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JCM_LoTC_02_ChenYY_07
2022 / 8 / 2

[快訊] 程羽嬿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Latanoprostene Bunod 治療隅角開放性青光眼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LoTC_02_ChenYY_07

 

 

文章介紹

 

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是眼球內的房水循環出了問題所造成的,如果不加治療,致盲機率甚高。近年出現的新藥 Latanoprostene bunod (LBN),是含一氧化氮的前列腺素,可藉由兩個途徑增加房水排除,學理上應可以得到不錯的青光眼控制效果,臨床研究也初步證實。

 

程醫師團隊,很好奇在這個領域的臨床研究,統合起來,是否達成更高的證據強度,於是進一步作整理分析。

 

收入 9 篇研究,共 2389 位受試者後,發現使用 LBN,比起傳統的治療方式,眼壓下降明顯效果更好,而且沒有嚴重的副作用,的確是不錯的新藥。

 

 

恭喜程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
2022 / 7 / 12

新手課後五個月,發表人生第一篇 SCI。

 

作者: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林庭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超音波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傘狀回顧,獲 Journal of Neur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

 

 

應徵住院醫師,從沒想過有學術經驗會更加分。

 

醫學生還有 PGY 的時候,不時有聽說同學參與研究,不論是幫忙收 data、跑統計或是直接到實驗室,但我遲遲沒提起興趣,總覺得是要花很多課餘時間的苦差事,結果申請住院醫師時,在好多家醫院被問到類似「是否有參與任何研究,還沒發表也沒關係」的問題,真的什麼都答不出來,完全空白。

 

當離開原本訓練的醫院,老師對你的了解只來自短短幾頁資料和 10 分鐘面談,原本不以為意的小缺點突然被放大。

 

幸好還是有申請到理想的科別,除了熟悉學習新的臨床事務,也想嘗試未知的領域,充實精進,正巧醫院有進行中的研究計畫,收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就鼓起勇氣,聯絡大學討論課時擔任導師的張凱閔老師,因為知道老師也是復健科醫師,在研究領域早是一方翹楚,可以給予有力指導。

 

然而,從 EndNote 都沒有、文獻怎麼搜尋整理也不清楚的狀況下開始,每個步驟常反覆花很多時間,還會在各種莫名小地方卡住,就在這懵懵懂懂的階段,報名了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01_IJID_TsengBS_04_TsengBY_10_ChenCH_02_TsengPT_70
2022 / 7 / 8

[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以不同抗生素治療恙蟲病的效益與耐受性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刊登!

 

 

01_IJID_TsengBS_04_TsengBY_10_ChenCH_02_TsengPT_70

 

 

文章介紹

 

恙蟲病是被恙蟲叮咬後的立克次體感染,治療上多以抗生素應對,不過,在常被考慮的各種抗生素中,哪種比較有效呢?在不同的族群是否有所不同?那些抗生素造成的副作用最少呢?這是曾醫師與陳醫師團隊,有興趣知道的。

 

收入 14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 1264 位受試者後,分析發現,所有被研究的抗生素,其治癒率,都與主流的 doxycycline 類似。對小孩來說,chloramphenicol 有最高的治癒率。對成人來說,minocycline 有最高的治癒率。另外,第二代的 quinolone 類藥物,如 ofloxacin、ciprofloxacin、chloramphenicol 則明顯副作用比 doxycycline 低。

 

經過這樣的分析,對於臨床上選擇用藥,以及日後開展新的隨機對照研究,都很有指導價值。

 

 

恭喜兩位醫師!

 

閱讀更多 »

MEPA_20211127_0853_fip_changch
2022 / 7 / 7

基層小主管做研究,以績效經營為導向。

 

作者:安南醫院 精神科 張俊鴻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甲基安非他命使用疾患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刊登!

 

 

MEPA_20211127_0853_fip_changch

 

 

藉這個機會回顧陽春主治醫師與血汗小主管研究的異同,再次感謝林院長與蘇副院長支持身心科與憂鬱症中心。

 

閱讀更多 »

01_JN_LinTY_01
2022 / 7 / 4

[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超音波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傘狀回顧,獲 Journal of Neurology 刊登!

 

 

01_JN_LinTY_01

 

 

文章介紹

 

在實證金字塔上,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是最上層的資訊。不過,隨著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越來越多,如果把這些文章都收集起來,整理並找出趨勢,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全面的看法呢?這就是傘形回顧所要做的。

 

腕隧道症候群,很容易從臨床症狀懷疑,但確定的診斷需要做到電學傳導檢查。一個又方便又快速的折衷,是超音波。使用超音波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統合分析也已經不少了,林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主題,回顧所有的統合分析文獻,並做出整體結論。

 

收入 14 篇文獻,並根據其品質分類,在各種參數中,橫切面面積是最好的診斷標準,以 9-10.5 mm2 做標準會有最高的診斷力,且橫切面面積與腕隧道症候群嚴重程度有顯著相關。

 

作者總結認為,超音波在診斷腕隧道症候群上,是個可靠的工具,正中神經橫切面面積是最有效的參數。超音波除了確認腕隧道症候群,也可順帶評估是否同時合併其他神經血管疾病。

 

 

恭喜林醫師!

 

閱讀更多 »

01_FIN_TsengBY_09_TsengPT_69
2022 / 7 / 3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CPAP 是否會增加睡眠週期性肢體抖動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Neurology 刊登!

 

 

01_FIN_TsengBY_09_TsengPT_69

 

 

文章介紹

 

在睡眠實驗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睡眠週期性肢體抖動症,都是常見的狀況。使用 CPAP 可以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不過也有人發現,使用 CPAP 可能會造成睡眠周期性肢體抖動增加,影響睡眠。雖然病生理學的機轉還沒釐清,但曾醫師團隊想先確定 CPAP 使用與睡眠周期性肢體抖動的相關性。

 

經收入 14 篇研究共 2938 位睡眠呼吸中止的受試者後,發現 CPAP 的確會增加睡眠周期性肢體抖動 PLMI。次族群分析發現,這樣的增加主要是原本沒有睡眠周期性肢體抖動症的患者,以及 BMI 小於 30 的族群。

 

這樣的相關性確認,能夠提供未來病生理機轉研究,以及相關臨床研究設計時參考。

 

本文是以 CMA 快速完成的統合分析,很適合臨床工作者作為發展參考。審閱者包括美國與俄羅斯的學者,也很有意思。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