藥。

 

為了尋找到其他可用、有效且安全的治療選擇,現有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可以調節免疫反應,並與 COVID-19 的胃腸症狀有關。具有調節腸道菌群能力的藥物,可能在 COVID-19 的預防 / 治療中發揮作用,因此天然化合物「益生菌」逐漸成為抗病毒治療的替代選擇。

 

現今已經有數篇隨機對照試驗(RCTs)報告了不同益生菌,對於改善 COVID-19 患者症狀、炎症標誌和臨床結果具有潛在作用,但是納入的患者數量較小,證據的品質較低。

 

對於益生菌在 COVID-19 患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透過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進行評估,試圖從中找出解答。他們檢索了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 ClinicalTrials.gov,收集截至 2022 年 2 月的 RCT 研究,共納入 8 篇,並比較益生菌在常規治療或標準治療時,用於 COVID-19 患者身上的臨床療效。

 

研究結果顯示,益生菌雖然對臨床結果和炎症指標的改善效果不明顯,但有助於緩解 COVID-19 所引發的呼吸困難、發燒和頭痛等相關症狀。

 

這篇文章為 COVID-19 的輔助治療給予進一步的證據支持,特別是在無法使用其他高風險治療藥物的情況下,對於那些正在經歷 COVID-19 症狀的患者來說,提供了一種可用、安全的治療選項,改善他們的病情和舒緩不適感。

 

 

恭喜吳政彥營養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FIM_ChenHT_02
2023 / 6 / 28

[快訊] 陳曉瑱醫師團隊,關於針灸對體外震波碎石術的疼痛緩解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01_FIM_ChenHT_02

 

 

文章介紹

 

陳曉瑱醫師團隊,這次想要探討針灸對於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ESWL)的病患,在疼痛緩解方面的效果。

 

團隊從 MEDLINE、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 中檢索截至 2022 年 8 月 28 日的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針灸與傳統治療的效果。主要結果是反應率(即疼痛緩解率),次要結果包括無石率、滿意率、ESWL 持續時間、手術前 / 後的疼痛分數和不良事件的風險。

 

共有 13 個符合條件的研究,1220 名患者,發表年份從 1993 年到 2022 年。整體結果顯示,與傳統治療相比,針灸具有更好的反應率。雖然在 ESWL 持續時間、無石率和滿意率方面兩組之間沒有差異,但針灸組的不良事件風險較低,手術前和手術後的疼痛分數較低。

 

在接受 ESWL 的病患中,使用針灸與較高的疼痛緩解率和較低的不良事件風險相關,顯示針灸在疼痛緩解的可行性。

 

 

恭喜陳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