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2019/12/22 (日) 第十六梯次

SAVD_20200105_1238
2021 / 2 / 18

跟著專業講師學,拚出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

 

作者:國軍桃園總醫院 急診部 楊大緯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楊大緯醫師團隊,關於錐狀斷層掃描診斷舟狀骨骨折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SAVD_20200105_1238

 

 

尋求自我成長,踏入實證醫學。

 

考完專科以後,一直很擔心自己就此停止成長,於是盤點了幾個感興趣的領域,延續住院醫師時期養成的習慣,利用輪班生活之餘,繼續到外面上課。

 

實證醫學就是其一,了解實證醫學如何實際運用到臨床,讓臨床醫師對於自己每天在做的醫療工作有更深入的體會,一次又一次反覆印證的過程,我發現自己是可以持續投入。

 

實證醫學相關課程,我記得最一開始學會的是急救加護實證醫學概論。授課前輩教得非常好,這次聽課,跟學生時期不同的是,過去幾年累積的臨床經驗幫助了我,對於此前聽過的 index test、reference standard、各種 quality assessment 的工具、data synthesis 這些名詞更有感覺。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91222_0392
2019 / 12 / 27

2019 / 12 / 22(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191222_0392

 

 

有了好課程的帶領,meta-analysis 變得更加容易寫、容易發,亦被多數學校與醫院升等接受。對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而言,meta-analysis 更是研究起步的好領域,不需經過 IRB,也能利用臨床之餘的零碎時間工作,成為越來越多人出道時的選擇。

 

早上搭第一班高鐵,在高鐵上心中燃起幹嘛這麼辛苦的念頭,一直到上完課,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

 

然而,想要入門 meta-analysis,光是統計不同、文獻搜尋繁瑣等諸多狀況,若靠自行摸索不僅費時費力,還未必能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這門課,就是為研究初心者量身規劃,以系統化的學習,幫您省下試誤的時間。

 

獲得系統性的學習,很棒的經驗,感謝講師分享自己的秘訣。

 

課程設計上運用大量實例,及重複提及重要關鍵概念,加深印象,覺得是很有收穫的工作坊!

 

面對浩瀚的生物與醫學界,充滿無限可能的研究,透過良好的研究設計、評估量表與並賦予該文章的特殊意義,任何一點點的想法,都可能是我們的機會,但首先,必須熟悉如何運用手邊的好工具。

 

互動實作時間,透過精準的軟體操作教學設計,讓您一步步熟悉工具,並且能做到最好、最漂亮。魔鬼藏在細節中,課程中分享了該注意與該避免的細節,讓 reviewer 拿起您的論文時,第一眼看到圖表便能認同,這是具有專業水準的團隊所做出,精確且高品質的稿件。

 

互動實作手冊太讚了!可以一一對照畫出 meta-analysis 的圖表,實用!

 

新思惟瞭解學員所需,為學習之路做盡完善規劃,您想得到的、沒想到的,都在課堂上準備好了。我們用一天的時間,協助新手克服困境,讓無資源者也能有成功起步的機會。

 

內容十分實用,真的連初學者都很有收穫。優秀的講師和助教群有問必答,實作手把手教學,十分感謝。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lwu_Meta-analysis_20191222_0477
2019 / 12 / 27

寫 meta-analysis,讓年輕醫師不再被資源少限制。

 

作者:高雄榮總 外科 吳育綸 醫師

 

 

01_innovarad_ylwu_Meta-analysis_20191222_0477

 

 

既然可以搜尋到這麼多文獻,當然要好好運用。

 

以前在找 paper 評讀的時候,很喜歡找 review article 或是 meta-analysis 的文章,可以一次唸到許多相關論文,還可以對同一類型的議題,有比較完整且深入的了解。可是實際要踏入論文寫作的領域的時候,meta-analysis 反而是一個比較沒那麼熟悉的形式,甚至連如何下手都不知道。

 

新思惟這堂課,就給了我一個機會,可以去了解 meta-analysis 的論文的樣貌。

 

我們都希望可以發表一篇 RCT 的論文,或是有大量的病人資料可以做回溯性研究,但是針對臨床上起步不久的年輕醫師,除非與資歷豐富、病人很多的前輩或老師合作,但這樣的機會,也是可遇不可求。Meta-analysis 的論文,則是繞過了這樣的限制。

 

