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找了一個題目,有 10 篇文章左右,但是裡面的量化分析沒有辦法合併,它們並沒有共同的 endpoint,即使找到一個勉強可以合併的 endpoint,文章也只有 3 篇,這樣還可以寫統合分析嗎?
答:(蔡依橙)
如果你真的喜歡這個題目,而且你認為這個題目以前的確沒有人寫過,目前的整理還算是有原創性,我建議你把它整理成 systematic review。因為這 10 篇,它還是能夠呈現出一些目前文獻上不曾被整理出來的獨到見解,或者是文獻上比較特殊的觀察趨勢。
問:找了一個題目,有 10 篇文章左右,但是裡面的量化分析沒有辦法合併,它們並沒有共同的 endpoint,即使找到一個勉強可以合併的 endpoint,文章也只有 3 篇,這樣還可以寫統合分析嗎?
答:(蔡依橙)
如果你真的喜歡這個題目,而且你認為這個題目以前的確沒有人寫過,目前的整理還算是有原創性,我建議你把它整理成 systematic review。因為這 10 篇,它還是能夠呈現出一些目前文獻上不曾被整理出來的獨到見解,或者是文獻上比較特殊的觀察趨勢。
新思惟的課程規劃,破除了一般對於統合分析遙不可及的迷思,以一貫的高品質課程內容,與高效率教學方法,加上廣獲好評的互動實作,用最短的時間讓初學者,無資源也能成功起步。有學員即使上過其他統合課程也曾質疑過新思惟,實際參加後真的成功發表了!
「在學校有上過 EBM,也有試作森林圖,但工作坊的效果遠超過學校入門。」
想要入門 meta-analysis,光是統計不同、文獻搜尋繁瑣等諸多狀況,若靠自行摸索不僅費時費力,還未必能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這門課,就是為研究初心者量身規劃,以系統化的學習,幫您省下試誤的時間。有學員課後九個月發表人生第一篇,還有四篇正在投稿路上!
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只要破除寫論文的心魔,避開常犯的錯誤,就能大大提升被 accept 的機會。
對網絡統合分析、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全新服務,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答:(蔡依橙)
在選擇指導老師以及一起工作的團隊長官的時候,有一個蠻好的評估指標,就是:他到底怎麼回饋你的內容。
給學生或同事的回饋,你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會發現它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簡單的主觀評價,像是:你這張圖做得很醜欸。你這篇文章寫得不好。我覺得你這篇不行。
作者: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護理部 宋建美 副主任
相關文章:[快訊] 宋建美護理師團隊,關於認知訓練對輕度認知障礙和輕度失智老年人注意力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Global Health 刊登!
因為就讀博士班的關係,畢業門檻需發表兩篇文章,上過許多統合分析的相關課程,但還是不知如何著手。在網路上觀望新思惟的課程很久,因為報名費不便宜,剛開始也抱持遲疑的態度,上完一天課程,真的就可以學會統合分析嗎?但看著學員們滿滿的回饋,覺得是應該投資自己一下,於是按下了報名鍵。
課前收到非常詳細的 Email 提醒,讓人感到滿滿的貼心。CMA 軟體的試用限制非常嚴格,只有 10 天或 10 次開啟,電腦一旦試用過就不能再安裝,因為上過很多次統合分析課程,每一台電腦都安裝過,課前先透過訊息請教校長,並得到非常耐心的回應。
上完一整天的課程內容,講師分享及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寫作、文獻評讀、投稿、回覆的任何細節,任何初學者可能卡關的地方,在工作坊當天都有提到。
課程中也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在手把手的教導下,竟然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還有提供表格模板可以使用,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作者:高雄如康物理治療所 林龍暉 院長
相關文章:[快訊] 林龍暉物理治療師團隊,關於使用疼痛神經教育治療慢性頸痛患者之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刊登!
新思惟現在與未來的校友大家好,我是林龍暉,現任於高雄如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以下是要跟大家分享我這九個多月寫論文的心路歷程。
作者:光田 ENT 詹大慶 醫師
回憶起大學時期,各種研究課程比例逐漸加重,也是在當時第一次接觸統合分析。當時的老師跟我們分享了統合分析的概念、各種統計圖表的意涵,以及很大篇幅地在聊如何判讀,講者津津樂道,聽者看熱鬧,很難想像有一天自己也能實際操作。
早有耳聞新思惟團隊的課程,但遲遲沒有報名參與。當上住院醫師後,開始有發 paper 的壓力,考量到地區醫院研究資源有限、研究夥伴不易尋找,IRB、收案曠日費時,腦中突然就浮現「不如就試試統合分析吧!」的念頭,便毅然決然排定一個週末上台北學習。
上課地點是非常熟悉、過去曾服務過兩年的忠孝復興站附近,場地環境非常明亮舒適,老師及工作人員也非常熱心熱情,而學員們都抱有明確的動機跟目標前來學習,整體的學習氛圍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蔡校長和張醫師對於統合分析的分享,有別於過往的學習經驗,教學提供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內容之豐富引人入勝,經驗分享字字珠璣、毫無冗言贅詞,讓人感覺不出時間的流逝,一步一步引導初學者如何完成一篇完整的統合分析,是相當實用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