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HN_LuanCW_06
2024 / 7 / 12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老年營養風險指標,對頭頸部癌的預後評估之統合分析,獲 Head & Neck 刊登!

 

 

01_HN_LuanCW_06

 

 

文章介紹

 

頭頸部癌在全球癌症中發病率居高不下,而且治療過程中常面臨轉移或復發的挑戰,現有的血液和身體指標雖然有助於了解病情、評估患者的生存狀況,但尚無明確指標能有效預測頭頸部癌的治療效果及患者的預後。

 

為了瞭解老年營養風險指標(GNRI)是否能作為一個新的指標,幫助醫療人員更好地評估和治療頭頸部癌患者,欒智偉醫師團隊進行系統性回顧,搜尋 Cochrane Library、EMBASE 和 PubMed 等數據庫,並篩選出 11 篇研究,總計涵蓋 2887 名頭頸部癌患者,透過統合分析來探討 GNRI 與生存結果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低 GNRI 分數與頭頸部癌患者生存率不佳有關:低 GNRI 的患者,其無病變存活期風險增加 1.87 倍(95% CI = 1.32–2.65, p < 0.001),而整體生存率風險則高達 3.04 倍(95% CI = 2.30–4.03, p < 0.001)。欒智偉醫師團隊進一步做子群體分析,發現無論是口腔癌患者還是混合病灶患者,低 GNRI 分數都與較差的生存結果密切相關。

 

這篇研究發現,GNRI 作為一種簡單且成本效益高的營養風險指標,可以幫助醫生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態,若早期發現營養不良,及時採取治療措施,有望在頭頸部癌的臨床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恭喜欒醫師!

 

現在很多人都在用 AI 工具來寫論文,進行語言編修,然而,面對期刊審查,難免擔心被人抓包,甚至給人留下惡劣印象。想知道如何正確運用?來看看蔡校長的使用建議!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DLD_YehJH_08
2024 / 7 / 3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中樞神經抑制劑治療功能性食道疾病之統合分析,獲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刊登!

 

 

01_DLD_YehJH_08

 

 

文章介紹

 

神經抑制劑經常用於治療各種功能性胃腸疾病,但對於治療功能性食道疾病(FED)的效果,目前的研究數據仍然不足。

 

葉人豪醫師團隊透過系統性回顧,最後納入 11 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中樞神經抑制劑對這些疾病的療效。

 

研究發現,神經抑制劑對功能性胸痛和咽喉異物感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可以減輕 52-75% 的症狀。不過對於功能性心灼熱和胃食道逆流的效果則不一致,有些研究顯示有效,有些則沒有。至於功能性吞嚥困難,目前證據還不足以支持使用神經抑制劑。

 

另外在研究中也發現,神經抑制劑的副作用相對較輕微,大多數患者都可以耐受,但這類藥物對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沒有顯著改善。

 

根據研究,葉人豪醫師團隊認為,對於功能性胸痛和咽喉異物感的患者來說,神經抑制劑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確認,這類藥物在其他功能性食道疾病中的療效。

 

 

恭喜葉醫師!

 

除了 primary outcome,其他 outcome 可以另外單獨發一篇統合分析論文嗎?

 

舉例來說,「就是說像我們現在投棒球,假設一個很強力的投手他一個人就獨撐全場,那個就讓他獨撐全場就好,你就不用浪費其他人、可是像有些是每個人就只能投兩局,兩局投完之後大概就沒力的那種,這時候你就要把它合起來。」

 

該有什麼安排策略,來看看講師怎麼說?

 

 

 

閱讀更多 »

2024 / 7 / 1

2024 / 9 / 7(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4 年 9 月 7 日(六)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想要做研究,卻受限於資源不足;想要盡快產出,卻被 IRB 的審核程序拖延;想要發表論文,卻因為收案困難,無法產出有效的結果;當你孤軍奮戰在學術路上,面對這些難關,你是否感到無助和沮喪?

 

好在,這個時代有 Meta-analysis 這個研究工具;它只需要一台電腦連上網,搜尋現有文獻,不用跑 IRB 且 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有限、想要自力更生的人。Meta-analysis 在手,一個人在家就能寫論文,甚至在未來組建研究團隊,也能保持高效的發表節奏。

 

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是專門為初學者設計,能幫助新手從零開始;自選擇寫作主題、製作統計圖表,到搜尋和評讀文獻,再到撰寫和投稿論文,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指導和範例,協助你循序漸進掌握獨力起步的技能,破除一般人對於統合分析遙不可及的迷思,回家後就能開始著手自己的主題。

 

在學術寫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疑問和困難,有時候覺得無從下手;其實,面對這些難關,只要有人給你一點提示,就能迎刃而解。我們每週一次的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讓你不再孤軍奮戰,至今已經幫助許多校友成功完成他們的第一篇論文,甚至有些人已經進入論文量產的階段!

 

 

 

 

 

立即報名 9/7(六)

 

閱讀更多 »

2024 / 7 / 1

2024 / 9 / 7(六)課程記錄

 

 

 

 

 

 

 

2024 / 9 / 7(六)活動內容

2024 / 9 / 7(六)課程講者

2024 / 9 / 7(六)報名截止

2024 / 9 / 7(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24 / 9 / 7(六)課程照片記錄

2024 / 9 / 7(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最新活動

 

 

meta-analysis_20240615_0051
2024 / 6 / 21

資訊爆炸的現在,誰的研究結果才正確?我想親自找出答案。

 

作者:秀傳醫院 麻醉科 梁婷瑋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615_0051

 

 

想報名新思惟課程已經許久,但住院醫師時因為訓練繁忙,和手上已有一篇研究足以投稿,即使一直很好奇統合分析怎麼做,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報名參加課程。

 

接下來因緣際會離開醫學中心、升上主治醫師,新的工作醫院並沒有硬性規定主治醫師的研究產出,只規範期限內若有論文發表,可以發還 1% 的預扣薪水當作研究獎勵。平心而論,課程的報名費,加上寫論文所需投入的時間心力,以及論文各項支出稿費,與被扣的薪水相比,金錢上、精神上怎麼算都是虧本。

 

 

但,我還是報名了新思惟的統合分析課程!?

 

理由是因為,在行醫的這條路上,不論是什麼職級、什麼規模的醫院,我們都不乏遇到難題的時候,感謝前人在遇到難題時將自己的發現以論文發表,供後人研讀學習,只是在資訊量爆炸的現在,常常看了多篇研究,內心的困惑卻越來越多,病人族群、臨床的 setting、統計方法不盡相同,究竟誰說的是對的?適合應用在我的病人上嗎?

 

 

在我看來,統合分析,就是當臨床上遇到困惑時,將查詢資料的過程加以整理、統計、量化,並集結成一個目前現有研究的總結論。簡單來說,統合分析除了是缺乏臨床資源依舊可以發表論文的途徑,也是將唸書過程梳理成文章的方法,這也是自己看到台中場《統合分析工作坊》開放報名時,立刻手刀報名的原因!

 

閱讀更多 »