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JPM_ChangPC_03_ChenKH_01_ChangTW_03
2022 / 5 / 27

[快訊] 張博智、陳楷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肺部手術後的胸管引流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01_JPM_ChangPC_03_ChenKH_01_ChangTW_03

 

 

文章介紹

 

肺部切除手術後,會放置胸管,以引流積液、避免感染,並監控術後狀況。不過究竟胸管引流要不要加抽吸,以及要不要使用較新的數位控制引流系統,並無定論。作者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做網絡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21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有 3399 位患者,統合後發現,數位胸管引流系統比起抽吸與非抽吸系統,有較好的預後。比起抽吸系統來說,能縮短 0.68 天的胸管置放,以及 1.4 天的住院天數。

 

針對臨床上的疑惑,在搜尋文獻後順道做個統合分析,是很好的研究題材。雖然醫材價格會有差異,但在比較之前,先知道技術之間有沒有預後差異,並量化其差異,之後才能比較醫療費用,並做出適合的臨床決策。

 

 

恭喜三位醫師!

 

閱讀更多 »

01_TAG_YehJH_06
2022 / 5 / 12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難治型胃食道逆流以內視鏡手術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01_TAG_YehJH_06

 

 

文章介紹

 

難治型胃食道逆流,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這些手術往往是針對黏膜做介入,作者合稱之為 ARMI,其中包括黏膜切除 ARMS、黏膜燒灼 ARMA、結紮 ARBL 等逆流治療方法。葉醫師與其團隊,想知道這些治療方法個別來看是否有效,整體合在一起看又是否有效,所以有此統合分析研究。

 

經收入 15 篇研究後,整體的成功率為 73.8%,其中 ARMS 為 68.6%、ARMA 為 86.7%、ARBL 為 76.5%。不過,其中 ARMS 與 ARMA 有 10% 患者會產生吞嚥困難,需要內視鏡擴張,而 ARMS 手術則有 2.2% 的穿孔機率。相對的, ARBL 則沒有出血、穿孔、嚴重吞嚥困難等副作用。

 

作者認為,這三種 ARMI 手術都很有效且安全,但考量到成功率與副作用,ARMA 與 ARBL 又比 ARMS 好些。

 

 

恭喜葉醫師!

 

閱讀更多 »

2022 / 5 / 11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急性腎臟損傷,究竟要早洗腎還是晚洗腎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Kidney Journal 刊登!

 

 

01_CKJ_ChenJY_02

 

 

文章介紹

 

急重症患者,如果合併嚴重急性腎損傷,導致需要洗腎者,往往預後很不好。不過,當患者腎臟狀況變差時,究竟是要積極加速、早點洗,還是觀望等待、晚點洗比較好呢?這是最近腎臟界有興趣知道的主題,於是陳醫師與其團隊,針對這個議題做了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近 20 年共 10 篇隨機對照研究,總共有 4932 位重症患者並有急性腎臟損傷。整體來說,積極早洗組比觀望晚洗組早了 36.7 小時洗腎,最終 28 天與 90 天死亡率並沒有統計差異,但積極早洗組有較高的 90 天洗腎依賴率,也有較多的低血壓與感染。

 

作者總結,既然積極早洗,對於預後並沒有幫助,但又多了之後的洗腎依賴率與併發症,對於急重症患者的急性腎臟損傷,在開始洗腎的時機決定上,建議優先使用觀望等待策略。

 

 

恭喜陳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PRAS_LuanCW_03
2022 / 4 / 11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使用經放射線處理之捐贈肋軟骨於鼻整形手術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刊登!

 

 

01_JPRAS_LuanCW_03

 

 

文章介紹

 

鼻整形常使用軟骨填充,如果能使用自己的最好,但若使用捐贈者的,一般認為或許有可能會有較高的併發症比例。欒醫師團隊,想知道目前文獻上對於使用他人軟骨做鼻整形手術,究竟併發症狀況如何,於是有此研究。

 

經收入 10 篇研究,共 959 位接受鼻整形者後,整體併發症比例為 2.07%,其中比較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移位與需要再手術者。作者群認為整體併發症比例不高,他人肋軟骨是個可接受的鼻整形材料來源,只需要注意一下文中所列的幾個併發症即可。

 

 

恭喜欒醫師!

 

閱讀更多 »

獎狀2
2022 / 3 / 31

[快訊] 雷偉德、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川崎氏症藥物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EBioMedicine 刊登!

 

 

獎狀2

 

 

文章介紹

 

雖然目前對於川崎氏症的治療建議,是以高劑量的 IVIG 與阿斯匹靈為主,但實務上仍有各種不同的組合與劑量治療,雷醫師與曾醫師團隊,預計根據目前文獻上的隨機對照研究,做網絡統合分析,希望能找出可能的最佳治療。

 

研究收入了 56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 6486 位受試者,分析發現,以初期治療來說,中等劑量的 IVIG + 阿斯匹靈 + infliximab,有最短的發燒期間,以及較少的冠狀動脈病灶。如果是難治型川崎氏症,高劑量 IVIG 配上類固醇脈衝治療,或者高劑量 IVIG 配上 ciclosporin,則分別有較好的發燒與冠狀動脈病灶控制力。

 

作者認為,這樣的探勘,可供未來設計全新的隨機對照研究參考,並做進一步證實。

 

 

恭喜兩位醫師!

 

閱讀更多 »

獎狀2
2022 / 3 / 31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非侵入性腦神經刺激以預防偏頭痛之統合分析,獲 The 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 刊登!

 

 

獎狀2

 

 

文章介紹

 

偏頭痛的藥物預防效果大概僅有 40-50%,而且臨床的接受度並不是太好,於是曾醫師團隊,預計分析現有關於非侵入性腦神經刺激的文獻,看看是否有非藥物的可能。

 

研究收入了 19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有 1493 位受試者。結果發現,在各種非侵入性腦神經刺激中,rTMS 有最好的偏頭痛預防效果。在各種治療中,tONS 則有最低的退出率。

 

作者總結,藉由這樣的探勘與分析,日後的研究,或可進一步以 tTMS 或 tONS 做確認,以了解藥物之外的偏頭痛預防選擇。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