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高雄長庚

meta-analysis_20230513_0327
2023 / 5 / 18

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現況,我必須準備的更加周全。

 

作者:高雄長庚 精神科 林侑緯 醫師

 

 

meta-analysis_20230513_0327

 

 

在申請住院醫師時,因為嚮往的科別容額不多,面試季將近尾聲時,常常都已經可以指認出哪些總是榜上有名的優秀同儕。在空氣快要凝結的面試休息區,我常會選擇破冰以緩解緊張情緒,也鑒於對強者的好奇心,也把握機會多與總能脫穎而出的同儕聊聊。

 

前輩們選才的立基,當然是對科部未來發展助益高、配合度也高的能與共謀之士,各醫院也會有不同的特色與考量,然而,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重榜率最高的幾位優秀同儕,皆不約而同在申請當下已經有原始論著的發表。

 

冷汗直流,即便自己從實習開始一路胼手胝足,把握機會,積極爭取至今也只有寥寥數篇 case report 與 letter to editor,相較之下,履歷的文字密度更顯寂寥。但也深深感到幸運,在競爭對手是這些怪物的前提下,還願意給我機會的前輩們,你怎麼能讓自己的伯樂失望!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212_0245
2023 / 2 / 17

從沒搞懂過的統合分析寫作細節,原來這麼簡單。

 

作者:高雄長庚 風濕過敏免疫科 何曉儒 醫師

 

 

meta-analysis_20230212_0245

 

 

申請 IRB 曠日廢時,弄到心累。

 

隨著升上主治醫師,臨床經驗越來越多,也開始對專科相關的某些面向,有興趣想更深入地去做研究。

 

在當 fellow 時,曾有一次申請 IRB 經驗,往返回覆修改審核意見約莫花了三、四個月,實在覺得心很累,於是萌生學習統合分析的念頭。

 

另外在申請 IRB 時,原本就也需要對題目做過相關論文的蒐集閱讀,如果能順便寫篇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 就更值了。年底時想說如果年終超過四個半月就來報名 (還好有達標,感恩體系大老闆),所以後續就報名年後第一班來進修。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212_0436
2023 / 2 / 17

以前覺得統合分析很難,這次新思惟把我教懂了。

 

作者:高雄長庚 兒童感染科 陳志和 醫師

 

 

meta-analysis_20230212_0436

 

 

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是醫界前輩才能做吧?

 

統合分析與實證醫學文獻評讀,我曾有過一次慘痛難堪的記憶,與幾次不甚漂亮的參賽經驗,因此一直覺得統合分析跟我有段距離。

 

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心中還是想補強自己在這一塊的缺乏。對於新思惟的課程,已經觀望了好幾年,一直縈繞在心頭上,此時剛好已經完成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的訓練,稍微有點空閒時間,就忍痛地報名下去了,就當作博士班的延伸課程吧!

 

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的寫作,在以前的印象裡,應該是醫界前輩大老才做得來的事,一篇文章,短則二十幾頁,多達上百頁,作者欄一大串,要寫這種文章談何容易。

 

兩年前,一次醫學教育工作坊,一位家醫科年輕主治醫師學妹問台下的主治醫師:「大家有寫統合分析的經驗嗎?」

 

自己心中大驚:天呀!現在的學弟妹也太優秀了吧!自己若不精進一點,日後不久就要被學弟妹淘汰了。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LSGuo_Meta-analysis_20181216_1457
2018 / 12 / 20

幫自己的未來,找一條快速道路!

 

作者:高雄長庚 教學部 郭連雄 醫師

 

 

01_innovarad_LSGuo_Meta-analysis_20181216_1457

 

 

學統計,到底能幹嘛?

 

其實,我覺得大學統計老師上得很好,把概念切割得很簡單,老師也隨著每屆的學生特質不同,而不斷修改教學方式。但是,學校大堂課的學習環境,每次都只教一點,不能很直觀的看清楚統計的世界,也無法瞭解,我為什麼需要學這個?

 

直到進入臨床,這才慢慢知道,我們要面對的是什麼狀況。有的人,是面對升等壓力而寫論文;有的人,是為了創造個人價值的跳板而寫論文;有的人,則是為了達成老闆要求。但不論如何,開始跑統計的那一刻起,就是夢魘的開始。

 

即使自己的訓練醫院有開統計相關課程,旁邊也有程度很好的人,但可能受時間限制,沒辦法在短短的一兩堂課,就把我們的統計記憶全部拉回來。面對將來在醫院可能遇到論文寫作的需求,毅然決然報名了新思惟的課程。不論如何,如果能學好統計方式,好好的發表論文,就算未來要到外面求職時,也有一些成績可以墊高自己。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WSYeh_Meta-analysis_20181124_1465
2018 / 11 / 30

統合分析好難,但原來我也做得到!

 

作者:高雄長庚 胃腸肝膽科 葉文碩 醫師

 

 

01_innovarad_WSYeh_Meta-analysis_20181124_1465

 

 

研究大不易

 

其實想報名這堂課的念頭,已經在心中盤旋很久了,一方面是覺得 meta-analysis 與我遙不可及,一方面是不太常聽說自己的師長,有在寫這樣的文體,怕學習之後,沒人可以繼續指導跟詢問。

 

最後決定繳交新思惟金幣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看到上頭許多師長,在現階段醫療環境裡做研究,超級辛苦,在臨床如此繁忙的工作中,還要手查 data,如果有研究助理還算是可以分憂,但沒研究助理的人,真的是每天都在用熱情工作。

 

雖然科內很多老師都有資源提供以予做研究,但之前上過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覺得任一種題目的文章,如果想要專精,真的需要練習寫任何不同的文體。(婷編按:「對超級菜鳥來說,超級實用的課程。」是當時葉文碩醫師於課後寫下的心得。)

 

閱讀更多 »

01_brain_stimulation_hsucw_05_share
2018 / 6 / 20

想做研究但尚無資源,不如從統合分析開始吧!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精神科 許智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許智維醫師參與團隊關於重覆性經顱磁刺激術治療妥瑞症的統合分析,獲 Brain Stimulation 刊登!

 

 

01_brain_stimulation_hsucw_05_share

 

 

讀書心得中誕生的論文

 

剛升任主治醫師時,適逢敝科打算整合並發展腦電刺激術(包括經顱直流電刺激、重覆性經顱磁刺激術、電痙攣治療)。因為自己對此領域也有興趣,所以被長官指派負責重覆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進行任務過程需找尋適合的發展主題、撰寫研究計畫、申購機器配備,於是我便先到 PubMed 搜尋 TMS 相關資訊:甚麼是 TMS、適應症為何(主要用於治療憂鬱症、且台灣已可使用)、如何執行、目前的研究方向等等。

 

撰寫完研究計畫後,剛好學習到統合分析的方法學,當時便想說:「既然已經花了這麼多時間去搜尋文獻,不如就好好寫出一篇統合分析文章吧!」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