我們可以在自己的電腦前面,運用搜尋資料庫,來找到各式各樣的資料來源。網路時代,可以輕易地找到大量的資訊,欠缺的,反而是如何從中找到適當的題目,以及如何將它轉換成一篇有臨床意義的論文。只要能將這些資料,用適當的統計方式,做出有統計意義的結論,就能解答臨床上的問題。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TLHsieh_Meta-analysis_20191222_0363
2019 / 12 / 27

PGY 也能輕鬆聽懂的一門課

 

作者:奇美醫院 謝頂立 醫師

 

 

01_innovarad_TLHsieh_Meta-analysis_20191222_0363

 

 

由於我只是 PGY,很擔心報名後,會聽不懂而浪費錢,結果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整堂課深入淺出,講師們都把重點講得清楚明白,連新手都可以輕鬆聽懂!

 

(橙編按:讚喔!同學你有慧根,因為統合分析工作坊是目前我們所有小班課程裡頭,難度最高的。只有以前的健保資料庫工作坊比這個更難,但自從國衛院沒辦法賣光碟後,我們就沒開健保資料庫的課程了。恭喜你,挑戰最難課程,成功!)

 

課程包含了如何擬定主題、如何收集文章、如何把題目設定好,使得查詢到的文章量是合適的、如何用軟體分析數據、統合分析的重要觀念、表格要如何呈現才會美觀,一整天下來,資訊和知識的密度極高!完全值回票價。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hangy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777
2019 / 12 / 27

學會統合分析,讓自己的研究路上,擁有更多技能。

 

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胸腔內科 張雅淳 醫師

 

 

01_innovarad_changy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777

 

 

回顧以往所上過的課程,我大概有幾年的年底,都來報名參加新思惟所舉辦的課程,到最後,我可能會收集滿它所贈送的杯子吧!

 

這份課後心得感想,我又要寫給未來的自己,希望明年不要再有藉口,趕快把所學的統計拿去運用,發表成論文,就像蔡校長所說過的 「飛機起飛,到起飛成功之前,都不算成功;論文發表,到論文被接受之前,都不能算是成功」。

 

(仁編按:回頭找找,張醫師上一次參加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確就是在 2017 的年底。而且,半年後,張醫師就順利產出了第一篇 SCI 論文,並且寫了一篇「歷經坎坷的第一篇 SCI 論文」。我們也很期待之後,張醫師再繼續與我們分享論文撰寫與投稿故事唷。)

 

 

每一次的提問,都是成長。

 

這次上課,比較有進步的地方是,我比較敢舉手詢問助教問題。之前,我都怕我問的問題太基本,但是實際問過以後,真的比較懂得該怎麼調整圖的上標、下標、線條、點、間距,而且這些技巧,也適用於其他繪圖軟體,這是我額外所獲得的。

 

而且,對製作流程圖以及製作表格的技巧,也有更多的認識,例如,使用文字方塊應該畫大小剛好的格子、畫流程圖的時候避免用斜線、畫表格的時候避免用直線、善用黑色與灰色來凸顯想要表達的主題。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hus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379
2019 / 12 / 27

從實證醫學的頂端開始,學習實證醫學的基礎。

 

作者:成大醫院 急診部 朱紹中 醫師

 

 

01_innovarad_chus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379

 

 

加以練習,我有把握一定能夠上手。

 

上完課後回想,為什麼選擇這堂課?

 

如同校長和課前問答所寫的,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相較於其他文體,少去前置繁瑣的 IRB,不需要得到病人 informed consent,節省抄病歷蒐集 data 等,少了許多關卡的掣肘,對於資源不足的人而言,相對來說是可以方便入門的寫作。

 

而且,探索一個新領域,或是原有一定認識的課題中,少不了文獻回顧及評讀,這過程其實也就是 systematic review 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什麼不順手完成,讓自己的論點更有力,這確實是很吸引人的賣點。

 

當然,在課前的原有認識,還有課堂上的講解練習中再再體認,要做到實證醫學的頂端文獻,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除了選定合適的題目,如何萬無一失的蒐集文獻,鑑別出符合的內容,怎麼依循準則嚴格評讀,再到 meta-analysis 的諸多統計原理技巧,構思 subgroup 的分析,到選定投稿標的,許多步驟其實一點也都不簡單。

 

儘管如此,過去新思惟課程的諸多好評,還有現學現用的實用性,讓我對課程內容很有信心,雖然不能說簡單上手,但是只要循序漸進加以練習,我有一定能夠上手的把握。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