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基隆長庚 血液腫瘤科 張悅詩 醫師
時光飛逝,從第一次學習到再次回到課堂也匆匆數年過去,學習的心態其實也不太一樣。
作者:高雄長庚 兒童感染科 陳志和 醫師
統合分析與實證醫學文獻評讀,我曾有過一次慘痛難堪的記憶,與幾次不甚漂亮的參賽經驗,因此一直覺得統合分析跟我有段距離。
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心中還是想補強自己在這一塊的缺乏。對於新思惟的課程,已經觀望了好幾年,一直縈繞在心頭上,此時剛好已經完成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的訓練,稍微有點空閒時間,就忍痛地報名下去了,就當作博士班的延伸課程吧!
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的寫作,在以前的印象裡,應該是醫界前輩大老才做得來的事,一篇文章,短則二十幾頁,多達上百頁,作者欄一大串,要寫這種文章談何容易。
兩年前,一次醫學教育工作坊,一位家醫科年輕主治醫師學妹問台下的主治醫師:「大家有寫統合分析的經驗嗎?」
自己心中大驚:天呀!現在的學弟妹也太優秀了吧!自己若不精進一點,日後不久就要被學弟妹淘汰了。
在醫院面臨升等或應徵工作時,履歷上有一篇論文往往對職涯更加分;然而,對於研究新手來說,論文寫作、統計圖表、文獻評讀、投稿和回覆都是一道道的困難關卡,不知從何著手。
因應時代趨勢,新思惟團隊推出改款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作為解決方案,為初學者打造了全新的內容。課程涵蓋了寫作統合分析的每個細節:如何找到寫作主題、跑出實用的統計圖表、文獻搜尋及評讀、投稿和回覆等等,協助各位循序漸進掌握獨力起步的技能,回家後就能開始著手自己的主題。
「深入淺出,讓新手也有希望可以完成第一篇 meta-analysis!」
《統合分析工作坊》由具有豐富教學和寫作經驗的專業醫師授課,以產出一篇 SCI 論文為目標導向,再結合互動實作的實戰練習,比起市面上其他的論文課程更具可近性!高品質的課程不只廣獲新朋友肯定,此次大改款更有許多二次回訪的校友一致給予好評,期許自己強化統合分析的技巧,日後做學術不再受限於人,面臨升等或應徵工作也能在同儕中脫穎而出。
「讓資源及能力有限的新手 / 苦手有多一根的浮木防溺,也在互動實作中順利出圖,相當值得的課程。」
「二訪,一如往常的將繁瑣的論文寫作步驟及製圖詳細解析,讓人有一種想不會也很困難的感覺。上完課之後,發現如果能找到適合的題目,距離發表一篇統合分析就只剩下閱讀、整理跟撰寫,其他的,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教完了!」
新思惟的研究課程已協助許多校友突破寫作困境,邁入學術起飛,2022 年校友總計發表超過 1000 篇 SCI 論文!其中 meta-analysis 佔原創研究比例約 17%,正在以相當不錯的速度成長,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是很值得把握的機會。掌握這樣的技術後,統合分析的潛在題目,就都在 PubMed 上等你來開發!
「新思惟相關課程真是苦海明燈,掌握要領後就剩制定題目需要再加強,一旦確定題目後續跑 data 出圖都輕鬆不少!」
對於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全新服務,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這是很有趣的一個梯次,在上課前,同學們普遍對自己沒什麼信心,覺得才剛安裝試用版,真的可以畫出整套 SCI 統合分析的圖片嗎?
但到了互動實作時間結束時,上傳圖片的同學非常多,而且即使有些還可以建議的細節,整體品質卻都已經是可以投稿的水準。真的非常厲害。
在評選最後得獎者時,甚至有六位的圖片都沒有問題,最後只好根據圖片順序是否正確來排序,選出最後的得獎者。
以下,看看那些還能建議的細節,以及得獎同學的作品吧!
建議取消下方橫線。右邊的 weight 請記得加上囉。
建議照手冊第 33 頁上方的步驟,將 bar graph 去掉,避免右邊出現空白欄位。
右邊的 weight 忘了加上,有些可惜,補上即可。
圖片下方留白太多,可以在作圖的時候就收緊,或者事後裁切也行。
欄位 Z-Value 請記得去除。
欄位 Z-Value 請記得去除。右方的圖示區,建議照範例做灰階,因為全黑的壓迫感太重,層次感也消失,有些可惜。
這個有點細微,就是究竟下方的標籤,右邊該標 Placebo 或 CoQ10?雖然都可以,但建議要有自己的想法會比較好。因為寫 Placebo 可以說是 Favor placebo,但寫 CoQ10 則是表示 CoQ10 較多一個副作用,在指定論文我們是選擇填上 CoQ10 的。請參考。
XY 軸文字,可用 Font 功能將文字變大。也可用 Decimals 功能將小數點位數做處理。
不明原因,很少數人的電腦出這張圖的時候,會變成藍色的。不過這很好解決,記得改成全黑即可!
以上都是小細節的建議,接著,我們來看看兩位得獎者的作品!
郭欣慧醫師的作品,整體感相當好,也沒有明顯的錯誤。這張總分析沒問題。
敏感性分析也很好,風格跟之前的圖片一致。
分組分析兩張,細節上都很棒。郭醫師有稍微調過行距,不過因為 CMA 的行距調整並不是很直觀,我們在這次的改款其實把這部分的教學拿掉了,直出也是沒問題的。郭醫師的調整則處理得恰到好處,很不錯。
統合迴歸的小數點位數有處理到,視覺一致感很好。
漏斗圖原廠處理,沒有問題。
副作用分析,方向性跟我們的建議一致,該一致的欄位也都跟之前一樣,很不錯。
是套簡單一致,審閱者也沒得嫌的好套圖,恭喜郭醫師!
江佩璋醫師的作品,則是完全照我們上課的建議處理,行距沒有經過調整,整體的視覺也不錯。這也是我們現在更推薦給初學者的作法。
敏感性分析做得不錯,欄位跟其他圖片一致。
分組分析很好,兩張套圖的細節都一致,權重呈現也沒問題!
迴歸分析的小數點處理得宜,很棒。
漏斗圖原廠式樣,沒問題。
最後的副作用分析,方向與我們建議的一致,欄位與前面其他分析統一,很不錯。
這也是一套拿去投稿不會失禮,審閱者也沒得嫌的好作品,恭喜江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